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 王强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 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 . 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D: 李明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同学,这归功于他经常自我反省,逝者如斯是他坚持的做人原则。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鸟在天,鱼在水,树在大地,日光普照,万物各得其所 , 这才是正常的世界。 B: 富有创造性的科研人员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研究更深入。 C: 一大早,老师就给我们带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李新获得了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 D: 这篇探索宇宙奥秘的文章不容易懂,我得精益求精地看。 |
3、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越。 B: “这不是我们家的狗,”普洛克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C: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D: 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
4、 | 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 这个班级的学生来自好几所学校,成绩参差不齐。 C: 有志青年纷纷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 , 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D: 这篇小说立意出奇,怪诞不经 , 代表了这个流派的特征。 |
5、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观看 沉醉 充沛 C: 观察 沉醉 充足 D: 观看 沉迷 充沛 |
6、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唐朝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B: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C: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孔乙己》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寄小读者》等。 |
7、 |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在无边的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B: 我生性执拗,急燥;我的情人却坚韧而有耐心。 C: 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D: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昧,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
8、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陋室铭》中的“书”“传”“说”“铭”都表示文体。B: 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我国一个伟大的、具有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的形象。课文节选了一篇《雷电颂》。 C: 赤壁是东汉末年曹操大败周瑜的地方,在今湖北市长江南岸。 D: 《岳阳楼记》一文,作者范仲淹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起来。 |
9、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B: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C: 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九十多年。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但始终坚定不移,顺乎潮流。 D: 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 |
10、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 河曲智叟亡以应 |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描绘的画面。( 2 )请分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何陋轩记 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①,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④,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⑤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⑥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⑦孔子之言。 【注】出处:《王文成公全书》 作者:王守仁 ( 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守仁以罪谪龙场________ ②就石穴而居之________ ③因名之曰“何陋”________ ( 3 )选出下列各句中与“安而乐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居于丛棘之间 B: 就石穴而居之 C: 民相与伐木阁之材 D: 何陋之有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 5 )从选文中你能看出“何陋轩”是如何来阐明孔子“何陋之有”的观点吗?请结合《陋室铭》及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③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⑥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⑦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⑧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⑨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 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⑩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阿长与<山海经>》
( 1 )文中用①②段记叙和描写叔祖的用意是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
包利民
①常常会有这样的时候,分明是湖光山色或清风明月,心里却是一片萧瑟,不管怎样的美景,总会有将心触痛的地方。细细想来,那样的时刻,却都是人生最落寞伤怀之时,在暗淡的际遇之中,心灰则天暗,麻木的脸总是与冷漠的眼相遇。于是处处皆秋,仿佛沧桑奔涌,风霜扑面。
②有一年自己亦是处于这样的心境之中,偌大的都市,在我眼中毫无生机,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筑成的冰冷森林。就在那个时候,偶然结识了一位老者,他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国画大师,擅长画鸭,曾以一幅《百鸭图》获全国大奖。我曾欣赏过那幅名画,画中百鸭情态各异,极具情趣。与老者相熟之后,渐渐了解到他的经历。他年轻时就酷爱国画,且小有名气,可是正逢“文革”动乱,他也被牵连进了牛棚,与他一起被下放劳动改造的都是些艺术界人士。从身到心的疲累,使这些曾满怀激情的人日渐麻木,看不到前方的路,而眼前的苦难成了最大的煎熬。
③老者对我说:“那时我在接受批斗之余,就是去放生产队的鸭子,那是一大群鸭子,每天把它们赶到河边,我坐在那里,看着流水万念俱灰。有一天,无意之间,我注意到了那些鸭子,发现它们很是有趣,从情态到叫声,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我就像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于是每天观察鸭子,看它们弯弯的眼睛,就像是永远都在微笑。便想到画它们,我拿着树枝,就在河边的土地上画,每天都画,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④后来,平反之后,与他一起落难的那些艺术界人士,多已放弃了当年追求的东西,只有他,画艺却在那些年中进步了许多。那些同伴都已显出老态,而他却容光焕发,仿佛那些遭遇只是一个短短的梦。我知道,自从走进鸭子的世界,他的心里便安静了,便有了希望,于是日子便生动起来。
⑤一年之后,我去了一个山村的小学当教师,虽然际遇依旧,可是心里却已温暖。在那个天涯一般的地方,每天傍晚,我都会在校园里点燃一堆木头,支起铁锅熬粥。四处的山岭寂然,长风流淌,在粥香弥漫中有着一种充实的满足。虽然穷困偏远,却让我于极静之中,在心里生长起郁郁葱葱的希望。就如秋天的远山,树凋草残,可是明月高悬,一切在我眼里却是那样多姿多情。有朋友来看我,见我现状,很是唏嘘,我却淡然一笑,指给他看深秋的五花山,告诉他,那一片五彩的斑斓,实是胜过春日。
⑥在我的亲身经历中,已经深深懂得,心绪对于心态的影响。心存美境,则生命中再无困境。无论怎样的坎坷遭遇,那样一颗充满生机的心,就会使艰难的境遇变得柔柔如春。世界并不是由许多冰冷的墙筑就,只要心怀美好,就会发现那些墙上,有着许多扇充满希望的门,也有着许多扇阳光倾洒的窗。
⑦是啊,这真是道出了人生在世充满情怀的态度,这实在是一种至高至美的境界,其实也并不是难以企及,只要在你心里种上一颗希望的种子即可。
⑧心中永远不磨灭希望的色彩,那么,即使_________,也会________。如此,你就会在随时随境,真心地感叹:这世界,多好!
——选自《做人与处事》
( 1 )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心中永远不磨灭希望的色彩,那么,即使________,也会________。
( 7 )【积累链接】只要心境美好,就会充满希望;只要希望还在,再坎坷的境遇也能变得春天般绚丽。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了即使身处逆境,也渴望报效朝廷、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请你写出这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一:青春岁月,我与 相约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南朝时候,吕僧珍是饱学之士,他生性诚恳老实,待人忠实厚道。他的家教极严,对每一个晚辈都耐心教导,严格要求,所以他家形成了优良的家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待人和气,品行端正。他家的好名声远近闻名。
南康郡守季雅为官清正耿直,秉公执法,从来不愿屈服于达官贵人的威胁利诱,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一些大官僚都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办法让他革了职。
季雅被罢官之后,一家人只好另寻住处。到哪里去住呢?他颇费了一番心思,离开住所后四处打听,看哪里的住所最符合他的心愿。
很快,他就从别人口中得知,吕僧珍家是一个君子之家,家风极好。他不禁大喜。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吕家子弟个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说来也巧,吕家隔壁的人家要搬到别的地方去,打算把房子卖掉。季雅赶快去找这家主人,愿意出110万钱的高价买房,那家人很是满意,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吕僧珍过来拜访这家新邻居。两人寒暄了一番,吕僧珍问季雅:“先生买这幢宅院,花了多少钱呢?”季雅据实回答。吕僧珍很吃惊:“据我所知,这处宅院已不算新了,也不很大,怎么价钱如此之高呢?”季雅笑了,回答说:“我这钱里面,10万钱是用来买宅院的,100万钱是用来买您这位道德高尚、治家严谨的好邻居的啊!”
要求:①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