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初中部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繁弦急管 绝处缝声 忍俊不禁 再接再励
B: 小心翼翼 头晕目眩 返老还童 德高望众
C: 眼花潦乱 花枝招展 问心无愧 任重道远
D: 心旷神怡 举世无双 多姿多彩 具体而微
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他在三嘱付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B: 它没有婆娑的资态,没有躯曲盘旋的虬枝。
C: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宵,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沉世。
D: 赵洲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直,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考察期间,贺国强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和大学生就业。
B: 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C: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 中学时代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在此期间多背诵些优秀的诗文,就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
4、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年是奥运年,各种赛事鳞次栉比 , 令人目不暇接。
B: 知悉家中老母身体健康,心中稍安。此地诸事告罄 , 即刻回乡探望。
C: 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
D: 军人沈星勇救落水少年壮烈牺牲,英雄壮举可歌可泣 , 传遍大江南北。
5、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怂恿 云霄 禁固 随声附合
B: 狭隘 懒惰 安详 花团锦簇
C: 倜傥 帐蓬 酬劳 拈轻怕重
D: 晕眩 呻吟 琢磨 大相经庭
6、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piē) 宽(yòu) 断章取义 与日具增
B: 褴(lǚ) 下(huī) 郑重其事 忸怩作态
C: 拮(jū) 飘(yì) 形消骨立 矫揉造作
D: 塌(tā) 本(shé) 一意孤行 富丽堂皇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井房的经历,使海伦·凯勒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B: 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C: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D: 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起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中石兽》的作者是蒲松龄,字晓岚,明代文学家。他所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该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9、梁山好汉中( )诈中风疾不复朝觐受职,后来漂洋过海闯荡国外去了。
A: 李俊
B: 卢俊义
C: 柴进
D: 燕青
10、

下列句子属于祈使语气的一句是( )

A: 北京为申办奥运成功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B: 咱们出去散步吧!
C: 狂风怒吼,树木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
D: 我真的这样说过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阅读欣赏。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1 )请赏析“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中“惊”和“鸣”二字的精妙之处。

( 2 )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

( 1 )“以其境过清”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是“把”的意思,“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中“以”是“凭借”的意思,文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 2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自枉屈 ______________ ②夙夜忧叹 ______________ ③庶竭驽钝 ______________ ④斟酌损 ______________

( 3 )翻译句子。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5 )作者因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选文中的句子谈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月光汤

徐徐

①当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时,月光便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上也会凝起一层透亮的“薄霜”,此时,若有人侧耳去听,定可听得到孩童们的踏“霜”之声——三五成群的他们,在晒谷场上追逐打闹,做各种有趣的游戏,捕草屋下的鸟雀……玩得不亦乐乎。

②孩子喜欢有月光的夜晚,大人们也是。一天晚上,月光很亮,亮得连父亲也觉得待在屋内睡觉未免太过可惜。于是,他便带我去村外的湖边夜钓。

③月光如水,湖平如镜,豌豆般大小的浮漂飘在水面上粒粒可见。先是点点浮颤,继而微微下沉,当浮漂猛地一沉,父亲便迅速起竿,一条白花花的鱼便在水中扑腾翻转了起来,上钩了!

④用光清澈、白亮,想是鱼儿也不忍就此睡去,纷纷就着一盏月光灯,在湖中来回穿行。当鱼饵明晃晃地摇曳在水里,它们又怎会怀疑这份恬静背后的真相呢?就这样,父亲的鱼篓,很快便满了。

⑤我们有些饿了,父亲为我们煮一罐鱼汤。很快,鱼汤泛起了奶白色,像一捧捣碎的月光,皎洁地盛在罐子里。父亲让我先喝,喝剩下的再给他,好东西他总是让我先尝。

⑥父亲在一旁说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鱼汤,而是一罐月光汤,喝下这碗汤,心里就会安宁无比,少怨,无烦。”记忆中,这是父亲说过的最富诗意的话,让我终身难忘。

⑦那一刻,眼前皮肤黝黑,整日忙碌的农民父亲,俨然像个白面书生,中年文艺男,只是他把精力全给了日复一日的田间劳作。

⑧是的,为了家人,父亲不得不埋身田间地头。每遇旱季,我们都要用好几台水车,将山下的泉水往高处的梯田里翻送。白天轮不到我们翻,只有等晚上,月光下,父亲、我和妹妹,一人负责拉动一台水车一阶一阶地朝上翻送泉水。

⑨父亲的水车放得最陡,梯度也最大,拉起来格外费劲,他把平缓的梯度留给了我和妹妹。即便如此,他也总是快速地拉几十下自己的水车,随后便过来帮我和妹妹。一年年白花花的月光泉便是这样,从低处翻淌进我们的梯田里。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夜,累了,父亲便以堤埂为床,躺在月光里,小睡一会儿。有时,我会抱怨,觉得这活太累,收益小,可父亲却说,百滴水就能教活一棵稻,只要水到了,就不会颗粒无收。莫要怨了,月亮不都在陪着我们,给我们照明嘛!

