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朗润(rùn) 祭祀(sì) 心旷神怡(yí) B: 栅(zhà)栏 妖娆(ráo) 觥(ɡōnɡ)筹交错 C: 抖擞(shù) 应和(hé) 无人问津(jīn) D: 案牍(dú) 差(chāi)使 一碧万顷(qǐnɡ) |
2、 | 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狩猎( shŏu) 狼藉 消声匿迹( nì ) 惟妙惟肖 B: 攲斜( qī ) 畸形 妇儒皆知( rú ) 险象叠生 C: 阴霾( mái ) 杳然 心无旁鹜( wù ) 一泄千里 D: 剽悍( piāo) 诀别 恪尽职守( k è ) 莫衷一是 |
3、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明天是我家乔迁之喜,请大家参加。 B: “这位同学,请问你贵姓?”老师问新来报到的学生。 C: 一位作者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奉上拙著一本,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D: 某同学在课堂讨论时说:“李老师的分析是抛砖引玉,对我的启发很大。” |
4、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最后一个隧洞竣工,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开朗。 B: 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C: 我花了大半天的工夫才给妈妈做了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D: 他在去年的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 , 成为一颗令人瞩目的体操明星。 |
5、 | 依次填入下文括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人最宝的是生命(①)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②)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面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③)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④)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⑤)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
6、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诉讼(sònɡ) 侮辱(wǔ) 目光深邃(suí) C: 凌驾(línɡ) 宽恕(shù) 媚上欺下(mèi) D: 厌恶(wù) 玷污(zhān) 优柔寡断(ɡuǎ) |
7、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昳丽yì 诣王yì 纳谏jiàn 溽暑rùB: 袅娜niǎo 睥睨bì 紫绡qiāo 红缯zēng C: 提防dī 亵玩xiè 群葩pā 芙蕖qú D: 渊薮sǒu 菡萏dàn 匹俦chóu 醴酪lào |
8、 |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曾经万里飞沙的毛乌素沙漠,千余年后近80%穿上绿装。 ②中国的“绿色奇迹”,令世界刮目相看。 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行动正在护佑着也将永远护佑着我们的生存家园。 ④被称为“中国魔方”的草方格,紧紧锁住宁县中卫的黄沙,让“塞上江南”实至名归。 ⑤这些“染绿”“复绿”的故事,折射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与成就。 A: ③①④⑤② B: ②①④⑤③ C: ④⑤①②③ D: ⑤④③②① |
9、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十八岁,花甲——六十周岁。 B: 孟子,名轲,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推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周亚夫军细柳》就是出自于这部史书。 D: “他在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赴日本求学,第一次跟斯诺见面就用英语跟他打招呼,受到开明的教育,头脑冷静,善于逻辑推理,从实际出发。是“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曾悬赏8万元要他的首级。”他是毛泽东。 |
10、 |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上很受孤立,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很自负的人。 B: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 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观看。 C: 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D: 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 , 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①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②,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复之邹③问孟子。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④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注】①然友:世子的老师。②大故:重大的事故,这里指滕定公之死。③邹:邹国。④歠(chuò):饮,喝。 【乙】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 1 )请选出划线字用法与“当之郡”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 君子之德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D: 何陋之有 ( 2 )请选出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知子知/君子之德 B: 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以光先帝遗德 D: 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听于冢宰 ( 3 )请找出不符合选文描述内容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孟子认“上位者”应该以身作则,做百官的表率,然友却不这样认为。 