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上海音乐学院安师附属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天上的云,真是 ,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羊群……它们有时把天空 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 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A: 多姿多彩 点缀 覆盖
B: 姿态万千 点染 覆盖
C: 多姿多彩 点染 笼罩
D: 姿态万千 点缀 笼罩
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fēn) 澎(pài) 古(gèn) 妇皆知(rǔ)
B: 字(tiě) 越(zhuó) 鸣(háo) 气冲牛(dòu)
C: 祷(qǐ) 住(gěnɡ) 污(huì) 而不舍(qì)
D: 流(zhuó) 育(bǔ) 怪(dàn) 深痛绝(wù)
4、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qiǎo)然 咆哮(páo xiāo) (bǐng)气敛声 摧(kū)拉朽
B: 要塞(yào sài) (bān)发 锐不可(dāng) 殚精(jié)虑
C: 国(shāng) (zuàn)改 惨绝人(yuán) (zhuó)有成效
D: (juàn)刻 娴(shú) (chá)无消息 清荣(jùn)茂
5、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 ②我跟他是同桌 ③我跟他学唱歌 ④那鞋跟高得没法穿

A: ①动词 ②介词 ③连词 ④名词
B: ①介词 ②动词 ③动词 ④名词
C: ①动词 ②介词 ③连词 ④形容词
D: ①动词 ②连词 ③介词 ④名词
6、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长妈妈,已经说 , 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句话中加下划线的词依次为助词、副词、形容词、名词。
B: “一带一路”“人物描写”“精力充沛”“吃了三碗”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诸位短语、动宾短语。
C: “以古代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中国汉唐建筑特色为设计灵感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鸿雁”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心如同鸿雁”。
D: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重是因果关系。
7、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
B: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 他现在学习成绩还不错,但要考上大学,要看他以后能不能改进学习方法。
D: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性格,不卑不亢的气概。
8、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机大战第三轮柯洁对阵AlphaGo正式拉开序,柯洁表现不乐观,黑棋气势咄咄逼人
B: 听到自己中考取得好成绩时,小杨同学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C: 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地来了。
D: 西安竞技足球队在千呼万唤中登陆中乙,每一场比赛都可以涌进20000多名球迷,人声鼎沸的主场氛围足以让不少中超球队汗颜。
9、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_______;知音,是为寂寞_______。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10、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一个鲜红的“优”。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A: 也许是蔚蓝色天空的一朵白云,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B: 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也许是蔚蓝色天空的一朵白云
C: 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D: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 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 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5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 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 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周公吐哺,武王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祚①摄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 “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召公曰: “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武王蚤②终,成王少,将以成周③,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 国骄人。”成王长,能听政。成王临朝,周公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恭慎如畏然。 (选自《鲁周公世家》 )
注释:①践祚:登上帝位。②蚤:同“早”。③将以成周:完成周朝稳定大业。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恢弘志士之气( )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 )
③我之所以弗而摄行政者( )④子鲁( )

( 2 )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我 之 所 以 弗 辟 而 摄 行 政 者 恐 天 下 畔 周 无 以 告 我 先 王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②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 4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两项是

A: [甲]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 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B: [乙]文中周公因成王幼小,恐天下人反叛,于是就登上帝位。当时就有人散布谣言,说 他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及时坦明心迹,勤于政事,礼贤下士,终天下大治,但最后还是迫于压力 和无奈,还政于已长大的成王。
C: [乙]文中周公还政成王后,站在北面臣子的位置上态度恭敬谨慎,好像有所畏惧的样子。
D: [甲][乙]两文都首先交待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处境的恶劣和艰辛。[甲]文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也”,[乙]文是“武王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
E: [甲][乙]两文中的诸葛亮、周公都是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诸葛亮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公辅佐成王,忠心耿耿,呕心沥血。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豆花儿三开》,完成下面小题。

