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目——《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 B: 重庆的吊脚楼因地制宜 , 依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山城文明的光芒。 C: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 , 不要拐弯抹角。 D: 他苦心孤诣地设计出的、极具创意的建筑模型获得了本次创新大赛特等奖。 |
2、 | 下列划线词有误的一项是( ) A: 便要还家(邀请) 咸来问讯(都,全) B: 增其旧制(规模) 朝晖夕阳(日光) C: 春和景明(景色)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D: 山肴野蔌(蔬菜) 落英缤纷(花) |
3、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B: 走五,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C: 是我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D: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4、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1947年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就已在南海标明了九段线。B: 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C: 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最终谁将夺冠?你是看好美洲队?还是看好欧洲队? D: 亚信峰会成员涵盖不同社会制度、宗教、文化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 |
5、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元勋 字贴 千钧重担 屏息敛声 B: 狼藉 题跋 鸢飞戾天 分崩离析 C: 抉择 恣雎 根深蒂固 如雷贯耳 D: 发怔 契合 哗众取宠 不屑置辨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古刹(shà) 冰雹(báo) 翘首(qiào) 玲珑剔透(tī) B: 瞭望(liáo) 惬意(qiè) 匀称(chèn) 瘦骨嶙峋(líng) C: 干涸(hé) 精髓(suǐ) 阻塞(sè) 分道扬镳(biāo) D: 圩子(wéi) 地壳(ké) 佯装(xiáng) 销声匿迹(nì)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爸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我,我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 C: 一股弱冷空气带来了3、4级大风,吹散了京津冀地区持续了多日的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正在音乐老师尴尬之时,迟到的刘阳蹑手蹑脚地从后门溜了进来。B: 我们漫步在静谧的古银杏森林公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C: 那个小胖妞虽然跟不上音乐节奏,但仍然使劲地扭动,父母在旁边忍俊不禁。 D: 课后阅读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是无可言喻的。 |
9、 |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该句是( )句式 A: 陈述句 B: 疑问句 C: 祈使句 D: 感叹句 |
10、 | 下列语句中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爱情具有不可思意的力量,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时代相传的纽带。 B: 冰雪世界别有一番风光,在冰雕馆里,一幅幅冰雕作品别出新裁 , 让人流连忘返。 C: “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这是季羡林《清塘荷韵》里引用的诗句,读来脍炙人口。 D: 只有具备出众的才干,才能高度自信,才能在用人关头毛遂自见 , 并取得成功。 |
阅读唐代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回答问题。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西陆: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秋蝉。 这首诗采用的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朗读时应把握怎样的情感基调?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峻乱,诸庾逃散。庾冰时为吴郡,单身奔亡。民吏皆去,唯郡卒独以小船载冰出钱塘口,籧篨①覆之。时峻赏募觅冰,属所在搜检甚急。卒舍船市渚②,因饮酒醉还,舞棹向船曰:“何处觅庾吴郡?此中便是。”冰大惶怖,然不敢动。监司见船小装狭,谓卒狂醉,都不复疑。自送过浙江,寄山阴魏家,得免。后事平,冰欲报卒,适其所愿。卒曰:“出自厮下,不愿名器。少苦执鞭,恒患不得快饮酒,使其酒足馀年,毕矣。无所复须。”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有百斛酒终其身。时谓此卒非唯有智,且亦达生。——《世说新语》 刘真道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流连。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妪见其不饱,又进一豚。食半余半,乃还之。后为吏部郎,妪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不知所由,问母,母告之,于是赍牛酒诣道真。道真曰:“去,去!无可复用相报。”——《世说新语》 【注】①籧篨:粗竹席。②渚:岸边 ( 1 )写出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 属所在搜检甚急(通“嘱”)B: 适其所愿(符合、满足) C: 少苦执鞭(贫苦) D: 于是赍牛酒诣道真(送,携带) ( 2 )对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 )A: 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有百斛酒终其身。 B: 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有百斛酒终其身。 C: 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有百斛酒/终其身。 D: 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有/百斛酒/终其身。 ( 3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唯郡卒独以小船载冰出钱塘口,籧篨覆之。 ②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 ( 4 )郡卒和老妪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进行分析。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窗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的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 1 )概括小说中“不靠窗的病人”心态变化的过程。愉悦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满意足→惊愕不已
( 2 )设想小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景或结局,并阐明理由。示例:他感到被欺骗,贪欲变成仇恨,病情加重一命呜呼。理由:按人物性格发展逻辑,顺理成章。
( 3 )小说题目的含义及“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 )就小说运用的一种写法作简要赏析。( 5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试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拓展人生的宽度
郑伟钦
①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破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②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③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
④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我们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
⑤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
⑥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⑦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⑧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那么我们就要带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的《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
⑨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文
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记忆中的那一抹微笑,像灿烂的阳光,令你难忘,它点燃你的希望、启迪你的智慧、增强你的信心、传递给你无穷的正能量……请以《那微笑,给了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