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天津市宝坻区史各庄镇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è) 阴(maí) 一而就(jiù)
B: 桑(xīn) 房(shě) 然贯通(hò)
C: 阔(chuò) 褓(qǎng) 怒不可(jié)
D: 芳(xīn) 沉(miǎn) 鳞次比(zhì)
2、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xù) 粼粼(líng) 痪(tān) 树(chà)
B: 岸(tí) 笑 (nì ) 憔(chuì) 寒(zhàn)
C: 温(xīn) 告(shòu) 分(qí) 间(shùn)
D: 咱(liǎ) 散(chāi) 着(zuàn) 视(níng)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糕(zāo) 师(chán) 偻(gōu)
B: 家(rú) 进(bìng) 起(gē)
C: 承(tiáo) 强(guō) 旁(wū)
D: 亵(dǔ) 虫(zhù) 讨(fá)
4、调整下列句子的顺序( )

a.论点是全文论述的中心。

b.有了论点,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寻找并选择正确论点的论据。

c.一篇议论文,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d.论据的材料很多,把它写入文章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选择。

e.它既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道理。

f.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依据。

A: cbafed
B: cabfed
C: bcafed
D: cabefd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燕》《变色龙》《窗》的作者分别是苏联的高尔基、契诃夫和澳大利亚的泰格特。
B: 明朝魏学洢的《核舟记》与清朝林嗣环的《口技》都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C: 范进和孔乙己,同为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而孔乙己迂腐麻木、偷窃懒惰中不乏善良正直,范进则显得委琐懦弱又圆滑世故。
D: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全文按照赏花、惜花、思花的感情变化来结构全篇。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关键在于领导的勤政廉洁和管理智慧。
B: 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C: 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
D: 精准扶贫不但要给予物质和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予方法和技能上的指导。
7、下列对《木兰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8、下列诗句中与其他诗句不属于同一种修辞方法的是( )
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B: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C: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思索 理智 坚真 化为乌有 坚贞
B: 窝棚 智惠 凝视 无与伦比
C: 繁衍 显露 解释 不可遏治
D: 接触 刹那 消磨 迷惑不解
10、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那美丽的青藏高原上,是藏族人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删掉“在”和“上”)
B: 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删掉“具有真知灼见的”)
C: 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把“传统”改成“作风”)
D: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1 )请赏析“锁清秋”中“锁”字的表达效果。
( 2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把一位深处皇宫,难觅知音的皇帝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B: “月如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渲染出孤寂凄凉的气氛。
C: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D: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复杂而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根据《晏子使楚》和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师旷①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人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rěn):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去掉。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齐之辞者也 ( ) ②王曰,何 ( )
③晋平公与群臣饮,饮 ( ) ④非君人者之言也 ( )

( 2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 晏子将使楚/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B: 吾欲辱/送杜少府任蜀川
C: 今民生长齐不盗/师旷侍坐
D: 撞之/而两狼之并驱如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②莫乐为人君 。

( 4 )【甲】【乙】两文中,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请说说你的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议论文,完成小题。
瑕疵和真实
杜玮
①记得一次参加一个小的演唱会,也许是天气太冷的缘故,歌手嗓音沙哑,而且还唱破了音,引起了不小的尴尬。然而相比起某些大型晚会上那些对口型的假唱,沙哑的歌声却显出了几分可爱,只因为它是真实的。这就是“瑕”依然是以“玉”为部首的原因:即使是美中的不足,也是美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其价值的鉴定书。因为有了点点瑕疵,我们才有了一种生活的真切感,并对未来的美好多了—份憧憬和希冀。瑕疵让生活变得更加真实。
②有人说悲剧让人铭记更久,是因为悲剧更容易刻骨铭心,它在人们追求完美的心灵上烙下的印记已不是一丝瑕疵,而是一道深堑。我们的生活也许不会遭遇上这么催人泪下的经历,但是却徘徊在悲喜之间。看喜剧的人希望用虚拟的欢乐蔽翳心中的裂纹,而看悲剧的人更希望感受那一种失去,然后回到现实中重新审视自己心灵上裂纹的宽度。因此,我们发现,有了不足,我们才会努力缝合缝隙;珍惜拥有,我们才不会让一道小的瑕疵放大进而占据整个视野。功利地讲,生活中的瑕疵让人更懂得珍惜当下,把握真实。
③一位先哲曾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在人们的思想中留下了一个祸福相依的观念。具有这种心态的人,知道完美的事物自己可能是无福消受的,知道生活不会把所有的便宜都让自己捡着,得到好处时一般总要留一席不完美之地,碰到瑕疵,心理上反倒会舒坦一些。唯有贪心不足的人,才会容不得任何瑕疵而追求完美,却往往使得心态失衡,到头来不过是自己作弄自己罢了。这正如古人所云:“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因此,瑕疵往往是人们控制欲望的一帖最有效的方剂。
④人们口中最长念叨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不仅仅是一句颇有哲理的口号,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并为之努力的态度。正是不满足于昨天的那道瑕疵,才会有今天的“更好”;当明天发现今日的瑕疵虽然短了半截,但依然存在,于是我们的生活又开始新一轮的进取——就这样不断地向完美迈进,即便触及不了完美,但却使人们向着完美无限地接近。可以这样说,
⑤生活因瑕疵而真实,生活也因真实而美好。

