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事( ) A: 蒙味 蔓延 精妙绝纶 B: 纤维 推祟 络绎不绝 C: 教诲 狼籍 连绵不绝 D: 篱笆 濒临 春寒料峭 |
2、 | 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 自己,从而才能 自己, 自己,直到最后 自己, 自己。 A: 认识 成长 锤炼 升华 完成B: 锤炼 认识 成长 升华 完成 C: 认识 锤炼 成长 完成 升华 D: 锤炼 成长 认识 完成 升华 |
3、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易烊千玺、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再次广泛引起了人们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关注。(将“广泛”调到“关注”前面) B: 通过学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道理。(将“使”改为“让”) C: 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删掉“超过”或“以上”) D: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在“持之以恒”前面加上“能否”) |
4、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如今,那种说大话,不办实事,专搞形式主义,好大喜功,必须坚决禁止。 B: 新领导能密切联系群众和关心群众痛痒,把群众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 C: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业务范围内行使职权。 D: “严打”取得显著成果,路霸匪患已经肃清或被大部分剿灭。 |
5、 | 停课不停学,经典暖人心。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题。 【名著人物你来猜】 这是同学们制作的四张小说人物档案电子卡片。下面对卡片中的小说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二强子【乙】保尔【丙】吕布【丁】李逵 B: 【甲】祥子【乙】朱赫来【丙】张飞【丁】林冲 C: 【甲】祥子【乙】朱赫来【丙】张飞【丁】李逵 D: 【甲】二强子【乙】保尔【丙】吕布【丁】林冲 |
6、 |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油光可见 精巧绝伦 狼藉 C: 相辅相成 一视同仁 纯朴 D: 合辙押韵 故名思义 禁锢 |
7、 | 下列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酝酿(liáng) 沐(mù)浴 发髻(jì) 抖擞(shǒu) B: 澹澹(dàn) 唱和(hé) 栖(qī)息 萧瑟(sè) C: 安适(shì) 静谧(bì) 吝啬(sè) 梦寐(mèi) D: 竦(sǒng)峙 烘(hōng)托 着﹙zhuó﹚落 粗犷(guǎng) |
8、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而在那个阶段的社会,人民是什么?是无知。宗教是什么?是不宽容。B: 赵小桢还在往下念,还是那样软绵绵,奶声奶气的。“不是这样的!”京京终于叫出来。 C: 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 D: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
9、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讲述了巾帼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B: 《格列佛游记》讲述了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通过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C: 《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著名的短篇小说。作者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表现了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他是一个不屈服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伫(zhù)立旷野,苍穹(qióng)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江水东逝,天地间蕴含的灵气默默不语。 B: 打开青春的窗户,休闲时刻,品幽幽绿铭;翻开青春的扉(fēi)页,烦躁时刻,闻浓浓书香。青春因为有梦想而精彩,青春因为有憧(chōng)憬而绚丽。 C: 此次会议为口号的落实提供了重要契机 , 带动了全球贸易壁垒(lěi)新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国际经贸从此不再以邻为壑(hé)、孤立封闭。 D: 我梦里的蓝袈裟已挂起在墙外,高大的旅人木像蹑(shè)足的女孩子,来窥(kuī)我少年时的剃度,以一种惋惜、一种沁凉的肤触,说,我即归去。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①身? 日暖桑麻光②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耦耕:这里指词人与农民一起耕作。②光:指桑麻叶面光亮。③使君:苏轼自称。 词中划线字“泼”用得好,请加以赏析。 |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梁鸿①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学毕乃牧豕上林苑②中尝误遗火延及他舍。乃寻访烧者,问所失财物,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日:“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③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鴻,还其豕,鸿不受。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三》) 【注释】①梁鴻:东汉人。②上林苑:古宫名园,在河南洛阳市东。③耆老:老人;耆,老。 ( 1 )下列各组可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问的一项是( )A: 乃寻访烧者/寻病终 B: 主人许之/潭中鱼可百许头 C: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人恒过然后能改 D: 悉以豕偿之/悉如外人 ( 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学 毕 乃 牧 系 上 林 苑 中 尝 误 遗 火 延 及 他 舍 ( 3 )结合选文,说说梁鸿是一个怎样的人。 |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地带了八十五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