豆花儿三开

吴昌勇

①陕南黄土赛黄金。相比成片的小麦、水稻和玉米,产量不高的黄豆不是农田里的主角,也不是饭碗里的主粮。黄豆生来硬气,是不挑剔的庄稼,通常播种在向阳的沙土地。

②春深,泥土被阳光的酵母活化。伴着农人高举的锄头接地,一个个大若碗口的窝坑,盛情等待着圆滚滚的豆子如春天的雨点落下。少则十天,多则半月,黄豆从大地的怀抱中抽出新绿,指甲大小的叶芽如婴儿柔软的唇瓣,嗷嗷待哺。

③夏天的烈日下,豆田被一汪深绿浸染。藏在叶子背面的,是豆花儿明媚的笑脸,如野葛花,清瘦玲珑;似荞麦花,素净内敛。或白或紫,或胖或瘦的花朵,如无数翅翼颤颤的蝴蝶,在油绿的豆田里翻滚一簇簇浪朵。花香袅袅,(甲)母亲头戴草帽,弯腰在豆田里除草,豆花儿大小的汗珠,从洒满阳光的额头轻轻滑落。晌午,日头的万道光芒如一柄柄鼓槌,敲打着豆叶蒙起来的大地鼓面,欢快热烈的音符在豆荚里排列成饱满的豆粒。黄豆粒婴儿般微弱的心跳和呼吸,带给豆田一片蓬勃的生机。

④秋夜里的豆田更是美丽。逐着夜风起舞的萤火虫,为肥壮的豆秆挑起晶莹的灯盏,起初是星星点点,渐次成簇成片,温热的豆田再次迎来明明暗暗的一地碎花。劳累了一夏的母亲,隐约听见不远处的那片豆田,传来丰收的夜歌。那些被她用汗水呵护长大的豆子,高举着荧光的花朵,在豆田里狂欢,也为一场即将到来的秋收布置盛大的庆典。秋色一日浓过一日,伴着南飞的雁群,漫山红叶围着一地豆黄,沉甸甸的豆荚将豆秆压弯。豆田里,母亲的腰身比豆秆压得更低。她要趁着天高云淡,在豆荚还没有炸开之前,将它们搬到屋前的晒场。(乙)风吹日晒过后,胖乎乎的豆子便如同凯旋的勇士,卸去一身毛茸茸的盔甲,露出阳光笑脸

⑤转眼年关到。腊月最后几天,农家厨房年味渐浓,红的,黄的,绿的,白的……满满当当俨然蔬菜仓储,一抹抹光鲜的色彩,让灶台的四周首先有了春的气息。乡间人认为,在迎春的菜谱里,水嫩爽滑的豆腐,是植物精华调制的奶酪,浓郁的豆香能消融大鱼大肉的油腻,让舌尖漾起暖暖的春意。

⑥母亲用升子从粮柜里舀出秋收的黄豆,有节奏地颠动着簸箕,肥圆肥圆的豆子,哗啦啦落进笸篮里。在母亲看来,做豆腐和种地一样,最好的籽种撒进田里,才能开花结果。干瘪的豆粒和泥沙,会坏了自己做豆腐的手艺,也损了黄土地的名声。在完成最初的分拣之后,豆子摊薄晾晒在竹篾席上,让每一颗都露出秋黄的原色。

⑦磨豆腐,不仅是磨豆子,也是磨水性,磨心性,磨脾性。清亮清亮的山泉水,能让豆粒的身子骨松泛起来,让豆壳如隆冬的腊梅花一般绽放,让放在灶头旁的小水筲里溢满醇厚的豆香。天擦黑,父亲早已经将屋檐下的石磨擦洗干净,搬上半人高的磨架。父亲握着拐把,沿着磨身推拉出一个浑圆的弧线。母亲则将早已泡好的黄豆,一勺一勺从磨眼里喂进去。石磨里滚动的声响,好似天边遥远的春雷,磨沿周边满挂着雪白雪白的豆浆,牛乳般牵着长线落进广口木盆。母亲从木桶里捞起最后一勺黄豆灌进磨眼,转身用细纱布滤去豆渣。豆子的原浆从布眼里涌出,如泉眼的清流淌入灶台上的浅口盆。见状,我便赶紧将晌午拾回来的木柴塞进灶膛,把锅暖热。

