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件事对我的印象最深刻。B: 因为提高学习成绩,同学们正在努力改进学习方法。 C: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曾被学校推荐到市体委参加过一年多的乒乓球集训。 D: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
2、 | 下列语段的横线上语气强烈,意思更肯定,最能说明人类开采各种矿物,留下的无数矿坑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的一项是( ) B: 谁都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就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C: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会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D: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
3、 | 下列各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数学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D: 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
4、 | 在下面句子括号里,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只有 然而 C: 只要 但是 D: 虽然 却 |
5、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惬(qiè)意 狡黠 重蹈覆辙(zhé) 取意成仁 B: 胚(pī)芽 威慑 恪(kè)尽职守 断章取义 C: 诘(jié)责 伧俗 相形见绌(chù) 滚瓜烂熟 D: 虔(qiàn)信 偌大 怏怏(yāng)不乐 纭纭众生 |
6、 |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选编,共选入77位唐代诗人三百余首作品,按照诗歌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每个类别下的作家作品又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编排。 B: 《泰戈尔诗选》收入作者最具代表性的四部诗集,分别是《故事诗》、《吉檀迦利》、《新月集》以及《花园集》。 C: 艾青因为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失去了绘画的条件,于是开始“借诗思考、回忆、控诉、抗议”,写下了《我爱这土地》这首诗。 D: 《唐诗三百首》中的“凄凄惨惨戚戚”一句体现了作者孤寂悲伤的情绪。 |
7、 |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偌大(ruò) 潸然(shān) 侵袭(jìn ) 言简意赅(gāi)B: 摇曳(yè) 韶华(sháo) 侮辱(wǔ) 弄巧成拙(zhuō) C: 矜持(jīn) 执拗(niù) 怯懦(què) 未雨绸缪(chóu) D: 妥帖(tuǒ) 窥伺(guī) 阴晦 (huì) 向隅而泣(yú) |
8、 |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谢道韫的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盛为人所传诵,后世便以“咏絮之才”称赞女子的文学才能。 B: 古时,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知命之年”,50岁称“耳顺之年”。 C: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 赞人见解说“高见”,言己见解说“拙见”;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说“惠存”。 |
9、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她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B: 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C: 她高兴得嘴角上翘,变成一弯月牙儿。 D: 他长得太像他父亲了。 |
10、 | 印度的国歌《人民的意志》选自泰戈尔的下列作品?( ) A: 《飞鸟集》 B: 《园丁集》 C: 《新月集》 D: 《吉檀迦利》 |
阅读宋末文学家周密的《野步》一诗,完成小题。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 1 )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 )第四句中“烂醉”用得很妙。请简要赏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置:撤换。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 1 )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竟不可得 竟然 B: 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C: 佯败走 假装 D: 而绝其粮道 截断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门圮于河 介词,在 B: 如其言 代词,他(的) C: 以天下莫能当 连词,因而 D: 而括易言之 连词,表转折 ( 3 )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 【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 C: 【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D: 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风景
朱成玉
①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多方医治都无济于事。看到我们愁容满面,母亲安慰大家:“就算看不见东西了也没啥,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没啥不好。”
②为了让她在失明前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我请了长假陪母亲去旅游。母亲自然是欣喜万分,却忍不住担心:“你这怎么说请假就请了呢,快和妈说说,是不是工作不顺心了?”