遥远的十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十五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身处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失声痛哭:“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十六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个十六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七十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止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四周多的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认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老们和他们中年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的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俄狄浦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蘸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种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文化便成为它最重要的黏合剂。
( 1 )父亲每次看《四郎探母》都会留下泪水,请说说父亲泪水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
这句话中“散落的珠子”写出人的什么特点?文化“柔弱”和“强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4 )作者从一场戏说起,然后阐述了“文化重要的理由”,请依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作者所阐述的理由。关于《草房子》的一些内容
灿烂的美好感觉,开始时也许只缘于书中那明媚阳光下,金黄金黄的草房子。假如你和桑桑一起,坐在高高的软软的芦苇草的房顶上,眯着眼睛看明净的天空上,心爱的鸽子们一圈圈在飞翔……
你会爱上《草房子》里的岁月, 《草房子》里的桑桑。你会听到他身边的故事,你会看见童年的天空下,弯弯的河水边,那一座座金黄金黄的草房子,正是一个个成长故事的灿烂底色。
你将会认识秃鹤,桑桑的同学,那个十足的小秃子,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
那天下大雨,银色的雨幕里,秃鹤的头分外亮,两位撑着红油纸伞的女孩,眼睛注视着他的头,在他的身后偷笑。笑声刺痛了秃鹤的自尊。而当恢复自信的秃鹤戴着洁白的帽子出现在夏日的油麻地时,孩子们又恶作剧地把他的帽子抢下,东挪西避地躲开秃鹤的苦苦紧追。阿恕把白色的帽子戴在了旗杆顶上那个圆溜溜的木疙瘩上。那天天空十分蓝,衬托得白帽子异常耀眼。
于是秃鹤决定与大家对立,他开始不分冬夏强调自己的秃头。为学校争荣誉的汇操比赛,一心想顾全大局的班主任不让秃鹤出列。秃鹤执拗地加入了比赛,在进入最后一个高潮时,他在队伍中把帽子扔向远处,戏剧性地大光其头。在全场毫无节制的笑声里,学校蒙受了前所未有的耻辱。
他以独特的方式报复了他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但也失去了所有同学的友谊,失落的秃鹤备觉孤独。学校参加汇演,有一个秃子伪军连长角色,演员不愿意出场,全校失望之余,秃鹤毅然挺身,精湛的表演,醒目的秃头,为学校夺回掌声雷动。演出后,秃鹤躲在大河边独自啜泣,发现他的孩子们也都哭了。平日里少年间的嬉戏嘲讽,无意中伤害着善良而敏感的心灵,而月光下的大河边,泪水纯净了友情和灵魂。
你的同学中,或许也曾有过杜小康似的男生或女生,总是自命天鹅般的清高傲慢,用矜持的淡淡的表情,远远拉开自己和他人的距离。身在油麻地首富人家的男孩子杜小康,成为同龄人隐隐羡慕和嫉恨的对象。然而不幸的沉船事故,使杜家丧尽家产,父亲也因此重病,清高的杜小康只能离别校园,撑着小船带父亲四处求医。终于熬到能行走之时,心性骄傲的父亲,决心将沉没深水的财富和由它而带来的优越、自足与尊严,重新找回来。于是,春天父亲借线买下500只小鸭,横下心带着渴望量归校园的杜小康,远离故乡,远离人群,前往大芦苇荡,父子相依为命,开始了孤寂艰难的放鸭生活……
残酷的生活,有时会洗涤一个人所有的骄傲和梦想。然而也正是在经历艰辛和磨难中,杜小康真正感到自己长大了,他告别了孤傲和脆弱,坚定而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秋天,短暂的巨大欣慰后,杜小康和父亲又一次被生活重创,父亲被命运彻底击垮,依然年幼的杜小康,倔强有力地撑着放鸭船,带着竹篮里仅有的5个淡青色鸭蛋,带着离别时对桑桑的承诺,回归到故乡……
步入油麻地那片金黄金黄的草房子,去感受着那里的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一点一点地感动着你,让你的心灵去亲近那些可爱的人儿,秃鹤、杜小康、秀气的纸月、桀骜的细马……更有聪慧的主人公桑桑。
( 1 )《草房子》是一部长篇小说,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书中哪些内容?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生活好比 ”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有了追赶,不安分的心有了可牵挂的念想,情感的波涛有了可依靠的港湾。于是你追我赶成了快乐的倾慕、成功的源泉和幸福的靠近。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你追赶着,也被追赶着。请以“追赶”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一的,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作文;选择题目二的,先拟题目,再作文。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