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根据语序,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众人手握智能手机低头刷屏的时代,倡导全民静下心来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对这个问题,商务印书 馆 创 始 人 张 元 济 先 生 早 就 有 一 句 简 单 而 朴 素 的 话 :“ 天 下 第 一 件 好 事 还 是 读 书。” 。 ①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的。 ②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③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能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②④ C: ④①②③ D: ④②③① |
2、 | 为下列句子中空白处填写正确的字。 ( 1 )秦王________然怒( ) A: 怫 B: 拂 ( 2 )寡人_________矣( ) A: 谕 B: 喻 |
3、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众目睽睽 潸然泪下 人赃俱获 尴尬B: 惊魂慑魄 明眸善睐 当仁不让 杆辕 C: 煞有介事 饥肠辘辘 踉踉跄跄 甲胄 D: 手无寸铁 正襟危坐 虚怀若谷 颟顸 |
4、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B: 《岳阳楼记》﹣﹣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C: 《芦花荡》﹣﹣孙犁﹣﹣现代作家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诗人 |
5、 | 选出下列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 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 , 最终选择了用线条和色彩演绎人生。 C: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来不合坐一条板凳。 D: 这场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 , 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1。 |
6、 | 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鲁迅,原名周作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 B: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小说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C: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勒特上尉的信》的作者是英国作家雨果,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 《大道之行》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著作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由西汉戴圣编著的。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影中的美国西部边疆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 B: 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拈轻怕重 , 把重担子推给人家,是不正确的。 C: 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要不求甚解。 D: 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要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 |
8、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炽痛 (chì) 骈进 (pián) 面面相觑(qù) 龙吟凤哕(suì)B: 腼腆(tiǎn) 嗔怒 (zhēn) 恪尽职守(kè) 稽首(jī) C: 抽噎(yē) 匀称(chèng) 脚踝(huái) 伫立(zhù) D: 诓骗(kuāng) 谮害(zèn) 吹毛求疵(cī) 佝偻(lóu)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B: 冬天的开县,是一个温暖、响晴的季节。 C: 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他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感人的千手观音。 D: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而且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
10、 |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觉生命的深意。 ②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 ③因此,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 ④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 A: “我们”是代词,“油墨”是名词,“走进图书馆”和“映照得明亮”都是动宾短语。B: “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这个句子中,“人和事”作主语。 C: “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和重塑。”一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D: 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①③。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
课外文言文阅读 项籍弃书捐剑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 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 1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的一项是( )A: 学书不成,去(去掉,指放弃学书) B: 项梁怒之(意动用法,对他很生气) C: 略知其意(省略) D: 又不肯竟学(完毕) ( 2 )用三条“/ ”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刘 邦 智 取 项 籍 以 力 斗 然 终 为 刘 所 败 乃 智 穷 也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小题。
要如何留念,才不枉此生
毕淑敏
①一次生病,医生让照一张头颅的CT片子。于是我得到了一张清晰准确的自己头骨的照片。我注视着它,它也从幽深而细腻的灰黑色胶片颗粒中注视着我,很严峻的样子。
②头颅有令我陌生的轮廓。卸去了头发,撕脱了肌肤,剔除了所有的柔软之物,颅骨干净得像刚从海中捞出来的贝壳。突然感觉到很熟识,仿佛见过似的……不久以前……我记起了博物馆,那里有新出土的类人猿头骨化石。夹进了几十万年进化的果子酱,颅骨还是像两块饼干似的相似。造化可真是一位慢性子。假如我的头骨片落到一位人类学家手里,便可以十分精确地分析出我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它携带着我的密码信息,脱离我而孤零零地存在着。医生读着它,却作出我是否健康的结论,它似乎比我还重要。
