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 )。 B: 时间 地点 导语 主体 标题 C: 标题 导语 主题 背景 结语 D: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
2、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B: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老师征求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C: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D: 我们要努力营造“保护生态环境光荣,破坏生态环境可耻”。 |
3、 |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B: “三”在古汉语中往往泛指多次.“五日三省吾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三”都是这个意思。 C: 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诗、词、曲,从文学角度看,都是诗歌。 D: “狼来了”“大人国”“智取生辰纲”“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分别出自《伊索寓言》《格列佛游记》《水浒》《西游记》。 |
4、 | 选出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 瓦砾( lì ) 面面相觑( qù ) 提防( tí ) 吊唁( yàn )B: 剽悍( biāo ) 锐不可当( dǎng ) 绽开( zhàn ) 归咎( jiù ) C: 差使( chāi ) 风雪载途 ( zài ) 藻井( zǎo) 愧怍( zuò ) D: 盔甲( kūi ) 参差不齐( cī ) 翩然(piān) 尴尬( gài ) |
5、 | 下列选项中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慰籍(jiè) 慨叹(gǎi) 大气磅礴(bó) 煞有介事B: 魁梧(wú) 亢奋(kàng) 荒谬绝伦(miù) 重峦叠嶂 C: 轩榭(xiè) 惬意(qiè) 吹毛求疵(cī) 挖心搜胆 D: 揣摩(chuǎi) 蓦然(mò) 叱咤风云(zhà) 自出心裁 |
6、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B: 《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 《强项令》选自《后汉书·酷吏传》,作者范晔,南朝宋史学家。 D: 《雁门太守行》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有“诗鬼”之称。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B: 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C: 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诗词经典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这些经典。 D: 通过此次青春期教育活动,使我明白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8、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竹匾(biǎn) 蓦然(mù) 雕塑(sù) B: 咀嚼(jiáo) 掸(dǎn)土 跌(diē)倒 C: 囫囵(lùn) 钢盔(kuī) 踌躇(chú) D: 翘(qiáo)首 凝(níng)视 沮(jǔ)丧 |
9、 | 主张“人性本善”的是孟子,那么,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谁( ) A: 老子 B: 孔子 C: 孙子 D: 荀子 |
10、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张大爷为邻居写对联,写完后,总是自谦地说:“老朽不才,让大家见笑了。” B: 小明的爷爷坚持锻炼,身体很健康,小明经常说:“令尊的身体比年轻人还要好。” C: 服务员上菜慢了,客人说:“这么老半天了你们才上菜,乌龟都比你们爬得快!” D: 小王上了公交车才发现没有零钱投币,司机对他说:“有钱投币,没钱下车。”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望 徐侨① 陂②沼盈盈闲绿水,郊原浩浩涌青禾。 烟连山际无人语,只有晚归樵牧歌。 【注释】①徐侨(1160-1237),字崇甫,婺州义乌靖安里龙陂(今佛堂镇)人。②陂:bēi,池塘。 ( 1 )以下不是属于诗人“望”见的景物是( )A: 满塘的绿水 B: 无际的青苗 C: 弥漫的山烟 D: 悠扬的牧歌 (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田园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B: “闲”字不仅描绘出池塘绿水的动态美,更衬托出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C: 最后两句诗写了声音,嘈杂的声音衬托出这一带的热闹。 D: 诗人通过晚归樵夫的放歌来衬托暮烟弥漫的山间空旷而宁静,表现了诗人恬淡闲心境。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浦阳郑君仲辨①,未尝有疾也。左手之拇有疹②焉,隆起而粟③。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④,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⑤,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⑥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⑦。终日可愈,艾⑧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⑨,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⑩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节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释】①浦阳郑君仲辨:浦阳县有位青年叫郑仲辨。②疹:皮肤上起的红色小颗粒。③粟:指像小米粒那么大。④滋甚:更加。⑤握:即今所谓一把,这里指拳头。⑥膂(lǚ):脊梁骨。⑦瘳(chōu):病愈。⑧艾:艾草。⑨肝膈(gé):肝脏和膈膜,这里泛指人体的内脏。⑩傅:涂。 ( 1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天 下 之 事 常 发 于 至 微 而 终 为 大 患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未尝有疾也________ ②越旬可愈________ ③日服汤剂________ ④惜旦夕之力________ (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 (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层次清晰,构思谨严。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阐发道理,叙事贵在简练而又生动,哲理则富有警策,有独到之见。同时两者间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B: 本文取譬设喻,借喻立论。文章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阐明“防微杜渐”的道理:天下之事,常发生在至微之处,因为忽略轻视,终成大患。 C: 本文不以文采词藻炫耀,不发空泛的议论,而是从实际出发,同时又有因小见大的深度发掘。从小事发端,深意在于治国,文意深远。 D: 本文含有针砭时弊的意味。国家处在“疲敝之余”,官吏又“戕摩剥削”,更加速了小患的发展,这样的问题只能是“幸其未发”。对于这一切,作者把针对的矛头直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
