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使许多字眼起了变化。 B: 同生命和人类起源一样,宇宙起源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科学前沿问题。 C: 星期天我们去郊游,山上那么多杜鹃令我们游兴大发。 D: 北京一家老字号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素以选料上乘、工艺精湛、配方独特而驰名中外。 |
2、 | 下列各项中加点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冕(guàn) 鲜妍(yàn) 呢喃(nán) 惊骇(hài) B: 摇曳(yì) 矫揉(jiǎo) 瞥见(piē) 劫掠(luè) C: 恪守(gè) 箴言(jiān) 汲取(jí) 箱箧(jiá) D: 宽宥(yòu) 濡养(rú) 麾下(huī) 辄醉(zhé) |
3、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获奖作文是他经过认真构思,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B: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C: 为了迎接首届文化艺术节,小龙和小钱逢场作戏 , 精心编排了一出话剧。 D: 一提起电影明星赵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 |
4、 | 下列有关课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的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1957年“物理学奖”获得者 。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是奥本海默。B: 《音乐巨人贝多芬》作者何为。贝多芬,美国作曲家,代表作有《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 C: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文中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D: 《观舞记》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现当代女作家冰心先生,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
5、 | 《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镇关西,被鲁达当街所杀;一是开酒铺的蒋门神,被武松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西门庆,被( ) 所杀。 A: 吴用 B: 武松 C: 李逵 D: 林冲 |
6、 |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 , 似乎他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句中划线词语都是动词) B: 挑拨离间、目眩神迷、有益无损、人情世故。(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一样) C: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致知。”(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7、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眉山三苏祠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 B: 随着眉山市各学校科学制定了疫情期间教学和管理方案,使同学们在家学习有了科学指导。 C: 眉山师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获奖师生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 能否珍惜水资源,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关键。 |
8、 | 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博”“多彩”“唱响”(分析: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B: “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全民阅读”“亲近自然”(分析: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 驴友们半夜就登上了雷公山顶,不畏凉气袭人,目的是为了能够观赏到日出的壮观景象.(没有语病) D: 在践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活动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执行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分析:应删去“不足”、“不当”) |
9、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政府正在引导企业大力提高口罩产能产量,用于解决当前口罩不足。 B: 湄洲岛的潮音,紫霄山的怪石,广化寺的钟声,让我听得如痴如醉。 C: 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市图书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D: 扎实地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是当前中小学复课复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除了对粽子的南北咸甜之争外,我们也不要忘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的节日。 B: 为避免“问题厕所”类似的问题不再发生,维护西湖景区的良好形象,杭州市相关部门对所辖公厕进行了全面排查。 C: 互相借耳机可能会造成耳内感染甚至其他疾病,这是因为用久了的耳机会有很多灰尘、耳屎以及耳内细菌导致的。 D: 中国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生团队赢得了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改写了以往只有美国和加拿大选手称霸。 |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请发挥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示的画面。( 2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游子思乡诗?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椽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 1 )解释加点字①令与诸子游 ________ ②从为巡官 ________ ③方登进士第 ________ ④李德裕素遇之 ________ (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又 从 为 掌 书 记 府 罢 入 朝 复 以 文 章 干 绹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①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②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 4 )从本文来看,李商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具体分析。 |
抗战时期的林徽因
王宇
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林徽因留给世人的印象,正如她笔下的这首小诗,美丽、浪漫,富有才情。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生命中所经历的艰辛与苦难,又有多少人知道,她曾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为这可爱的国家带着血活着,流着血或不流血地死去,都觉得荣耀!”
