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平静。 B: 但愿父辈的每一句话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从中萌发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 C: 他生来就被选定从事这件借助他在命运的法则和自然的法则中最高尚的愿望所完成的事业。 D: 由于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原因,所以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谈到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父亲来了兴致,一件件给我们介绍起了那些国宝,直说得天花乱坠。 B: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处在发展关键节点的中国,瞻前顾后不仅难以维持现状,而且可能前功尽弃。 C: 乱扔烟头虽是小事,但就是这心不在焉的小过失往往会酿成大祸,近来各地就发生了多起因烟头而引发火灾的事件。 D: 前几天,小明和他大学的同班同学萍水相逢 , 挤在一起,畅谈祖国各地建设情形,兴致很高。 |
3、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B: 水藻(zǎo) 垂柳(chuí) 宽敞(chǎnɡ) C: 暖和(huo) 绿萍(pínɡ) 着落(zháo) D: 狭窄(zhǎi) 发髻(jì) 镶边(xiānɡ) |
4、 |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一书由孟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共有七篇,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是儒家经典之一。B: 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对自己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南宋陆游赞梅,仰慕的是“只有香如故”的孤傲。 C: 19世纪是俄国文学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世界级的小说家,其中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的作品都被选入了我们的语文课本。 D: 朱自清的散文或平淡真挚、以情动人,如《背影》,或文辞优美、想象丰富,如《春》、《绿》,都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
5、 | 填人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母亲和妹妹都会唱家乡的山歌母亲的山歌,妹妹的山歌;母亲的山歌是山洞里流出的一泓清泉,所以水一样的;妹妹的山歌是云端里飞来的一只云雀,所以云一样的;母亲和妹妹的山歌,都来自生活、大地和心灵,所以格外生动和动听姒至于,母亲和妹妹的山歌停了,那声音还萦绕在梁上,飘荡在天上,真正的天籁之音。 A: 高亢清丽 低回圆润 飘逸十净 温厚酽醇B: 飘逸干净 温厚酽醇 低回圆润 高亢清丽 C: 低回圆润 高亢清丽 温厚酽醇 飘逸干净 D: 温厚酽醇 飘逸干净 高亢清丽 低回圆润 |
6、 | 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 水击(拍打) 循其本(追溯) 尽其材(竭尽) B: 修睦(修养) 怒而飞(奋发) 食马者(通“饲”,喂) C: 志怪(记载) 学学半(学习) 何所营(需求) D: 自强(勉励) 男有分(职分) 惜不得(爱惜) |
7、 | 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相反,那些平日懒惰,不肯多预备,又愚拙的人,即使机会在眼前,也因没有准备好而无法上车,不敢上车,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列车开走,徒留叹息。 ②那些时时警醒,不忘自我充实,多方努力的人,就像一个整装待发的旅人,随时可以上路,一等机会到来,立即出发。 ③机会对人一律平等,它不会特别眷顾谁,自然也不会遗忘谁。 ④他们看起来好像运气特别好,实际上却是做好了各样准备,一旦机会降临,就能抓住。 A: ③②④①B: ④②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①②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 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C: 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 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
9、 | 对下面语段主要内容和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现在阅读,变成了“悦读”。阅读变成了一种让人轻松的“精神按摩”。这样的阅读已不再承载更深刻的思想和沉重的文化使命,同时一些人在“悦读”中还会染上对知识、对历史不恭的游戏似的心态。“娱乐化解读”和“恶搞”的游戏一样,最突出的表现为:戏拟经典故事,将历史遗产颠覆成为一种“大杂烩”,东拼西凑之后取悦读者。 B: “阅读”成“悦读”,应警惕娱乐化解读历史。 C: 阅读已不再承载更深刻的思想和沉重的文化使命。 D: “娱乐化解读”和“恶搞”的游戏一样,东拼西凑之后取悦读者。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李丽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事渲染 , 传遍了校园每个角落。B: 星期天上午,涟城的中小学生络绎不绝地涌入科技馆。 C: 新的初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 ,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 D: 王强参加男子200米预赛,听到发令枪响,就像惊弓之鸟一样飞跑。 |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 )对《龟虽寿》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 “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然后完成题目。 人有负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树荫下。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①肩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对者。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惠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垫衬 ( 1 )下列选项中与“以杖击之”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土砾凸者为邱 B: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 跪而拾之以归 D: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二人同释重担:________ ②谓其群下曰:________ ③群下咸无对者:________ ④得其实矣:________ ( 3 )翻译下列句子。①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②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 4 )李惠是个怎样的人? |
现代文阅读,回答1-3题。
千年古城梅州——走进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①香格里拉,一个充满传奇和异域色彩名字,一个永恒、和平、宁静的象征,一个美得令人惊艳的旷古秘境,一个远离尘嚣宁静安逸的人间净土,一个世人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
②在客家人心里,梅州就像旷古秘境——香格里拉,是他们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这里,天地澄明,山幽水 碧,风光圣洁,犹若方外之境;这里,汉风唐韵穿越千年的悠悠岁月悠扬萦绕,幻化为闪烁着先民遗风的处处风物,未经世俗污染,淳朴如初。
③梅州的山,葱茏清幽,自成风韵。“粤东群山之祖”阴那山,集雄奇与秀丽于一体,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折腰。登临山巅,山风阵阵徐徐吹来,云雾自眼前飘过,聚了又散,仿佛置身云端仙境。
④梅州的山,或大或小,或险或秀,无不用青翠欲滴的绿意阐释对人间的厚爱,令人心旷神怡,忘乎天上人间。郁郁青山,不仅诉不尽梅州无限风光,而且孕育了清冽的山泉和清新的空气。
⑤梅州的水,空灵如诗,悠扬如歌。散布在梅州青山之间的万千清泉,配合着山势的起伏,敲打出一曲曲抑扬顿挫的曲调,细细品味,竟像天籁般的客家山歌一样流淌,令人沉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⑥巍巍群山,孕育了梅州人的母亲河——梅江。梅江悠悠,一水护城,清明如镜,光可鉴人。远眺江水,波光粼粼,摇曳生姿,楚楚动人。梅江两岸,翠耸的青山,婆娑的垂杨柳,森森的凤尾竹与斑驳的古墙,与天光云影相互缠绵着,在水中交互出一幅恬静淡雅的山水画卷,常常令人流连忘返。偶尔有渔夫撑着竹筏自江面悠然而过,此情此景,丝毫不逊色于桂林。
⑦梅州的山还孕育了水平如镜的绿潭,如素有“岭南日月潭”之称的蕉岭长潭、五华益塘等,湖水碧绿,依山赋形,似极仙女遗落人间的镜子。这些湖水或驰骋或游弋,山青水碧,水天一色,烟波浩渺,令人陶醉。若遇月夜,波光潋滟,美不胜收,宛若梦幻。一年四季,江面烟雾迷茫,尤以冬日为甚,蒸腾的水汽与两岸的山岚遥相呼应,将周遭点染得仿若人间仙境。
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水灵气必定孕育梅州不凡的千年历史和文化。“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黄遵宪用一首凝练的七绝诗意地描绘了一幅客家先民南迁的历史画卷。历史上,客家先民历经了五次大迁徙,每一次辗转,都是一次寻觅梦里桃源之旅。穿过千年的风雨,客家人崇尚诗礼的传统使原生态的中原文化在梅州这片土地上得以保留。
⑨梅州人一言语、一举手、一投足,细细品味,都散发着古之遗风雅韵,被誉为中原文化的活化石。客家方言至今仍保存着中原古汉语“唐音”,这种未被同化污染的方言,是客家人流徙中的精神故乡,它神奇地托起了整个民系千年不灭的命运。一路南下的梅州客家人还保留着舞龙舞狮等丰富多彩的客家风情,这种舞龙舞狮,舞动的不正是中原龙图腾的飞扬么,传递的又何尝不是原生态的中原文化?
⑩梅州,一座处处散发着中原汉唐雄风的千年古邑。在这里,您不仅可以饱览原生态的美景,品味原汁原味的中原文化,而且可以流连于山间田野之中,逛山冈,吹山风,听山歌,慢慢的您会放慢您的脚步,放松您的心情,放飞您的梦想。在饱览间淡忘红尘,在仰望文化高山时涤荡心灵,走进它,您就走进了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梅州。
(选自《羊城晚报》,内容有删改)
( 1 )请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 ________并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梅州是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 1 )文章一开头为什么要突出“闷热”?( 2 )文中对暮色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 )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4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