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蕴(yùn)含 魁梧(wǔ) 伫(zhù)立 摩肩接踵(zhǒng) B: 骈(pián)进 香醇(chún) 得逞(chěng) 面面相觑(qǜ) C: 承诺(nuò) 嫉(jí)妒 聒(guā)噪 坦荡如砥(dǐ) D: 亵(xiè)渎 簇(cù)拥 旁骛(wù) 虚与委(wēi)蛇 |
2、 |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市面上的牛奶产品越来越多,各种概念让人眼花瞭乱,消费者到底应当怎样选择呢? B: 以公为矛,锐不可当;以廉为盾,坚不可摧。 C: 为了两年前的那纸“南海中裁”,菲律宾至今仍欠外国律师团100万美元。 D: 在与困境抗争中不泻气不放弃,在追求美好的路途上坚持本心,女孩707分考入北大,“感谢贫穷”,感动无数人。 |
3、 | 下面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辍耕之垄上(去、往) 楚人怜之(可怜) B: 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长跪而谢之(道歉) C: 凡三往(平凡)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D: 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猥自枉屈(猥琐) |
4、 | 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涂抹着奶油甜乳和凝聚着紫丁香气息的童年时代________的梦幻,________的意识,________的念头,________的故事,________的游戏,________的举动,都是你未来铸造文学“金蔷薇”的“金粉”。 ①幼稚可笑 ②胡编乱织 ③奇思妙想 ④异想天开 ⑤荒诞无稽 ⑥天真烂漫 A: ④②⑥⑤①③ B: ③①④⑥②⑤ C: ③⑤④②⑥① D: ③④⑤②⑥① |
5、 | 下列句子大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C: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 D: 甲光向日金鳞开(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霎时 荒谬 重峦叠幛 怒不可遏B: 汲取 恻隐 粗制烂造 巧妙绝伦 C: 颓唐 告罄 骇人听闻 碌碌终生 D: 禁锢 执拗 暝思遐想 通宵达旦 |
7、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是一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随州日报》社的记者、编辑们简直忙坏了。B: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等各家学说。 C: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
8、 |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杨绛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 , 钱钟书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B: 对小强的这些问题,妈妈总是不以为意 , 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C: 耸人听闻的化工企业爆炸事故,导致多少家庭阴阳两隔!这样的惨痛教训不能不铭记。 D: 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
9、 |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句子,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①_______,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②_______。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③_______,铺天盖地,人就陶醉得有些许震撼。 A: ①娇嫩,柔弱,让人怜陆;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B: 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②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C: ①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③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D: 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
10、 |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决别 鉴赏 锋芒必露 美不盛收 B: 愧作 浮燥 颠沛流离 如释重负 C: 闲暇 狡辩 诚惶诚恐 置之不理 D: 追朔 帷幕 自园其说 相辅相成 |