③“再忙也没有陪妈妈重要。”从小就嘴甜的我总能哄她高兴。
④我们大包小裹地上路了,因为母亲眼神不好,照顾起来十分不便。母亲看我忙里忙外的,很是内疚,在车上尽量不喝水,因为怕上厕所。
⑤母亲每到一地,都如饥似渴地睁大已经有些模糊的眼睛使劲地看着,有一种努力要把整个世界都看进眼里的架势。我则不停地为她拍照,母亲在每一个镜头里都笑靥如花。
⑥那一刻,我感觉母亲年轻了许多,脸颊上仿佛镀着少女的红晕。
⑦每次回到旅店,母亲都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把当天看到的风景在脑海里过一遍。
⑧“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她喃喃地说。
⑨母亲多容易满足啊,我心生内疚,平日里总是很少陪母亲。A而现在,母亲的眼睛累了,就要关紧这扇窗户了。
⑩路走多了,母亲累了。听着我的下一步计划,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样的奔波实在让母亲有些吃不消。我暗自思忖:这就好比是强行往母亲的脑海里塞一些回忆的碎片,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⑪我也累了,进入梦乡。梦见了小时候,手握着风车,和母亲一起在田野里飞奔。母亲把我高高地托起,转着圈儿。阳光被卷进风车里,像棉花糖,温暖甜蜜得让人晕眩……朦胧中感觉到一双手被暖暖地握着。是母亲,安静地坐在我的床边。我把眼睛眯个小缝儿,看见母亲使劲地大睁着眼睛,定定地看我,仿佛要把我整个地印进心里去。想起儿时,母亲也是习惯这样看我的啊。B临睡前,母亲总是到我床边来,总是要认真地看我一会儿,直到我睡着,在梦的波浪里卷起幸福的鼾声。
⑫我忍着不让母亲知道我醒来,我喜欢被她的手握着。C这双沟壑丛生、粗糙干硬的手,牵引的却是我柔暖光滑的一生!
⑬第二天游览时,我问母亲今天的风景好不好。母亲说:“儿啊,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好风景。”
⑭是啊,这就是母亲,她看到的哪是什么风景,她看到的全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母亲,她就算摸索在黑暗的谷底,也会有力地握着孩子的手。这就是母亲,如果我觉得寒冷,她宁可敲碎自己的骨头,为我燃起一堆大火,为我取暖。
⑮我知道,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已深深地烙印在母亲的生命里,即便母亲失明了,儿女们也是她时时可以见到的风景。
⑯原来,母亲的记忆从来不需要填充,因为孩子早已将那里占得满满,不留一丝缝隙。 (有删改)
①写出文中“风景”的两层含义。
②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三点即可)
( 2 )品读鉴赏①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结合文章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
②第⑧段母亲说:“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而第10段却说:“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及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 3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 母亲》 冰心深情倾诉了对母亲的爱,文中作者在与母亲的交流中更深地理解了母爱。请就一件倾注着母亲(或你最亲的人)对你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说说你的感受。(不少于50字)
从孩子照相说起
①做儿子时,以将来的好父亲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先前的宣言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况且我自以为也不算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所以他健康,活泼,顽皮,丝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
②但那健康和活泼,有时却也使他吃亏,九一八事件后,就被同胞误认为日本孩子,骂了好几回,还挨过一次打——自然是并不重的。这里还要加一句说的听的,都不十分舒服的话:近一年多以来,这样的事情可是一次也没有了。
③中国和日本的小孩子,穿的如果都是洋服,普通实在是很难分辨的。但我们这里的有些人,却有一种错误的速断法: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
④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给他照过一张相,满脸顽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
⑤为了这事,我曾经想了一想。
⑥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师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势,两国的照相师先就不相同,站定之后,他就瞪了眼睛,伺机摄取他以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孩子被摆在照相机的镜头之下,表情是总在变化的,时而活泼,时而顽皮,时而驯良,时而拘谨,时而烦厌,时而疑惧,时而无畏,时而疲劳……照住了驯良和拘谨的一刹那的,是中国孩子相;照住了活泼或顽皮的一刹那的,就好像日本孩子相。
⑦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脸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实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个东西。
⑧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 ”(A.有趣 B.乖顺)。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甚至于称之为“洋气”。又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①;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
⑨其实,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这是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的——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⑩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在这里要提出现在大家所不高兴说的日本来,他的会摹仿,少创造,是为中国的许多论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中国所及,就知道“会摹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摹仿”的。“会摹仿”又加以有创造,不是更好么?否则,只不过是一个“恨恨而死”而已。
(注释)①扶乩(jī):一种民间请示神明的方法。将一丁字形木棍架在沙盘上,由两人扶着架子,依法请神,木棍于沙盘上画出文字,作为神明的启示,以显吉凶。
( 1 )这篇文章应该收录到鲁迅的哪部作品集?( )
我选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 4 )有人将《朝花夕拾∙五猖会》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故事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觉得合适吗?什么?作文(一):再忆
作文(二):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泰戈尔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朗根尼西
“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
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