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天津七十七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根据《朝花夕拾》的阅读所知,下列文章中人物和身份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保姆
B: 《父亲的病》——陈莲河——算命先生
C: 《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师
D: 《范爱农》——范爱农——留学生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是唐朝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 《皇帝的新装》、《蚊子和狮子》、《丑小鸭》都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写景精彩,结构鲜明,充满着童真童趣。
D: 俄国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童年》中阿廖沙跟着宽厚善良的外祖母生活,外祖父虽然对家人贪婪吝啬,但却把钱借给了贫穷的犹太人,还资助了毛皮商人“马鞭子”。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震憾 座右铭 豁然贯通 郑重其事
B: 抉择 订书机 相辅相成 抑扬顿挫
C: 坐镇 口头蝉 咄咄逼人 迫不及待
D: 寒暄 萤火虫 根深蒂固 两全奇美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旦净末丑”是戏剧的行当,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
B: 《小石潭记》《核舟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出自“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C: 《诗经》中有不少篇目被改编成歌词,如《在水一方》的歌词就出自《蒹葭》。
D: 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5、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半山腰的松柏根深蒂固 , 才显得枝繁叶茂。
B: 这次的成功,让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以免重蹈覆辙
C: 这个人的出现吓了我们一跳,于是锤声戛然而止 , 钳中夹着的铁块也失落在地。
D: 他得知自己的罪行已被揭发,面对前来拘捕的警察,不由得义愤填膺
6、

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变幻莫测 鲜为人知 波光粼粼 永往直前
B: 芳草如茵 丰功伟绩 络绎不决 富丽堂皇
C: 精神抖擞 人声鼎沸 面面相觑 婷婷玉立
D: 不堪设想 手不释卷 金璧辉煌 蹑手蹑脚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 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 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四岁才会走路,又患佝(lǚ)病,在身体健康的哥哥面前他总是自惭形秽 , 觉得自己又小又丑,内心怨(chàng)不已。
B: 一些年轻人,在开创事业时都是心无旁鹜 , 然而大多数在功成名就后就饱食终日,让周围(guō)噪的言论蒙蔽了自己内心的声音,(xiè)渎自己当年的理想和追求。
C: 他的美学观点在《道德(jiǎn)言录》中也有所表露、他崇尚真实自然,反对矫揉造作 , 认为真是美的基础,一切平凡都不可小(xù)。
D: 在(gōng)筹交错之时,在杯盏人生之间。你我一起回忆起赤壁千年,熊熊火光,东风骤起,这里有羽扇(guān)巾的谋士,也有四面激战的征人,更有衣衫褴褛的百姓。
9、

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情景交融,上阙重在写景,下阙重在议论抒情。
B: 《陈涉世家》选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的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史记》。
C: 《智取生辰纲》中反复提到押送路上的炎热天气,烘托气氛,激化杨志一方的内部矛盾,为杨志日渐孤立以至最后失败做准备。
D: 《望江南》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10、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梦能不能实现,关键在于青少年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好建设祖国的本领。
B: 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 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法。
D: 大型明星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全国的原因,是人们对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审视造成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闲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全诗从“弃置身”到“长精神”,体现出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情感变化。
( 2 )颈联为什么能成为千古警语?请从诗句蕴含的人生态度和哲理简要分析。

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 “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 “诺。”须臾,梁睨 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时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 1 )下列句中的“之”,与“辍耕之陇上”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 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B: 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
C: 独籍知之耳
D: 送孟浩然之广陵
( 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下县 ( ) ②闻陈王败( )
③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 ) ④今欲大事( )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② 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 4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①结核病是一种严重损害健康的古老传染病,以肺部表现居多,因此通常被称为

肺结核。发明卡介苗最初是为了预防结核病。卡介苗是目前唯一一种含活细菌的常规

接种疫苗。卡介苗发明后,全球超过 40 亿人接种了卡介苗。卡介苗在世界数十亿人

的左臂上留下了疤痕,从肺结核手中夺回数千万人的生命。但这远未能尽述卡介苗的

优点。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一古老血清对许多疾病都能发挥意想不到的疗效:感染、