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文默写句)(《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 1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是佛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B: 《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 《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鸟巢的风味
彭晓玲
①因为山清水秀,地处湘东的老家自然多鸟巢,不过,那还是在我年少时节。
②那时候,我家门前,有几棵高大苍翠的大樟树。每望一眼郁郁葱葱的大樟树,我总有一种爬上去的欲望,只因在高高的树之顶端,有盘缠于树杈上的鸟巢,常有三三两两的喜鹊喳喳地来来往往。
③喜鹊黑亮灵巧的翅膀,如豆的眼睛流转不已,飞姿自是美妙,乃至给飞翔留下足够的温暖。在美丽的春天,鸟巢里常隐约飘来小鸟叽叽之声,过路的人便自然而然沉湎于梦一般的清纯。
④老家的鸟,大都很狡猾。喜鹊高高在上,还有一些鸟则干脆将巢藏得深深的,或在树叶浓密之处,或在树之尖端。总之,要么让人可望而不可即,要么根本不让人看到。偶尔,常常是落叶时节,当孩子们玩得疯癫之时,一抬头,便发现不远处矮矮的树梢上,垂挂着一只小巧玲珑的鸟巢。不过,当发现它时,其实已是空巢了。
⑤麻雀多得很。那褐色羽毛上布满了黑色斑点的小巧的鸟儿,一天到晚在屋檐下,叽叽喳喳,飞来飞去。它们的巢就藏在屋檐下的某个墙洞里,洞口黑洞洞的.若将手伸进去,常常能掏着几颗圆圆的麻雀蛋,或一两只丑丑的小麻雀,黄黄嫩嫩的嘴,不停地张开又合上。可过一段时日,若是再去摸那个鸟洞,常常一无所获了。
⑥后来,我离开了乡村,远离了鸟巢,也远离了鸟。在繁华的家乡小城,自是难以见到鸟的踪影,内心空落了几许,好在,时有鸟巢淡薄苍灰的身影飘荡在我的梦里。不知为何,我执着地萌生了一种想法,真想成为一只美丽的鸟,翩飞在枯瘦的枝头上。变不了鸟的我,自是对鸟巢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
⑦又是一个初春时节,我来到山东大平原。车窗外,一望无际的旷野上,多是光溜溜的树。很突然地,一棵高高瘦瘦的树傲然于眼前,那光光的树梢上,赫然苍黑一团。我张望再三,惊讶地发觉,那是一只鸟巢。谁知,从青岛至烟台,一直到济南,只只苍黑的鸟巢,竞绵绵不绝地撞击着我的视线。
⑧试想,汽车在公路上奔驰,公路两旁,绵延着一排排光溜溜的树,隔不了多远,便有一只苍黑的鸟巢挂在树枝之上。可以说,所有的鸟巢,看上去都厚重,由一枝枝苍黑的树枝错落有致地搭成,爽朗,朴素。偶尔,自苍黑的鸟巢,也会飞出一两只黑羽毛的鸟。虽不知其为何鸟,我仍被一阵翅膀的扑棱棱拍击声所震颤。
⑨真想不到,在苍茫的平原上,鸟巢以一种全新的风味,令我无法回避无法平静,给了我异乎寻常的触动。而穿越时空的隧道,老家的鸟巢,以蒙太奇的手法,执着地闪烁。可我惊异地发现,南方老家的鸟巢,在森林茂密、山重水复的世界,莫名地迷失了飞翔的方向,有着一种战战兢兢的谨慎,如履薄冰。北方的鸟巢,则洋溢着关东大汉的坦荡,无遮无挡地走近世人,却得以守住自我的风味。
⑩其时,一棵又一棵树,一只又一只鸟巢,自我眼前掠过,传递着鸟的声音,我有了一种行走于大地的心情。一种全新的感觉,一种渴望闯荡的锐气,渐渐地漫溢而来。
(选自《散文选粹》,有删改)
( 1 )文中写出了鸟巢的哪些“风味”?请简要概括。常常能掏着几颗圆圆的麻雀蛋,或一两只丑丑的小麻雀,黄黄嫩嫩的嘴,不停地张开又合上。
( 4 )文中描写北方的鸟巢时,没有对鸟作详细描写,为什么?共话《咬文嚼字》
12月5日下午,社团活动。
王思睿同学一进教室就兴奋地宣布:“2018年十大流行语出台,分别是: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
同学们好奇地议论,一见刚进门的李老师,忙问究竟。
李老师说:“是《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吧?我们来看看。”
李老师搜索《咬文嚼字》博客,点开一篇博文链接—
(博文)
转眼,2018年已经接近尾声,在经过读者征集、网友投票、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程序后,《咬文嚼字》编辑部最终选出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2018年我们语文生活的流行印迹。
(一)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即在相同条件下结成的命运攸关的集体,源自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你关注时事新闻,对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在一系列国内国际场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引起各国关注。
……
(四)教科书式
源于上海一民警街头执法的视频,视频中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具有教科书般的规范性,被网民称为“教科书式执法”。随着视频的“热传”,“教科书式”也逐渐流传开来,人们用它形容某事做得非常标准、规范。
……
李老师介绍—
《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都评选十大流行语,2017年“有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共享、有温度、流量、可能XXX假XXX、油腻、尬、怼、打call”入选; 2016年有“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小目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流行语入选。