⑩暑假里,父亲常去集市卖红著。凌晨2点便要担货出发,夜行山路,我打手电筒照路给他壮胆。倘有月光明道,父亲便会独自上路,不要我陪。月光,便是他的伴,他的明灯,他的保护神。

⑪父亲读过书,写一手好文章,本可以到城里谋个好差事,可他坚持留在乡下。我从未见过他因乡下的清苦而抱怨,他常对我说:“乡下很好呀,晚上还有很白净的月光,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你在城里,要是累了,烦了,就回来看看乡下的月光吧!”

⑫一罐月光汤,一车月光泉,一弯月光路,我终于读懂了父亲因为心中始终有月光,他才能在岁月的千沟万壑中岿然不动,且从不发一声怨言。在父亲看来,若是觉得人生苦,根源是心里有苦,不管遇到何种困难和不顺只要心田能常被月光滋润,不干涸,不开裂,人生便有希望和奔头,心也就不苦了。

(《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5期 有改动)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⑦段是过渡段,“那一刻”“白面书生”等承接上文,“田间劳作”开启下文的叙写。
B: 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月光对父亲人生的重大影响。
C: 文章最后一段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怀,增强文章的深刻性和感染力。
D: 作者回忆了与父亲相处的几个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父亲的惋惜、感激、赞美之情。
( 2 )文章记叙了父亲的多件事,其中详写了父亲在月光下的哪几件事?请加以概括。
( 3 )按要求赏析。

①当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时,月光便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上也都会凝起一层透亮的“薄霜”。(赏析修辞手法)

②一条白花花的鱼便在水中扑腾翻转了起来,上钩了!(赏析划线词)

( 4 )文中“我”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放弃,是一种智慧

①人生如棋,高明的棋手重视获取,也懂得放弃。有时需要丢卒保车,有时也需要丢车保帅。所以说,生活的艺术也就是放弃的艺术,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什么,守住什么,才算懂得生活。

②“放弃”或“放下”,是一种大境界、大智慧。佛陀在世时,有位婆罗门拿了两瓶花要献给佛,并请他开示佛法。佛说:“放下。”婆罗门放下了左手的花瓶。佛又说:“放下。”婆罗门放下了右手的花瓶。佛还是说:“放下。”婆罗门满脸疑惑地望着佛,不知佛还要他放下什么。佛说:“我是叫你放下六根、六尘、六识。只有这样,你才能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可见,要放弃的不仅仅是有形的东西,名利、富贵、一切的烦恼,统统都可以放弃。

③秦末的项羽,论力论智,都不比刘邦差,但他却自刎而死,为什么?因为他不肯放下该放下的东西。

④第一,他没有放下过去的荣誉,起兵八年,大小七十余战,毕竟是过去的事了,但却成了他骄傲的资本。第二,他没有放下暂时的失利,认为自己“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而忘了另一条古训“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他把这一切都放下,也许,他就肯过江东,一切从零开始,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⑤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国王,他在征服了许多王国胜利返回的途中,病倒了。临终前,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没有放弃一些该放弃的东西,否则,他的寿命还可以长久些。于是,亚历山大向将士们提出了三个遗愿: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

⑥亚历山大第一,二个遗愿说明,生命和财富,一个人最终都是要放弃的。第三个遗愿,说明他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也是空着手离开这个世界的。

⑦放弃,必然有所失,但是得与失又是相对而言的。有时你自认为得到一些时,却有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显得失去不少,却有可能获得极大的收获。甚至可以说,没有失也就没有得,不要以一得而喜,不要以一失而忧,风物长宜放眼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之东隅”却会“收之桑榆”,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时,先要放弃几条小鱼,再去获取珍贵的熊掌。

⑧懂得“该放弃时就放弃”是一种大智慧;懂得该放弃什么,留下什么,则是一种更大的智慧。

⑨有一种放弃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放弃,尽力而为之后,发觉此事与我无缘,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辟发展一己才华之道,这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选自《现代养生》2011年第1期)

( 1 )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试分析文章第⑦段的主要论证思路。

( 3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简单分析其表达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我好辛苦。”许多人常这么说。

“辛苦你了。”成功人士常这么说。

“我好辛苦”与“辛苦你了”文字上差别不大,结果却天差地远。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锋利的回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