③我细细端详它,仿佛在鉴赏一件工艺品。实在说,这个物件是很精致的。斗拱飞檐,玲珑剔透,为人体骨骼中最精妙的片断。不知多少稻麦菽粟的精华,才将它一层层堆砌而起;不知多少飞禽走兽的真髓,才将它润泽得玉石般光滑。阳光中的紫色,馈赠它岩石般的坚硬;和煦的春风,打磨它流畅的曲线。我感叹大自然的精雕细作。用山川日月、金木水火、天上地下、风云雨雪的物质魂灵,挑选着,拼凑着,混合着,搅拌着,一轮又一轮地循环……终于在许多偶然与必然的齿轮磨合中,缝缀镶嵌起了无数颗头颅,其中一颗属于了我。
④我不由得伸手弹弹自己乱发覆盖下的头骨,它发出粗陶罐的响声。这是一个半空的容器,盛着水、细胞和像流星一样游走的念头。念头带着阴电和阳电,焊接时就散发出五颜六色的蛛丝,缠绕在一起,像电线似的发布命令,驱使我具有各式各样的举动。正是这些蝌蚪一样活泼的念头,才使我写下了以上的文字。罐子里的水会酸腐,那些细胞会萎缩,但文字是不会生锈不会腐烂的,它们比有生命的物体更有生命。它们把念头们凝固下来,像把混浊的豆浆压榨为平滑的固体。人人都公有的文字,经过特定的组合,就属于了我。组合的顺序就是一种思索。
⑤我望着我的头颅,因为它是思索的宫殿,我不得不尊重它。它却不望着我,透过我,它凝望着遥远的人所不知的地方。它比我久远,它以它的久远傲视我今天的存在。但我比它活跃,活跃是生命存在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但和文字比起来,无论现在的活跃或者将来的久远,都黯然失色。骨骼算什么呢?甲骨文不正是因为有了文,才神圣起来,否则不过是一块烤焦的兽骨!文字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符咒,使我们得以知道一只只水罐曾经储存过怎样的五彩念头。罐子碎了,水流空了,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念头组合却像通电的钨丝一样,在智慧的夜空勾勒着永不熄灭的痕迹。
⑥我注视看我的头颅,递给它一个轻轻的微笑:我们都有完全不复存在的那一天。那时候,证明你我曾经存在过的证据,到哪里去寻找?制造念头吧!那些美丽的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的念头,假如它们真的充满睿智,假如它们真能穿越时代的雾海,它们的羽毛就会被喜爱它们的人保存。
(有删改)
( 1 )为什么说头颅“是很精致的”?作者写它的“精致”有什么作用?写有思想的短文
徐文秀
①近日,读著名出版家钟叔河《念楼学短》一书,他在自序中写道:“学其短,是学把文章写得短。写得短当然不等于写得好,但即使写不好,也可以短一些,彼此省时省力,功德无量。”他还身体力行写短文,《念楼学短》一书“短的标准,是不超过一百个汉字,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钟老先生的言行,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启迪。
②什么是好文章?当然不可一概而论,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文章具体而论。好文章应该不论长短,该长则长、该短则短,内容至上、思想为王。总的来说,内容决定形式,思想决定内容。但从实际来看,写有思想的短文称得上是一种好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古往今来,不少脍炙人口、经典流传的名篇大多是短小精悍的思想美文。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只有114个字,却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邓小平负责起草的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只用了5000余字,就解决了很多问题,而且据统计,邓小平的著述三、四千字以内的居多,有很多文章只有千字左右。再往前说,一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却不过万把字;而诸葛亮的《出师表》,也只不过区区几百个字。
③然而,现实中一些人对于写短文却不以为然,不屑写也不会写。有的一提笔就洋洋洒洒,“盘古开天地”摆开架式写,啰嗦拖沓;有的则“脚踩西瓜皮”,想到哪写到哪,信马由缰;还有的表面上乍一看对仗排比写得很有气势,“四言八句”工工整整,但细一看却思想贫乏、空洞无物。出现这些现象,既有思想认知的问题,又有能力水平的问题,还有态度作风的问题。有的总觉得写短文没水平,长篇大论才显本事;有的则确实没能力驾驭容量小、篇幅有限的短文,一短就说不清,一写就收不住;还有的甚至故意用字数来撑篇幅,把短篇写成中篇、中篇写成长篇,结果要么写成“小脚女人的裹脚布”又长又臭,要么写成一个着装华丽却苍白无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贵妇人模样。诸如此类的文章,最终只会如郑板桥所言,被人用以“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既没用处,又没好处。
④文贵有思想。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灵魂,就没有生命;没有思想,则不称其为文章。古人说,“文以载道”“有物有序”。这个“道”就是道理,“物”就是思想。写文章,说到底就是拼思想。钟叔河说得好:“看文亦犹看人,身材长相毕竟不最重要,吸引力还在思想、气质和趣味上。”文章的思想从何而来?一是从客观事物中来。毛泽东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古人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人的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地上冒出来、脑里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实践的沃土里生长出来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二是从学习思考中来。“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如果“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思想是用心走心、碰撞交流和千锤百炼出来的,是勤学苦练、思考研究的结晶。
⑤文难在精炼。短文不易写,浓缩的是精华。“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以最简练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这是大本事、硬功夫。钟叔河曾感叹说:“故古文最简约,少废话,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不应该轻易丢掉。”从一定意义上说,长文好写,短文不好写。要写好短文,得从思想方法上入手,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落叶知秋、窥斑见豹,善于归纳、概括、提炼和总结。少一些穿靴戴帽的“客套话”,多一些直指要害、鞭辟入里的真话实话心里话;少一些正确的“废话”,多一些求真务实、“管用的话”、“自己的话”。当年毛泽东反复说,报上的文章不仅宜“短些、短些、再短些”,而且宜“软些、软些、再软些”。身段软下来,文章才能软起来,也才能“短下来”。
(《党建》杂志2019年06月10日)
( 1 )文章第①段写作者读钟叔河《念楼学短》一书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次冰在撒哈拉沙漠,被太阳融化得只剩下小小一块,说感叹的说:“沙漠是冰的地狱,北极才是冰的天堂。”
冰对冰块说:“冰在沙漠时才是最珍贵,冰在北极是最不值钱的。”
如果我们处于苦难绝境,正是彰显最高自我价值的时候,处于太平顺境之时,无论是谁,大家都差不多。
请以“有时,我们更需要苦难”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