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无锡市长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音乐节目,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
B: 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性,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 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D: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喧(xiāo) 轩(xiè) 退(kuì) 惟妙惟(xiào)
B: 发(bān) 强(què) 视(bǐ) 锐不可(dǎng)
C: 名(lì) 步(dù) 秀(qí) 络不绝(yì)
D: 俯(gǎn) 嶙(xún) 劲(qiú) 滋暗长(qiǎn)
3、

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句是( )

A: 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我以为是无须设问的。
B: 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
C: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
D: 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4、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泰囧》这部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让人所有的烦恼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B: 如何在鳞次栉比的书架上选择优秀的读物,这是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C: 莫言的长篇力作《蛙》,浓墨重彩地写了三个案例,描述三个产妇不同的心理。
D: 审丑文化、从众心理、群体效应和偶像崇拜,都为《江南Style》的流行推波助澜 , 使它成为妇孺皆知的“神曲”。
5、

下面情境中,小晨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小晨和小鹏约好周末一同去科技馆参观。小晨去小鹏家找他,小鹏的奶奶开了门。

A: 我要找一下小鹏。我和他去科技馆参观。
B: 您是谁啊?小鹏在家吗?我找他有事。
C: 您好!是奶奶吧?我是小晨,我和小鹏约好去科技馆,他在家吗?
D: 你好!我想找小鹏去科技馆,你让他马上出来。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以全体,那简直是

②前行是 的。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③一九二六年九月一日,天津出版了两张报纸,停刊了几年的《大公报》由李鸾、胡政之等接办重新复刊, ,大家都接连称赞。

④人学仪式当天校长就要求我们进入大学就要遵守大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相应的课程,做一个 的大学生。

A: 诬陷 纯粹 面目全非 名不虚传
B: 诬蔑 纯粹 面目一新 名副其实
C: 诬陷 干脆 面目全非 名副其实
D: 诬蔑 干脆 面目一新 名不虚传
7、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名字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他的文艺思想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他在论及文艺问题时,不是就文艺论文艺,而是把它放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时代天平上进行全方位 ,因而体现出了 、宏观把握的气势和特点。

A: 家喻户晓  关照   高瞻远瞩
B: 家喻户晓  观照   高屋建瓴
C: 脍炙人口  关照  高屋建瓴
D: 脍炙人口 观照   高瞻远瞩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十九大会议精神的鼓舞下,使中国广大农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B: 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C: 阅读经典作品,将极大地拓展中学生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D: “蓝鲸一号”在海底试采可燃冰,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成功试采。
9、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shā) 鸿(hú) 挑拨离(jiàn)
B: 睢(zì) 拮(jū) 廓然无(lèi)
C: 然(mǎng) 佝(lóu) 怒不可(è)
D: 桥(zhàn) 夷(bǐ) 聒不舍(qiǎng)
10、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些网站平台对于出售身份证、银行卡信息的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没有起到应该承担的监管。(在“监管”后加上“作用”)
B: 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主。(“荣获”改为“评为”)。
C: 强调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与“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互换位置)
D: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 1 )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 2 )“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节选)

【注释】①张盖:打着伞。②斑剥:色彩错杂的样子。③围:周长的计量单位。④进贤冠:古代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挂进贤冠指辞官隐退。⑤情障:情欲的魔障。这里指对山水的喜好。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佁然不动________

犬牙差互________

③去桥三里________

④思立亦以为然________

( 2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B: 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C: 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D: 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 4 )这两篇文章作者在游玩中所流露的情感有何异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造屋记

蒋 曼

①二哥刚刚说要修房子,爷爷就收拾好城里的细软,马不停蹄地回家。即使他跟我们在城里生活了五年,即使他打牌的牌友都凑得够一桌,他还是心急火燎地回家。他要修房子。

②爷爷八岁时就没了爹娘,歇息在山神庙里。到别人家做工,随便一块空地,就能蜷缩着睡过去。醒来时,做不完的活。凑合着长大,一长就长到了八十几。成了家,有了五个孩子,又有了大大小小的孙子、重孙子。过年时,拍照,一张照片装着满满的子嗣和岁月。

③爷爷常常把照片拿出来端详,看着看着,就乐呵呵: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我这根独苗,长了好大一枝。

④爷爷除了种庄稼,还会编篾,把后山上的翠竹像变戏法一样,编成大半个家。以前是茅草屋,全靠竹子编来编去,编了墙,用大楠竹做梁,毛竹做椽,铺一屋顶的茅草,也是安稳的家。然后编箩筐、晒席、簸箕、筲箕,给丝瓜、四季豆、豇豆搭好竹架子,扎菜地边的篱笆,做刷锅用的竹刷子。

⑤爷爷夜以继日地编,像院坝边高树上那只勤劳的喜鹊,编一个巢,编一座房,遮风挡雨就能让人满意。一个人一辈子睡烂两床竹篾席就差不多了,爷爷说这话时比划着两根手指,胸有成竹。爷爷对生命如此笃定,却从来没想过一生会修三次房。