过敏、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甚至癌症。一系列惊艳表现,令专家重新审视卡介

苗的使用方式。

②近 40 年来,卡介苗一直被用于膀胱癌的治疗。许多实验也证实,直接向膀胱

注射卡介苗就能产生足以摧毁肿瘤的免疫反应。而实验本身的灵感来自 20 世纪初,

人们对结核病感染者中低膀胱癌发病率的观察。

③更大的惊喜在于,卡介苗对某些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也令人鼓

舞。这一发现是得益于过去 30 年,由“卫生保健”理论发展所带动的大量相关研究。

该理论认为,在富裕国家出现的许多慢性疾病,和人们与微生物的接触日益减少有关。

因此,这为人们借助活疫苗治疗慢性疾病带来了希望。活疫苗能让人们直接抵御“丢

失”的微生物,从而避免引发病症。

④首先是过敏性疾病。在小白鼠身上进行的若干实验表明,接种卡介苗能够预防

及治疗诸如哮喘和湿疹等疾病。而研究人员在人类身上也观察到这一现象:例如日本

青少年群体,在接种卡介苗或感染结核病的情况下,患哮喘的风险降低了
28%。澳大

利亚和荷兰正在对过敏性疾病高发儿童进行临床试验,以测试卡介苗对哮喘、湿疹和

食物过敏的预防作用。

⑤而卡介苗对两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疗效,首先是多发性硬化

症。全世界约
200 万人因这一疾病而出现神经系统退化。意大利的一个研究团队在连

续两次临床试验中对几十名患者进行了卡介苗注射,并在每次注射数月后,对患者进

行磁共振检查。研究人员发现,患者的脑损伤都或多或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而

脑损伤是多发性硬化症显著病征。今年,该团队还将对百名尚处于无症状阶段的患者

进行新的临床试验,以确定疫苗能否防止脑退化。

⑥不过,卡介苗最出众的疗效体现于对I型糖尿病的治疗。该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而多项研究表明,卡介苗可以遏制该病的恶化。数

月前的一项涉及
50 余名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仅注射两次卡介苗就足以治愈受该病

折磨多年的患者:在注射 8 年后,他们的血糖水平仍比注射前稳定。

⑦不久,研究人员将启动更为广泛的临床试验:传染病、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

癌症……没有任何其他疫苗表现出像卡介苗这样的巨大潜力。

(选自《科学大众》2019 年第 10 期)

( 1 )“百年疫苗的新疗效”和“结核克星——卡介苗”,哪个更适合做本文题目?请说明理由。
(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卡介苗在医学上有着神奇的治疗效果,但它的发明最初是为了预防结核病。
B: 因为活疫苗能让人们直接抵御身体“丢失”的微生物,因此理论上它能治疗所有慢性疾病。
C: 卡介苗对多发性硬化症和Ⅰ型糖尿病这两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疗效。
D: 第①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 3 )阅读文章第②节和下面的两则材料,探究其中包含了哪些科学精神和方法。

材料一:卡介苗能降低新冠风险的说法,最早源自美国纽约理工大学 3 月的一篇

论文。文章分析 178 个国家数据后发现,一些从来没有推广过卡介苗的国家,如美

国、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等,新冠发病率高于普及卡介苗的低收入国家。此外,若

普及时间较晚(如伊朗),新冠死亡率也偏高。

材料二:世卫组织介绍,目前正进行两项相关临床试验,均旨在研究一线医护人

员接种卡介苗后的新冠预防效果,世卫组织将对可能得出的有关证据予以评估。在还

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世卫组织不推荐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新冠肺炎,但继续建议在结

核病高发的国家和地区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阅读下列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②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③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④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⑤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⑥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 1 )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①段文字的内容。
( 2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肥胖的黄蜂(停)在菜花上。

( 3 )第①段除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 4 )第②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5 )文章写美女蛇的故事是否多余,有什么作用?
( 6 )文章写雪地捕鸟用了“扫”“支”“撒”“系”等一动词,有何效果?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进考场,打开试卷,一道道考题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等待我们去思考,去解答,去攻克……但考题又岂止出现在考场内,出现在试卷上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在我们的心理历程中,同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考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就在解决一道道考题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前进着。

请以“这也是一道考题”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2)不少于7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被受伤的眼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