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宁德蕉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全场的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B: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 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D: 通过老师的一番教育,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在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暗然失色。
B: 不论他正义的愤怒多大,总会过去,脑羞成怒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奏。
C: 到了秋天,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 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澜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真正的政绩不在于GDP增速多高多快,不在于搞了多少漂亮的大工程,而在于是否带动了广大农民持续增加收入,不断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B: 在居民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有利于金融机构落实存款实名制,提高工作效率。
C: 在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辽宁物资管理局保卫处主任科员职位,一度被网友称为最热“保安”公务员岗位,录取比例为250比1。
D: 朝方炮弹疑似落入野山而非军事区,韩国军方于当地时间下午4时15分向江华郡乔栋面大约130名左右居民下达回避命令。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周星期一,学校都举行隆重升国旗仪式、国旗下讲话。
B: 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扩大该院重点专科的影响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C: 在经营过程中,以营造环保、健康、安全的购物环境为目标。
D: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东周到战国时期的305篇诗歌,也叫“诗三百”。
B: 《诗经》根据音乐不同,又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 “风”又叫“国风”,共有160篇;“雅”有小雅、大雅之分,共有105篇;“颂”是宗庙乐曲,共40篇,分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D: 《诗经》的写作手法为赋、比、兴三类。
6、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鹳鹊楼又称鹳雀楼,因时有鹳雀(xī)息其上而得名,坐落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府城;后倾圮,其(biǎn)额移至城楼上。
B: 儿时乡村生活的痕迹一直氤氲在我的记忆里,如蛰伏在屋后(yǒu)黑山坳里久久不曾散去的炊烟,又如游走在春日田间与万物嬉戏的惠风,弥漫着缱绻,(yùn)染着希望。
C: 由郑振铎等大家从1958年开始编(zuǎn)的《古本戏曲丛刊》,在60年间收录了许多(qì)待编目的戏曲,终于集腋成裘 , 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传统戏曲作品总集。
D: 从以往的怨声(zài)道,到现在的交口称赞,近年来该村大刀阔斧移风易俗,打破饱受诟病的人情枷索(bìn)弃各种陈规陋习,为脱贫攒足了本钱,为村民鼓足了干劲。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是否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B: 那种不顾生态环境,片面强调经济效益,无疑是杀鸡取卵,到头来只能得不偿失。
C: 风油精的主要成分是由薄荷脑、樟脑、桉油、丁香酚、水杨酸甲酯等配制而成的。
D: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
B: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C: 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D: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燕》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母亲》《战争与和平》。
B: 《萧红墓畔口占》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戴望舒。他是我国现代诗派的代表人物,曾因创作了代表作《雨巷》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C: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我国女诗人舒婷,原名龚佩瑜。代表作品有《双桅船》《致橡树》等。
D: 《梅岭三章》的作者是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0、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驱弛 崇拜 计日而待 神彩奕奕
B: 故障 和睦 蔚然成风 斩钉截铁
C: 疏密 端详 尽态极妍 天崖海角
D: 签署 涣发 遍稽群籍 成群接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 2 )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节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②众寡:人数少。③建:提出。④吴会:吴国。⑤宿:平素;一向。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乃三亮于草庐之中(________)

②乘胜捷(________)

(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 3 )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

白剑峰

①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在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

②客观地说,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诺贝尔奖又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家的素质。当我们回望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有一种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而这恰恰是比诺贝尔奖本身更重要的东西,也是容易被世人忽略的。

③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例如,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发现了导致艾滋病和宫颈癌的病毒。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无疑为人类战胜重大疾病带来了曙光。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等三位科学家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因而也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

④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面对荣誉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得奖。这些人长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在科学的禁区,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这种探索也可能意味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而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的,就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这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⑤由此可见,诺贝尔奖与其说是一个光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最缺少的不是光环,而是“诺贝尔精神”。眼下,中国不乏才智过人的学者,但鲜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巨匠。一些人过分关注科研的“果实”,忽略了生长的过程;过分关注个人的小得失,忽略了社会的大利益。因而,他们常常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从事科研活动,作风浮躁,急功近利。此种短期行为,注定只会催生“学术泡沫”,而无益于人类的长远进步。事实上,获得诺贝尔奖,绝非一朝一夕的“突围”,而是经年累月的苦守。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怀着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耐得寂寞,不慕纷华。惟其如此,才能孕育出非凡的科学之果,最终被历史铭记。

⑥也许,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懂得了这一点,中国人就离诺贝尔奖近了一步。

( 1 )根据第①节内容,指出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的具体含义。

( 2 )结合原文,说说你对“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这句话的理解。

( 3 )指出第③④节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 4 )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括一下“诺贝尔精神”。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不可缠绕的心灵

曹文轩

①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②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③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跟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却是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
④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僵硬的知识的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甚至会精神窒息。
⑤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台湾小孩儿写的诗。诗的题目我都记不得了,诗句也已忘却,但大概意思还记得。一首诗说一群孩子去捉鱼,可是已没有什么鱼好捉了,他们自己就互相把对方作为鱼而玩起捉鱼的游戏来。在他们的欢笑声中,透出了一股悲哀。另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儿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两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两颗未被僵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 1 )选文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 2 )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 3 )选文说:“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 4 )请说说你对第②段画线句“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中“奄奄一息”一词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以《与——一起走过》为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半命题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内;②在记叙中可插入适当的描写和抒情;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只懂我爱你是真的”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