⑥庄稼人一生没多大奢望,最大的心愿就是修一水高大、整齐的青瓦房。爷爷的青瓦房从种树开始,他在山坡上见缝插针地种:柏树,青冈,香樟。

⑦爷爷种的都是要几十年才成材的树。树长,孩子也长,一天一个样,只等孩子长成劳力,树长成栋梁。土是早已摸热了的熟土,用最好的木材,烧上几天几夜的窖,红彤彤的热窖把湿软的黄土变成了硬实的青瓦,一片一片排成长队,围成层层的瓦圈,等着上梁。后山的石岩上凿下来的片石、方石,整整齐齐码在该在的地方。地里的泥巴长得出庄稼,也能长出房。爷爷那身气力,硬是把躺着的泥垒成竖着的土墙。

⑧木柱子下面的础石凿成象棋样的圆饼,侧面雕刻着胖头鱼,鱼鳞细密而清晰,还有寿桃和繁花,在灰白色的石头里鲜艳欲滴。墙虽然是泥土夯的,也厚实方正,冬暖夏凉。爷爷坚持要刷上青色的灰底,在青色的灰底上,爷爷和工匠一起用石灰水画出青砖的样子,一笔一笔,上下错缝,横平竖直。

⑨把泥土夯成的青瓦房画成结实、规整的青砖房。爷爷就好这样的面子,那些辛苦的日子和漫长的等待终究等到了快活自得。画出来的青砖瓦房毕竟不在纸上,在麦苗青青的山间地头。炊烟升起,一缕一缕熏老了岁月。

孩子们像熟透了豆荚里的豆,弹得远远的。人走空了,房子就老去,木梁、石板、青瓦悄悄颓圮。老家的房子垮了,这人到哪里,心都不踏实。

⑪八十五岁的爷爷要修最后的青砖楼房:混凝土,钢筋现浇,三层小楼。二哥的房,终究还是修在老屋的地基上。爷爷哪里闲得住,说是守工地,从给工人烧水开始,几个月后,成了标准杂工。哪里缺人手,就顶上去。

⑫他和工人都忘记了年龄。现浇水泥要用大量的木板支模,模具成型后再拆木板。爷爷把木板上的钉子挨个取下来,一张板子几十颗,取了一百多张,每张板子节约了好几十的成本。爷爷觉得自己创造了巨额的财富,掐着红肿的指头在心里算了好几遍。少睡点觉又有什么关系呢?爷爷这一辈子没吝惜过自己的力气。

⑬爷爷看着楼房一天天从地里长出来,钢筋都是指头粗,楼板厚实。爷爷粗糙的手摸着扎实的楼房,心里踏实:绝对要管一百年。爷爷守着偌大的三层楼房,满足而空荡荡地睡下。

⑭儿孙满堂的盛况一年只有几天,爷爷自作主张把十几个房间都安排好。一楼背阴的房放粮食,二楼的床垫放在二哥的房里,小孙女喜欢三楼的阳台房,新安好了纱窗。重孙子们的书房刚好避过下午的太阳。回娘家的女儿房里堆着棉被,随便来多少都能睡下。

⑮爷爷在楼房旁边种了花树,乡下的土地那么多,又厚又肥,种的花最接地气,种的菜生机勃勃。爷爷从此生活在儿孙满堂,花团锦簇的楼房里,他每天巡视着这扎实厚重的家当,一生的圆满与期望把空荡荡的楼房装得满满的。

(选自《人民日报
》2019年03月27日20 版)

( 1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爷爷一生造屋的经过。

八岁时,没有屋→①成家后,________→②壮年时,________→③八十五岁时,________

( 2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
( 3 )第⑮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 4 )说说本文中的爷爷与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的人物形象有何异同。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柔软的父亲

①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执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②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休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约莫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③这时,另一位好奇的老头儿也背着手凑了过来,开始给他提意见:“这哪有蝌蚪哟,还早哩……”男子唯唯听着,也不bian______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④其实我很想告诉他,在小区隔壁的政法大学,有一块大水塘,那里已经是蝌蚪成群了。上周我就带着孩子去过,孩子第一回见到那么多黑溜溜的蝌蚪,欢喜得不得了。但由于天生不善与陌生人搭讪,我并没说。

⑤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蝌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确地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于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⑥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

⑦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耍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半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⑧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⑨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们总是话不多,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⑩我跟父亲就是如此,从不交流。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黄昏,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没让自己叫出声,没让眼泪流出来。而疼痛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被邻居们笑嘻嘻地围观,才是最令我痛苦的。但我没有告诉他这些,一直到四年前他去世,他也不知道我对这件小事有如此深刻的记忆。

⑪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达总是很隐晦,隐晦得让你无从察觉(原文)

⑫就像那个让我羞耻的黄昏,他可能早已预知到,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来处的忧伤和酸楚都积聚在了手掌里。

⑬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

( 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位父亲“柔软”的具体表现:

①中年壮汉在小区池塘边为孩子费力的捉蝌蚪;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2 )把第⑦段中的画线内容改成“一只手掌把握跟同学从蚊帐里摇醒,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后,表达效果没有原句好,请选择一个角度说说理由。
( 3 )联系上下文,在第⑪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 4 )对本文题目“柔软的父亲”的妙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揭示了本文所写父爱的特点。
B: 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
C: 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父亲的理解。
D: “柔软”和“父亲”搭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拥有和寻找的过程。不曾拥有,你会努力寻找;失去拥有,你又会四处寻找;有时拼命寻找,你却失去了原来的拥有;有时你苦寻不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古至今,从小到大,寻找成了一种向往、一种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

请以“寻找”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原來、心會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