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狼烟突起,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恰恰也在这一天,林徽因和她的丈夫梁思成在五台山发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唐代佛光寺大殿,这也是他们一生古建筑考察中最伟大的一次发现,对中国建筑史意义重大。五台山外烽火连天,而五台山中的他们却对局势一无所知。他们回到北平,不久即收到一份日本军部的请柬,邀请梁思成加入“东亚共荣协会”。离开北平已刻不容缓。他们匆匆处置了大批凝聚着多年心血研究的资料、文献,草草收拾行装,带着年幼的儿女,仓皇上路,流亡西南。
③在长沙,空袭警报响起,林徽因夫妇两人本能地一人抓起一个孩子,奔到屋外,一刹那,身后的房屋轰然倒塌。又一枚炸弹从头顶上方落下。林徽因想,这下逃不掉了,那就一家人死在一起吧。但这一枚炸弹竟然没有响,死神大度地与他们擦肩而过。
④去往昆明的路上,常找不到交通工具,一家人不得不在土匪横行、野兽出没的湘黔边界中徒步穿行。在贵州偏僻的小县城,林徽因突发肺炎,高烧不退。更糟糕的是,夜幕降临,风雨滂沱,根本找不到一个落脚的地方。一家人在黑暗和泥泞的道路上挣扎。就在此时,奇迹般传来一阵悠扬的小提琴声,循着暗夜里的琴声,他们找到了八个空军航校学员的住宿地。小伙子们大方地腾出一块地方让他们一家容身。林徽因整整躺了两个星期才退烧。从此这一家和八个年轻人结下深厚的情谊,林徽因将他们视作自己的弟弟。正好她弟弟林恒与他们年龄相仿,而且也是空军航校的学员。到达昆明之后,他们经常来往。这八个年轻人的父母都在沦陷区,梁林夫妇成了他们的代家长,还出席他们的毕业典礼。不久,这八个热血青年先后为国捐躯,遗物被陆续寄给梁林夫妇,每一次收到遗物,林徽因都悲痛不已。从此每到七月七日中午十二点,一家人都要为这些青年英烈肃立默哀。更让她悲痛欲绝的是她亲爱的弟弟林恒也血洒长空,年仅25岁。三年后林徽因写下《哭三弟恒》一诗,悲悼亲人。战事最危急的时刻,孩子曾问过妈妈:“如果日军攻入四川怎么办?”林徽因冷静地回答:“中国的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⑤到昆明后,他们已经捉襟见肘。林徽因不得不每天爬四次山坡,走很远的土路到云南大学做兼职英语老师。1941年11月,为了躲避轰炸,梁思成、林徽因和他们所属的中国营造学社跟随中研院史语所迁往四川李庄,从此开始了他们生命中最为艰难的五年时光。初到李庄,林徽因常常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她就像贫苦的农妇那样,整天都在缝补那些几乎补不了的内衣和袜子,直到实在补不下去。生活的辗转艰辛加之长期的营养不良,使林徽因原本病弱的身体终于到了承受的极限,肺部和肾都严重感染。她每日不停地咳,却又尽力克制,那声音仿佛是要将五脏六腑一起涌出。在无法就医的情况下,她几乎终日卧床,只有靠着坚强的生命意志,才得以在死亡的边缘默默喘息。
⑥而最让她不能承受的是思想与精神的困顿。她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甲)“偏偏碰上大战,转入井臼柴米阵地,五年大好光阴又失之交臂,近来更胶着于疾病处残之阶段,体衰智困,学问工作恐亦无分……”正是这样的焦虑,促使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在李庄病榻上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的宋辽金部分,以及全部书稿的校对、补充和润色,编辑《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翻译整理了一批国外现代住宅建造的资料,并汇编成四万字的学术论文《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林徽因在困境中的不懈追求,可以理解为艰难时世中一个知识分子自觉的使命意识,家国关切,一如当时整个李庄的知识分子群体。