⑧最终让厨房里热气腾腾的,是母亲用卤水催开的一锅豆花儿。母亲将豆浆入锅,先是小火温煎浆汁,待锅里腾起热气,再大火提香。而后,就着铺满锅口的热气,从泡菜坛舀出一勺一勺酸汤倒入沸腾的豆浆里。少顷,泛着油光的豆浆,在卤汁中结出雪白的絮朵,一眨眼工夫,又如初晴的天空,云朵绕着日头倏然散开。起豆花了,满锅的豆花儿!雾气沉沉的灶台背后,母亲舀出几朵豆花儿放在碗里。案板的另几只碗里,是提前切好的蒜苗,是红油辣椒,是陈年米醋,有时还有少许只有母亲才清楚的香料。“就热吃,凉了伤胃呢。”母亲递话道。巴望在灶台前的我,早已按捺不住满嘴的馋,扑腾起身,端起碗便狼吞入肚。那份豆香,那份滑溜,那份酸辣,成为乡村少年冬夜里最值得回味的丰年馈赠。

⑨放下碗筷时,往往已是深夜时分。昏黄的油灯下,母亲早已将白嫩嫩的一锅豆花儿捞入铺着细纱布的竹篾筐,用木板压稳压瓷实。天亮之后,揭开纱布,便是满满的一筐豆腐。母亲用刀把豆腐切成小块,放在小水缸里浸泡着。水做的豆腐离不开水,否则就失了新鲜,就会变柴,不再细腻如膏。

⑩做完豆腐,年就真的到了。和棉朵一色,和白米细面一色,和瑞雪一色的豆腐,不仅仅是一道菜,也是年景。和豆腐一起端上餐桌的,就是一份农家人最简单的幸福

(有删改)

( 1 )阅读全文,说说“豆花儿三开”具体指什么。
( 2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请从(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品析。

选择:( )

品析:________

( 3 )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加点短语“农家人最简单的幸福”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①近日,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发微博抱怨来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点名批评北京一所小学——该校学生随地乱扔垃圾。该条微博在网上引发很大反响,被点名的小学公开道歉。这不得不使我们意识到: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②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镜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投射,公共场所既是文化载体,也是公德教育的学校。比如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招致网友一片指责。

③公德规范的问题不能置换为道德滑坡,梁启超说:“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可能在多年以后,对于闹出风波的孩子们来说,早已不记得在博物馆看到了什么,但这场公德教育课是不会忘记的。公德教育没有比公共场所更好的学校了,公共场所是孩子们体会群己边界最直观的场合。试想我们置换场合,孩子们在自己的房间里乱丢垃圾,可能是一个“不讲卫生”的私德评价;孩子随地方便,如果事发突然恰又在荒郊野外,甚至不会有道德评价。可见,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规范和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

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规范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落实公德教育,法律法规要找到可操作的落脚点,个人的道德约束要找到可以契合的标准,让公德在道德和法律之间,成为更具有界定与实践意义的行为标准。

⑤当前的关键,是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以博物馆为例,除了微博声讨,用舆论监督这种不道德行为,有没有其他约束机制,比如对团体、个人采取黑名单制度,限制甚至禁止他们来访参观。观察发达国家的公德规范,大多是标准更细致,执法更有力,公共场所更具权威性,而且更大地发挥社会团体作用。

(选自2016年5月10日《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 1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 2 )文章第②段写家长在飞机上让孩子当众方便的事有什么作用?

( 3 )为什么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

( 4 )根据文章内容,请简要概括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具体措施。

四、写作(分值:60分)
当宗璞读懂了紫藤萝花语,她就能从命运挫折中重拾勇气;当杨绛读懂了不幸者的善良,她就具备了人道主义情怀;当梁启超读懂了苦与乐的关系,他就能担负起人生与社会的责任……

相信渐渐长大的同学们,也一定慢慢读懂了许多许多。请以“我读懂了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结合自我经历和感受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守候、悻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