(文章有删改)

( 1 )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文章开头先举一个演唱会的事例,有何作用?

( 3 )文章第③段画线的部分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4 )请给本文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文意连贯、完整。

( 5 )请结合丰富的课内外积累,写一段议论的话,谈谈你理解的“瑕疵”。(不少于80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在痛的边缘

李燕茜

①妈妈结婚那天,沉醉在幸福之中接受着客人的道贺。我突然间有种幻觉:妈妈很幸福,那我也很幸福。然而这种幻觉很快就消失了。当新爸爸抱着他不满周岁的儿子和妈妈依偎在一起照相时,闪光灯不停地闪,刺得我眼睛很痛,一直痛到心里。我赶紧埋头,在这种场合哭很丢脸。这时外婆走过来,拉着我的手看着我。外婆没有说话,只是抓着我的手不停地摩挲,那种粗糙的微痛让我闭上了眼睛,我怕外婆看见我眼中打转的泪水。

②那天妈妈和新爸爸很晚才回来。看到我为他们早早就准备好的拖鞋和热茶,新爸爸有点激动。他伸出双臂,想抱我一下,但又似乎觉得不妥,僵在那里。我迎上去,在他怀里靠一下,很轻地叫了一声“爸爸”。这几乎不含任何感情的称呼让他很高兴,他重重地应了一声。看到妈妈满足的表情,我知道了,妈妈真的很幸福。我应该帮妈妈留住幸福。

③新的生活就这么开始了。白天,我以灿烂的笑脸对着每一个人,让每个人都以为我是快乐的,晚上一个人躲在被子里伤心哭泣。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何时是一个尽头。一天放学,天气好。天很蓝,但我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内心只有忧伤,因为我总觉得爸爸就躲在某一朵云后面,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笑,借着温暖的阳光传递他对我的爱。我忍不住想朝着天空大喊:“爸爸,我很想你。”

④其实新爸爸对我很好。他给他儿子买了好吃的,总不忘给我带上一份。他看见我的时候,总是带着笑容。只是他不懂得如何表达,也不懂如何跟我相处,他甚至有点怕我。有的星期天妈妈出去了,我们之间就无话可说。我不停地做作业,他怕影响到我就不看电视,在房间里轻轻地走来走去,偶尔来看一下我做的作业,然而他并不翻看,只是远远地望着,微笑着。回到家,我看见妈妈高兴地举着小弟弟转来转去,新爸爸则坐在沙发上微笑地看着。好温馨的一幅画面!我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妈妈见到我,有点尴尬地放下小弟弟,静静地看着我。我走上去,抱起小弟弟继续转,我说:“小弟弟真好。”然后我放下乐不可支的小弟弟,走进房间,锁上门,趴在床上难过﹣﹣一种无法言喻的难过。妈妈在敲我的门:“女儿,你没事吧?”我把头埋在枕头里。

