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连山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关于唐诗中的题材或意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中,“月”的意象除了代表相思,往往还蕴含孤独或苍凉,如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诗歌中,“酒”的意象一般蕴含解愁忘忧,如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C: 从题材方面来讲,唐诗大致可分为边塞诗,如李白《夜上受降城闻笛》;山水田园诗,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思乡诗,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 从情感上来讲,唐诗大致可分为表达愉悦之情的,如岑参的《逢入京使》,还有表达哀伤之情的,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猎shè 记diàn 书zāi 气冲牛dòu
B: 震sǒng 门jiǎn 烦suǒ 义愤填yīn
C: 污suì 头pèi 田垄lǒng 深痛绝è
D: 石pán 问jié 山yān 为人知xiǎn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老生,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女子。
B: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其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D: 《小石潭记》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其作者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香港少数人发起的“占中”非法集会让每一个爱国爱港的中国人义愤填膺。
B: 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
C: 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是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D: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已成为复兴襄阳的时代。
5、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簇新 礼聘 狡黠 不屑置辨
B: 掂记 练达 鼎盛 铢两悉称
C: 荒唐 惆怅 拾掇 雕粱画栋
D: 睥睨 滞碍 招架 吹毛求疵
6、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收拢,合拢。)
B: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C: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亮,敞亮)
D: “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里指春风。)
7、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大火)延烧原野】
B: 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成绩)等显著;卓著】
C: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 , 是一辈子思慕着的。【安静庄严】
D: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为人处世的道理】
8、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桑(zǐ) 当(gòu) 星宿(xiù) 呱坠地(guā)
B: 带(qiè) 上(dī) 干(biě) 下贱子(pī)
C: 望(kàn) 黑(yǒu) 绳(qiàn) 唐不安(tuí)
D: 臜(ā) 戏(nuè) 荣(yīng) 吹毛求(cī)
9、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传递的是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B: 杨修曹操帐下的行军主簿,因过于恃才放旷 , 招致了杀身之祸。
C: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指出:凡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心骛八极 , 这方能称之为“敬业”。
D: 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魏郦道元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 《与朱元思书》一文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作者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
C: 苏轼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被贬黄州期间。
D: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矛盾,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欣赏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练习。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1 )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 “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 2 )诗中的“涨”字用得好,请体会“涨”字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法?”卒不许。

【注】①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育有五子——房陵王杨勇、隋炀帝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②兆人:兆民,万民。③亏:使……受损害。

( 1 )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陛下爱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 如公意 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C: 我能亏法 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D: 卒不 潭中鱼可百头(《小石潭记》)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 4 )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

①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②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③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学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哪能?再难也得让她上学。”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④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⑤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则去卖那筐桃子。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20里啊!

⑥3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见到我,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中午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20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天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3年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3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⑦3年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也和3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连绵。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⑧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会一夜都不安心的,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一天的颠簸,实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你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感动。我扑过去扶摸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哭着求他:“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同宿舍的姐妹齐刷刷地站在我的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⑨“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辅导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那又有什么,他是父亲。”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质朴的农民!

( 1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
( 2 )联系上下文,理解“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的含义。
( 3 )作者多次写到父亲的肖像:“弓起的背”、“刀刻的脸”、“磨出老茧的双肩”、“青筋凸起的双臂”,意在表现什么?
( 4 )“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泡饼和咸菜为什么让“我们父女俩”“吃得有滋有味”?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中国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

曹业

①风筝在南方被称为“鹞子”,在北方被称为“纸鸢”。“风筝”最早出现在五代,《询刍录·风筝》中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争,故名风筝。”关于风筝的起源有根多种说法。有人说因古人崇拜鸟类而发明了风筝,也有人说是因为自然现象的启示使得人类发明了风筝。但无论是哪种说法,它都来源于民间生活。由此可见,中国风筝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劳动人民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民间艺术来源于民族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筝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它的发展与民俗文化紧密相连。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岁时节令民俗,民间信仰民俗和民间神话民俗等方面。

③风筝作为飞行器物被发明之后,它能够飞上天空的实际效果符合早已存在的人神沟通的巫术观念的需要。风筝自然而然地与民间迷信思想相结合,它作为人们向天倾诉情感,表达愿望的工具,反映着民间信仰观念。风筝与巫术迷信相结合本身就已经体现出远古的信仰习俗对风筝的影响。王建吾、金铁盒在《风筝谱》中得出结论:尽管各地在放风筝的具体仪式上有所差别,但风筝艺术的信仰习俗不外乎就是“敬之如神”和“嫉之如仇”两个方面。“敬之如神”是指人们认为风筝可以带来福气,风筝顺利放飞而不断线就是吉兆,“嫉之如仇”是指把风筝看作不祥的东西,放风筝就是“放晦气”“放灾”或者是“放病根”。人们把自己的苦恼和灾难都写在风筝上,放飞风筝后把风筝线剪断让它自行飘走,代表把不好的东西放走。

④风筝有它独特的季节性,适宜春秋两季,因而岁时节令是风筝艺术最显著的民俗文化。清明节和重阳节就成了与风筝关系最密切的时节,从唐代开始,寒食节和清明节二者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节日,它既有祭扫新坟生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唐代诗人罗隐在《寒食日早出城东》中描写了他寒食日拂晓出城春游时的所见所感:“不得高飞便,回头望纸鸢。“在清明时节,放风筝已经和扫墓、踏青、禁火、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活动一样成为一种风俗。

⑤和清明节相比,重阳节本身就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古时人们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为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很多,如登高远眺、出游赏景、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遍插茱萸等。而关于重阳节放风筝习俗的记载出现得晚些,在清代的《广西通志》卷十五中有记载:“登高岭在县西一里,九月九日邑人登岭放风筝为乐。”

⑥风筝的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是风筝图案的一个重要题材,如鲤鱼跳龙门、哪吒闹海、牛郎织女、麻姑献寿、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这些风筝图案有的取材于民间祖灵信仰中的神灵,有的取材于与祖灵信仰有联系的神话,还有的取村于民间传说故事。这些图案无一不和信仰民俗有关。风筝与神话结缘并非偶然。二者有某些共同特质,从某种程度上说,风筝和神话都融合了天与地。神话故事使风筝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它在增加风筝文化底蕴的同时,还使风筝艺术蒙上了一层奇幻色彩,一只只风筝也仿佛在用舞动的身躯yǎn yì__________着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神话故事。

(有删改)

( 1 )在第⑥段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yǎn yì________
( 2 )阅读以下相关链接内容,思考:文章第①段画线句说“‘风筝’最早出现在五代”,而相关链接内容认为“最早的风筝可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此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相关链接)

最早的风筝可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人以鸟为形,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

( 3 )下列诗句放入第⑤段,恰当的一项是( )
A: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B: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C: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D: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 4 )本文第③④⑤⑥段的顺序需要调整:

①正确的顺序为( )

A. ⑥④⑤③

B.④⑤③⑥

C.④⑤⑥③

D.④③⑤⑥

②请简述理由: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原来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最早的以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