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醉其中。 B: 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 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 《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交通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B: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 “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D: 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启动了长征九号火箭的关键技术研制工作。 |
3、 | 在《水浒传》中孙二娘的绰号是( )。 A: 母夜叉 B: 一丈青 C: 一丈红 D: 母大虫 |
4、 |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 A: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5、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和《在沙漠中心》的作者圣埃克絮佩里都是法国人。B: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次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 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 之一。 D: “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神话出自《淮南子》。 |
6、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 新闻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C: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课文《“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 D: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确凿(záo) 荣耀(yào) 杞人忧天(qǐ) 自作主张(zuò) B: 蝉蜕(duì) 匿笑(nì) 津津有味(jīn) 眉开眼笑(méi) C: 气氛(fèn) 开拓(tuò) 人声鼎沸(dǐng) 一丝不苟(gǒu) D: 威慑(shè) 绽开(zhàn) 惟妙惟肖(xiāo) 闷闷不乐(mèn) |
8、 | 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疮疤(chuāng) 书斋(zhāi) 镶嵌(qiàn) 肿胀(zhàng) B: 愧怍(zuò) 门框(kuāng) 惶恐(huáng) 哀悼(diào) C: 憎恶(zēng) 诘问(jié) 取缔(dì) 滞笨(zhì) D: 门槛(kǎn) 晌午(shǎng) 膝盖(xī) 塌败(tā) |
9、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躁热 仲裁 筋疲力尽 任劳任怨 B: 镌刻 嫌熟 油光可鉴 暗然失色 C: 溃退 窒息 屏息敛声 殚精竭虑 D: 浩瀚 愚钝 眼花嘹乱 白手起家 |
10、 | 选出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 A: 食不饱,力不足B: 才美不外见 C: 窥谷忘反 D: 食之不能尽其材 |
读下列古诗,答题。 夜 雪 ( 2 )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作者借雪景来传达什么心境? |
阅读《陈涉世家》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B: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 卜者知其指意皆指目陈胜 ( 2 )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A: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C: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这也是当时的历史背景。 B: “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吴广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极度忧虑。 C: 陈胜、吴广都认为,如果“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应该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D: 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表现了他们的卓越智慧。 |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同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
④“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
⑥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来解释,地球轨道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⑦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 1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链接材料】①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②农访:冬至吃了面,一天长(cháng)一线。
①请写出秋季里的第三个节气。
②请说说农谚中“一天长一线”的意思。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面粉增白剂有害无益吗
(方舟子)
最近,卫生部终于让步,拟从明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这个决定也受到了众多质疑,网上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人赞成禁用面粉增白剂。食品添加剂长久以来已被妖魔化,人们对之本就疑虑重重,巴不得什么食品都是“纯天然”的,如果换一种食品添加剂做调查,结果估计也差不多。但是监管部门在决定批准或禁用某种食品添加剂时,不能听从没有专业知识的普通公众的直觉,而应该有合理的科学依据。如果有科学证据表明面粉增白剂真的是有害无益,当然应该禁用,不用等到一年后。但是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刚磨出的面粉颜色发黄、粘性大、弹性差,用它做面点不仅不好看,还不好吃。因此传统上在供食用之前都要先把面粉储存几周到几个月让它自然“后熟”。面粉发黄是由于其中含有微量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是叶黄素),在储存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将类胡萝卜素氧化,面粉就逐渐变白了。同时氧气也促进了面筋的形成,让面点口感更好。但是长期储存不仅占地方,而且面粉容易发霉和滋生害虫、老鼠,并不卫生。使用增白剂和后熟剂能让面粉的后熟过程缩短为2~3天。
面粉增白剂用得最多、成为众矢之的是过氧化苯甲酰。那么过氧化苯甲酰是否对人体有害呢?我们首先要看它是否有急性毒性。毒理学衡量物质的急性毒性的常用指标是半致死量,也就是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动物死亡的用量。半致死量越高,毒性就越低,口服过氧化苯甲酰的毒性极低,对大鼠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5克,毒性比食盐还低(食盐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3.6克)。动物实验未发现过氧化苯甲酰对生殖、发育会有不良影响,也没有证据能表明它是致癌物,所以国际上没有将它列为致癌物。国内有专家称长期服用过氧化苯甲酰“会造成苯慢性中毒”,并没有科学文献能支持这种说法。
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之后,几乎全部(91%以上)变成了苯甲酸。苯甲酸的毒性要高一些,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1.7克。苯甲酸天然存在于某些食品(水果、奶制品、肉类)中,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作为防腐剂大量地用在食品中,使用量比过氧化苯甲酰高得多。碳酸饮料中含有苯甲酸200毫克/千克,喝一瓶500毫升的碳酸饮料摄入的苯甲酸的量相当于几斤使用过过氧化苯甲酰增白的面粉中苯甲酸的量。所以有专家从生成苯甲酸的角度反对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是没法令人信服的。
还有专家从过氧化苯甲酰会破坏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E等维生素的角度反对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甚至说:“面粉是贫困地区人摄取微营养素的主要来源,而现在局面是孕妇一边吃着加有增白剂的馒头,一边还要服用叶酸。”其实面粉中这些能被氧化破坏掉的维生素的含量极低或难以被人体利用,本来就不具有营养价值。即使维生素保存最好的全麦面粉,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K的含量分别只有每100克面粉含5微克、44微克、0.7毫克,而人们每天需要的这些维生素的量分别为(大约)2000微克、400微克、15毫克,都可以忽略不计(其中面粉中叶酸的量似乎不少,但天然叶酸不稳定,在储存、烹饪过程中会损失一半以上,剩下的又只有大约50%能被人体吸收)。
因此过氧化苯甲酰在国际上被普遍作为食品增白剂使用,除了用于面粉,还用于奶酪的增白等。1997年开始欧盟禁用了面粉增白剂,但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建立)的最新标准仍把过氧化苯甲酰列为面粉增白剂,最高限量为75ppm。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将它列为合法的面粉增白剂,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不做限量。加拿大的限量则高达150ppm。中国的国家标准反而比较保守,限量为60ppm,实际上普遍超标使用,用量大约是100ppm,但也没超过加拿大的标准。现在则干脆要禁用,比以面包为主食的美国、加拿大还严格。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0.12.29.有删改)
( 1 )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每天需要的这些维生素的量分别为(大约)2000微克、400微克、15毫克”中的“这些”指的是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K等维生素。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