⑤“妈,我没事,真的,就是有点儿累。”然后我听见妈妈在门外徘徊的脚步声。我总是装作很坚强,因为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跟我说:“乖女儿,不要哭,要坚强。如果实在忍不住想哭的话就想爸爸。”我一直都很听爸爸的话,我很崇拜爸爸,很敬重爸爸。现在爸爸虽然不在了,我也要听他的话,要做他的乖女儿。相比以前妈妈每天捧着爸爸的遗像以泪洗面的日子,我宁愿看到现在这个快乐的妈妈。虽然它要以我的痛苦作代价。我伪装得太好了,以致让妈妈真以为我坚强到可以承受一切。可他们都不知道,此刻我所谓坚强的心已经破碎。寂静的深夜,我一个人捡拾那些碎片一块一块地拼好,让人看不出一丝痕迹。我并不讨厌新爸爸,他没有错,妈妈也没有错,他们追求自己的幸福,我没有权力阻拦;只是他让我觉得,妈妈已经不是原来任我撒娇的妈妈了,而是别人的妻子,别人小孩的 “妈”。我失去了爸爸,仿佛也失去了妈妈。

⑥“好些了吗?该吃饭了。”新爸爸很温柔地在门外叫我,我打开门,同他对视一下,两人很不自然地笑着,然后开始吃饭。妈妈试图打破沉闷,她不停地说着有趣的事,不停地笑。我木然地扒着饭,没有听妈妈到底在讲什么,只是她和新爸爸笑的时候,我也傻傻地跟着笑。

⑦晚饭后,妈妈跟我说:“你帮我洗碗吧!”妈妈以前从不叫我洗的。我知道她有话跟我说。我走进厨房,妈妈背对着我不停地洗。我们都不说话,厨房里只有“哗哗”的水声。突然,我看到妈妈肩膀抽动了一下,然后听到妈妈很轻的抽泣声,很小声,几乎感觉不到。我装作没有察觉到﹣﹣妈妈不想我见到她哭。过了一会,妈妈平静下来:“妈妈爱你。”我说:“我知道。”妈妈又说:“爸爸爱你。”“我知道。”“新爸爸也爱你。”妈妈依然背对着我,我有点不知所措。厨房里又静了下来,水珠敲打着盘子,“叮叮当当”很动听。

⑧“你新爸爸很爱你。从你靠在他怀里叫他‘爸爸’的那天起,他就已经把你当亲生女儿了。他说你很懂事,很孝顺,他很高兴能有你这样一个乖女儿。他知道他永远都取代不了你爸爸在你心中的地位,但他还是很努力地去做。他每晚都在跟我商量明天该为你做些什么,他极力地为你营造家的气氛。你的房间总是干干净净的,家中的墙壁上总是挂着你喜欢的图片,早上出门前总有一个苹果摆在门边的桌子上,你想吃的,想用的,家里都备得很充分!这些都是他做的。他很想扮好父亲的角色,可你让他无所适从。你心里很痛苦,你为什么在妈妈和他面前装作那么快乐呢?你不能好好地跟我们谈一谈吗?”妈妈说了很多,我无言以对。这时新爸爸进来了,他嗔怪地看了一眼妈妈:“别唠叨那么多,孩子心里有数。”我有数吗?我不知道。

⑨第二天傍晚,我一个人跑到湖边看夕阳。一个人就这么静静地坐着,看着夕阳一点一点地沉入山后,织出绚丽的晚霞,很美很美。爸爸,您此刻在看我吗?是您把新爸爸派到我和妈妈身边来照顾我们的吗?恍惚间,爸爸的笑脸在晚霞中若隐若现。

⑩今天是父亲节,我买了两束花。一束放到爸爸坟前,另一束,我准备捧回家。我将自己包裹在痛苦之中,而他们在痛苦的边缘撒满了爱的种子,等着我勇敢地走过去,沐浴爱的芬芳。

( 1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①我迎上去,在他怀里靠一下,很轻地叫了一声“爸爸”。

②突然,我看到妈妈肩膀抽动了一下,然后听到妈妈很轻的抽泣声,很小声,几乎感觉不到。

( 2 )找出第③段景物描写的句子,说说有什么作用?

( 3 )文中的“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试举例分析。

( 4 )读完全文,说说标题“爱,在痛的边缘”的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心中汹涌着名山大川的自然胜景,心中奔腾着故乡田园的小桥流水,心中沉淀着纷繁的社会景象,心中流泻着多彩的人生哲思……

请以“在我心中”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正确,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

于600字。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想知道你的不舍*”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