周文辉说:“哦!我们常说的那些话都评上啦。”
李老师继续介绍—
这本杂志不仅每年都评选“十大流行语”,还在每年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纠正人比如,2017年排列第一的是“电视中的人名误读:老舍的“舍”误读为shè”;2016年,排列第一的是“航天新闻报道中的读音错误:“载人飞行” 的“载”误读为“zǎi”……
有同学问:“李老师,这‘年度十大语言差错’和‘年度十大流行语’的评选有什么要求?”李老师又打开一篇博文—
(博文)
征集启事
自2006年以来,《咬文嚼字》 每年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年度十大流行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8年度的“十大语文差错”“十大流行语”的评选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我们特邀您参与相关工作,希望您踊跃提供备选条目。
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十大语文差错”征集要求
①典型性。收集语文运用中使用频率高、出错频率高的典型差错,偶发的、生僻的不收。
②新闻性。重点关注重大新闻、热点事件报道中出现的差错,以及名人偶像犯的差错。
③广泛性。音、形、义、字、词、句,以及文史百科等各类差错全覆盖。街头店招、广告、说明,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网络等全方位扫描。
(二)“十大流行语”征集要求
①流行。收集本年度的“热词”“潮语”,紧扣时代特点,反映时代风貌。
②创新。结构、语义、用法上有创新。
③文明。不收低俗不雅、不符合社会文明规范的用语。
征集邮箱:[email protected]
截止时间:2018年12月10日
郑国平:“这《咬文嚼字》到底是一本怎样的杂志?李老师,请您再详细介绍介绍。”
李老师—
好啊。我订阅这本杂志好多年了......
《咬文嚼字》创刊发行于1995年1月,发行者为上海文化出版社,今为32开文艺月刊,“宣传语文规范,传播语文知识,引导语文生活,推动语文学习”是其办刊宗旨。以编辑、记者、校对、广告从业人员、文秘、节目主持人和教师、学生为其主要阅读对象。主要内容为纠正媒体艺人、名家作品的错别字。因内容颇具特色,已成为中国境内汉语文化品质“捍卫者”。
针对性强,专门剖析报刊、图书、广告、影视中的各类语文差错;知识性强,尤其有些知识不是课堂里、词典里能查到的;其口号是“咬书咬报咬刊,咬天下该咬之错;嚼字嚼词嚼句,嚼世上耐嚼之文。”《咬文嚼字》发起了多次“社会查找错字”活动,并产生广泛影响。《咬文嚼字》“人人看得懂,个个用得上”,个性鲜明,在“无错不成书”的今天,《咬文嚼字》被广大读者誉为“文化清道夫”。
李老师—
今天我们了解了《咬文嚼字》杂志,请同学们参加以下几个学习活动,检查同学们今天的收获,锻炼同学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 1 )(活动一)名片制作
中文名称 |
咬文嚼字 |
类别 |
文艺月刊 |
主管单位 |
① ________ |
编辑单位 |
② ________ |
创刊时间 |
③ ________ |
出版周期 |
月刊 |
国内刊号 |
CN31-1801/H |
国际刊号 |
ISSN1009-2390 |
邮发代号 |
4-641 |
报刊版式 |
32开 |
下面符合《咬文嚼字》中“咬”和“嚼”意思的一项是( )
A: “咬”上下牙对住,夹住东西或压碎;“嚼”上下牙磨碎食物。回班级后,向同学们介绍《咬文嚼字》杂志每年发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和“年度十大流行语”事件,突出其权威性。下面选项可以舍去的一项是( )
A: 这两项活动是被誉为“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社主办的。我们学校秦明老师的女儿今年大学中文系毕业,前不久被本地报社录用为见习编辑,请你推荐她订阅《咬文嚼字》。要突出针对性,称呼用“姐姐”。(150字左右)
“变”是一个神奇的词,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流动慢慢变化的过程。有些变化,让人无奈,时隔二十年,“少年英雄”闰土变得“辛苦麻木”;有些变化,让人感动,暴风雨后,杜小康变得成熟坚强;而有些变化,让人憧憬,你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付出的努力,让你离梦想变得更近了……点点变化积攒起来,才有了现在的不同!
请同学们围绕“变”这一话题,从以下三个任务中任选其一,自拟题目,完成写作。
任务一:讲述“变”的经历,诉说“变”给你带来的感受,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从初中学过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述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任务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常用来比喻环境变化对人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书写工整规范;(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