B: 【乙】文中杨震拒绝王密私下赠送的钱财,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大公无私,公正廉洁的人。 C: 【甲】文中孟子采用了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D: 【乙】文中告诉我们:做人要自律,不能因为没有看见别人就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 ( 4 )朗读节奏划分(划两处)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 5 )请翻译下列句子。①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②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先生
吴长海
①进学校的第一天,老师用灌水笔在我们拼写本的封面上郑重地写上姓名、性别。看着平素“毛蛋”“妮子”随意称呼的我们有了正儿八经的“尊姓大名”,原本一同割猪草捏泥人连穿衣打扮都差不多的伙伴被分成两个阵营,内心很是兴奋了一阵子。带给我们这份别样兴奋的是周老师,村小学里唯一的老师,乡亲们都称他“先生”。
②先生是村子里的人物,在附近十里八村也是个重要的角儿。先生手抡毛笔就像巧媳妇穿针引线般轻巧灵便,让远近的乡邻都啧啧称赞。先生还有个绝活:把竹筷在炉火中烤上一阵子,蘸上墨汁就能写出漂亮的诗文。村子里甭管谁家娶亲嫁女上梁开业贺寿出殡,都请先生题写字联,先生一向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记得二黑哥结婚时,先生题写了“吹箫弄管庆引凤,鼓瑟鸣琴贺乘龙”的喜联;小光叔开酱坊时先生撰写了“国家无将边难靖,人家无酱饭不香”的妙联;村里辈分最长年纪最大的刘爷爷驾鹤西去时,先生书写了“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存”的挽联。到了岁末年初,先生更是竭尽才智撰写春联,给乡村旮旯披上文化的盛装。
③先生是民师,前些年的工资都是由村里“提留”供给。村民都知道先生照看几十个娃不容易,年底时都自觉地把“提留”钱交到村支书手里。每年正月初一,不少家长会带上孩子和好吃的去当面感谢先生,先生拗不过就收下来,收下来的好吃的最后还都分给了孩子们。有一年冬天,大雪把教室房顶压塌了,孩子们都被先生接到家里围炉而教,那教学氛围与清华导师陈寅恪“师生蚁聚一堂”的教学趣闻好有一比。
④先生不是科班出身,却十分尽责敬业。先生每天和我们一起到校,我们朗读课文时,他在看书,样子专注得像是要考学。我们读二年级时,先生开始让我们背《唐诗》、抄《宋词》,当时不明白先生这样做的意图。多年后,喜读诗书的我惊喜地发现村里很多只有高小文化的叔伯姑嫂茶余饭后在一起谈笑风生,时不时就会蹦出几句古诗文,想必这和早期接受先生的诗词教育是分不开的。
⑤先生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苹果的故事: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原地区,有一位经营苹果园的杨格先生,他种植的“高原苹果”味美形佳无污染,在市场上很畅销。有一年,高原上突然遇到一场特大的冰雹,把结满枝丫的大红苹果打得遍体鳞伤,人们都认为杨格将损失惨重。但杨格却意外地发现,被冰雹打击后的苹果,味道变得格外清香扑鼻,酽浓爽口。杨格立即组织员工如期将苹果装箱发运,并在每个纸箱里放进一张纸片,上面写道:“这批苹果独具一格,只只带‘伤’。但请看好,这是冰雹打出的疤痕,是高原地区苹果的特有标记。这种苹果,果紧肉实,具有妙不可言的果糖味道。”面带疑虑神色的买主们当场品尝了样品,果真不假。从此,杨格的高原苹果闻名遐迩,畅销不衰。先生说“出身山乡的你们要争取做一只带有疤痕的高原苹果”。
⑥先生的话让我们有了长久奋斗的动力和方向。此后,我们中的很多人被比做凤凰,飞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选自《读者》2012年第2期)
( 1 )说说第②段中加点的“人物”是什么意思。答:________
( 2 )先生说“出身山乡的你们要争取做一只带有疤痕的高原苹果”,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答:________
( 3 )文章第⑥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
( 4 )读了本文以后,你认为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________
( 5 )作为学生的“我”,多年后回故里拜访先生,要写一副对联赞誉先生,请你替“我”写一下吧 !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_
一榫一卯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按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休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榫卯的功用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釆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欻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因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用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便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休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街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休,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有删改)
【注释】①榫卯( 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 1 ) 文章除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材料】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流传这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
( 3 )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做简要分析①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②迄令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请以“原来,我也很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