“融梗”怎么看:既要秩序也要活力
郭泽华
①日前,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引发观众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热烈讨论,“融梗”一词也随之进入大众视野.所谓“融梗”,通常是指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汇集各方创意,在作品人物设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
②“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 是否应该受到法律惩戒? 网络文学界应该如何应对?这些疑问集中凸显网络文学生产传播过程中有关原创与模仿的界定难题。
③“原创”是著作权制度的核心概念,和这一概念相连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形象:基于灵感和生命体验,从无到有地进行创作,通过消耗自己的智力劳动,创造独一无二的精神产品.创作被划分为应该得到保护的“原创作品”和不应该得到保护的“剽窃作品”,著作权制度也从最初的财产贸易规则转变为有关创作的伦理规则,深度参与对文学价值和写作者价值的判断。
④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作家”和“原创”的认识,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类型文学写作时受到挑战.网络文学生产从发展之初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仿和借用,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法律保护不够到位,在更深层面上是缘于网络类型文学的生产机制。
⑤比如,类型的决定作用。类型套路是网络文学典型特征,包括穿越、玄幻、修仙在内的几十种大类型、不计其数的小类型,是网络文学20年发展的重要收获。类型绝大多数并非由单个作者独立创造,而是由初始设定出发,经由大量写作者前后相继,才得以陆续展开.对网络类型小说来说,由无数文本累积而成的类型是远远高于单部文本的,词藻、结构、思想性不是评价一部作品的核心标准,世界观建构是否新颖、宏大、合理,在本类型内有无突破,才是读者最在意的。一部网络文学作品面世后,很多读者不关心写作者是否完成从无到有的创造,而是聚焦于他是否完成既有类型的接续和延展。
⑥再如,读者前所未有的参与性。网络作家的工作通常不再是“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而是归属于一个复杂的交流网络。与人们想象中孤独挖掘内心或者寻找灵感的传统写作不同,网络文学生产仿佛一场在相同时空里不断发生的接力赛,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大量互动,写作———阅读过程紧密结合。读者反馈至关重要,读者对创作的参与性也大大增强,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实现类型的创造、更新和进化。在这样一种创作机制之下,“套路”和“梗”的反复使用常难以避免。甚至有文化研究者指出,网络文学生产环境更接近于一种数据库式的写作和阅读。作者和读者共享文化数据,对共享元素主动抓取(二次创作)和再创造(原创),新的文本又会再次进入共享数据库,被重新分解、分类和再利用。
⑦对于类型化的网络文学创作,“融梗”只是关于写作资源使用的经验式描述,本身并不具备道德或法律上的贬义,但这不意味着,抄袭是可以容忍的。尤其在商业的背景下,抄袭无疑会带来对创作者积极性最大程度的伤害,并最终伤害到网络文学行业的繁荣。《少年的你》和其他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作品所引发的抄袭与否的讨论,恰恰提醒我们,作者、读者、从业者和研究者必须正视网络文学特殊的生产机制和阅读机制,充分认识和研究新机制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探索一种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对模仿、抄袭和剽窃的界限有更明确的界定,在创作规范、网站监管等方面达成更多共识,从而保护和激发创造性,正确引导网络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选自人民网 原文有删改)
( 1 )下列关于“融梗”的表述,不符合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白松露
①白松露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野生真菌,每454克的价格居然卖到2000美元以上。尽管如此,它还是供不应求,被很多顶级餐厅视为珍宝,把它切成如纸一样薄的小片,洒在银盘里展示。无论你多么挥金如土,也不可能大快朵颐,每次也只能尝到那么薄薄的几片。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菌子,为什么竟如此珍贵?
②白松露对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它只和橡树的根须共生存,这里是它最温暖的家,也许不够美好不够肥沃,但它就是用全部心思爱着。因此,想要采摘白松露,只能在橡树密集的丛林里。有人曾经将菌种接在新鲜的橡树苗根部,然后小心地浇灌呵护,希望在这个舒适的环境里,它能够茁壮成长。事实上,松露总是“不识好歹”地要么不长,要么就长成没有香味的怪物。松露没了香味,就像人失去灵魂,再也没有任何价值。它虽然不具备人类的复杂感情,但只要阳光、水量或土壤的酸碱值稍有变化,它就敏感地觉察到了,它拒绝被赶离家园,拒绝被别人操纵。
③白松露难以被发现,凭人的肉眼和嗅觉根本不能寻找到它,它像一个隐士,从不轻易暴露在浮躁的人群中。在意大利,采集白松露需要牌照,挖掘松露的家庭世世代代从事此业,他们被称为“松露猎人”。通常“松露猎人”家里都有一张祖传的松露地图,就好像“藏宝图”,因为松露生长具有记忆性,即生长过松露的橡树下每年都会再生出松露来。因此哪片树林哪棵橡树下有松露就成为家族的最高机密。为了保持秘密,这张“藏宝图”如同中国的武功秘籍。通常是半夜2点之后,他们拿着拐杖和泥锄,带着猎狗,偷偷按照地图指引去挖掘白松露。猎狗只要一发现松露的味道就会疯狂刨土,采集的一个最关键要素,就是一定要把土壤原样埋好,否则下一年就休想见到白松露的影子。你可以采摘食用我,但必须尊重我的一切习惯!
④到目前为止,白松露还没有人工培育的方法。松露和鱼子酱、鹅肝并称为全球三大顶级食材。鱼子酱和鹅肝都已经找到了人工培育的方法,唯有松露只能完全在纯自然野生状态下生长。很奇怪对不对?人类现在掌握的科技已经能够克隆一头牛,甚至开始解码自身的基因,可偏偏拿白松露毫无办法,不管人们怎么努力怎么套近乎,它始终保持骄傲,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招安”,它和橡树根须之间需要的自然口令人类至今无法破译。它的人生是唯一的、无法复制的。
⑤白松露的“傲骨”导致这种生物非常罕见。到目前为止,这种野生真菌只在意大利小范围地方被发现,就算是在最好的年份,全年产量也只有3吨左右。
( 1 )白松露“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菌子”,为什么那么珍贵?①白松露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野生真菌,每454克的价格居然卖到2000美元以上。________
②鱼子酱和鹅肝都已经找到了人工培育的方法,唯有松露只能完全在纯自然野生状态下生长。________
( 3 )为什么说松露总是“不识好歹”?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着我:“孩子,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的?”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呢?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则不少于16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