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B: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实扑朔迷离啊! D: 今天的荧幕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
2、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抖擞(sǒu) 咫尺(chǐ) 驻足(zhì) 怏怏不乐(yāng) B: 慰藉(jí) 寒噤(jīn) 赫然(chì) 味同嚼蜡(jiáo) C: 溺爱(nì) 翩然(piān) 犷野(guǎng) 千山万壑(hè) D: 殷红(yīn) 告罄(qìng) 屡次(lǚ) 正襟危坐(jìn) |
3、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亢奋(kāng) 斡旋(wò) 戛然而止(jiá) B: 翩然(piān) 缄默(qiān) 销声匿迹(nì) C: 襁褓(qiǎng) 拾级(shè) 怒不可遏(è) D: 寒噤(jìn) 龟裂(gūi) 接踵而至(zhǒng) |
4、 | 选项中对下列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辽阔的冀中平原,微风拂过 ②小渔船轻快地穿梭于芦苇丛间 ③浩瀚的白洋淀,湖水波动 ④在层层的麦浪里,在密密的芦花荡中,闪着抗日军民的身影。 ⑤田野里散发着麦子成熟的香气 A: ①⑤③②④ B: ③①④②⑤ C: ③②①⑤④ D: ①③④⑤② |
5、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牟取(móu) 啮齿(niè) 不逊(xùn) 即物起兴(xīnɡ)B: 狩猎(shǒu) 铆钉(mǎo) 弈者胜(yì) 众目睽睽(kuí) C: 吞噬(shì) 招徕(lái) 家醅(pēi) 相形见绌(chù) D: 苋菜(jiàn) 哂笑(shěn) 脂粉奁(lián) 龙吟凤哕(huì) |
6、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获悉好友王昌龄被贬之后创作的一首诗。B: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C: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 《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相传是东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 |
7、 |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推出大型原创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节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涌现的优秀经典文艺作品,把人们 的好故事、 的人物形象,通过电视手段重新组合、凝练内核、创新舞台构成,让观众得以从故事中看时代进步,从人物身上 英雄精神。 A: 整理 司空见惯 如数家珍 体悟 B: 梳理 家喻户晓 司空见惯 体会 C: 整合 耳熟能详 栩栩如生 顿悟 D: 梳理 耳熟能详 家喻户晓 体会 |
8、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做学问不能只是寻章摘句 , 必须潜心研究书中义理,才能有所体会。 B: 正确有效的方法与刻苦的行动相结合,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不二法门。 C: 2020年新年,一场疫情不期而遇 , 对整个国家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D: 《诗词大会》以全新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参加,节目现场真是高手如云。 |
9、 | 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 A: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B: 小说有矛盾冲突,情节的展开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C: 小说的故事性强,比其他的文学样式更感人。 D: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
10、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更好地了解汕头的历史和文化,我校有近80%左右的同学参加了“汕头一日游”活动.(去掉“近”或“左右”)B: 歌星、影星多是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了学业.(把“他们”改成“我们”) C: 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弘扬”和“培育”进行对调) D: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表达的水平.(把“培养”改为“提高”,或者把“水平”改为“能力”) |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有删改)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多临轩顾问/元方入门不顾 B: 或教准增年/或异二者之为 C: 每期会赋役/长风破浪会有时 D: 上由是嘉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帝 怒 起 准 辄 引 帝 衣 令 帝 复 坐 事 决 乃 退 ( 3 )结合选文,说说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
①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1935年,他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之后,委托钱学森同马利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的军事课题。
②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认为,钱学森“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是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和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③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④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⑤1950年8月,钱学森买好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9月中旬,他辞去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准备启运回国。
⑥那时,中美在朝鲜战场正处于交战的敌对状态。钱学森的回国决心触怒了美国当局。1950年9月9日,钱学森突然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送到特米那岛上的一个拘留所关押了十五天。十五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三十磅。
⑦加州理工学院的许多师生和当时远在欧洲的冯·卡门等教授闻讯后,立即向美国移民局提出强烈抗议,又募集了一万五千美元保释金,才将钱学森从特米那岛的拘留所营救出来。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要求他每月到移民局报到一次,并且不准离开他所在的洛杉矶。联邦调查局的特务一直监视他,时常闯入他的研究室和住宅捣乱。他的信件和电话也都受到了检查。
⑧为了减少朋友们的麻烦,整整五年的时间内,钱学森基本上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但是,这种变相软禁的生活,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那几年,我们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可以搭飞机动身回国。”为了回国方便,他们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五年中他们竟搬了五次家。那时候,她的七岁儿子和五岁女儿也都知道,离美国远远的地方——中国,有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着他们。
⑨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会,向祖国母亲发出了求救的呼声。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批示,速将此信送给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在铁的事实面前,美方代表无言以对。不久,美有关方面匆忙通知钱学森可以离美回国。
⑩1955年9月17日,经过了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钱学森、蒋英和她的两个孩子,终于乘坐轮船胜利地驶向东方的祖国。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
尤今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④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⑤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⑥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⑦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⑧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⑨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⑩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⑪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⑫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本文原题为《书》)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