⑦即便在最艰难的战乱困厄中,林徽因依然保有对生命、对艺术、对美的一份感悟与沉醉。在逃难途中,她时时被周围景色所吸引,每每不辞劳苦写信与友人分享:(乙)“玉带般的山涧,秋山的红叶,发白的茅草,飘动的白云,古老的铁索桥、渡船,以及地道的中国小城……”“如果不是在这战期中时时心中负着一种悲伤哀愁的话,这旅行真不知几世修来的。”在李庄,偶然从中研院图书室借到几张莎士比亚戏剧台词唱片,她便对着丈夫和孩子绘声绘色模仿,用英文朗诵哈姆莱特那段著名台词“To be or not tobe,that ist he question……”飞扬的神采脱离她病弱身体、陋室穷巷,穿越战争的废墟,在时光里熠熠生辉。面对苦难与死亡的从容承受与超越,便是生命的高贵与尊严。
⑧“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当我们将林徽因看作20世纪的一道美丽风景、一个浪漫传奇时,我们是否也应该低下头来看看她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有删改)
①[林徽因](1904—1955),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
( 1 )阅读文章,请你说出,抗战期间林徽因经历了哪些“碱滩和礁石”。在长沙,①________;
去往昆明,②________ ;
在昆明,③________ ;
在李庄,物质匮乏,身染重病,思想与精神困顿。
( 2 )本文多次引用林徽因写给友人的信,请从(甲)(乙)两处任选一处,具体分析引用这段书信的作用。选择:________作用:________
( 3 )选取文中的某一处语句,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同学们对林徽因更深入的认识,并写出你的解答。语句:________ 问题:________
解答: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里的故事
牛角湾离小镇五里,小镇离县城五十里。
李老师在牛角湾教了很多年书了。以前,是他一个人住在学校里,星期一到校,星期五离校,如同一只飞来飞去的候鸟。后来,李老师的老婆患了重病,交不起医药费,李老师就把县城的房子卖了。这样,李老师一家人就住在学校里了。
李老师的儿子不到五岁,李老师还有一个七十多岁的母亲,半边瘫痪。李老师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学生娃心疼老师。今天这个拿几根黄瓜,明天那个拿几个鸡蛋,可李老师坚决不收。若收下来,就一定按市场价付款。一来二去,学生娃没辙了。
春天到了,柳树发芽,桃花吐艳,山上的蕨菜也蹿得筷子一样高了。李老师的老婆忙里偷闲,隔三差五就背个竹篓,与一帮村姑大嫂去采蕨菜。小镇赶圩的日子,就拿到集市上去卖掉。
有一次,李老师的老婆不小心在山上滑了一跤,一连好几天,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李老师对学生很严格,谁上课不专心,他会把眼睛瞪得溜圆;谁没完成作业,他会毫不留情地留下来。严师出高徒,李老师教的虽然是复式班,可教学质量总是名列前茅。
这天下午的作文课,李老师端着一摞本子,刚跨进教室,学生娃就异口同声地高喊:“我们要去春游,我们要去春游。”
反了,真是反了!李老师的脸气得成了猪肝色:“你们不想写作文吗?作文可是你们的薄弱环节啊,一定要想办法提高才行!”
然而,学生娃的呼叫还是一浪高过一浪:“我们要去春游!我们要去春游!”
李老师挠了挠脑壳:“也好,不过你们得答应我的条件。一是要注意安全,二是要写这次活动的作文。”
“耶!”学生娃欢呼雀跃。
李老师带着一班人,来到附近的山上。但见绿树丛生,青草遍地,还有不少野花在清风中摇曳生姿。
李老师提议:“我们来举行爬山比赛。”
学生娃回答:“还是采蕨菜比赛吧。”
李老师点点头:“好。”
学生娃一哄而散:“看哪个采得多啊。采得多的是英雄,采得少的是狗熊。”
四十多个学生娃渐渐消失在绿海中……直到日头西斜,学生娃才陆续下山,手里提着一袋袋柔嫩的蕨菜,他们是有备而来呢!
回到学校,所有的蕨菜过了秤,一共是九十三斤。学生娃搓着黏糊糊的手,回家去了。
第二天,有人看到李老师和他老婆一大早就把蕨菜挑到小镇的集市上去了。学生娃便私下里议论,蕨菜能卖多少钱。
第三天,李老师高兴地在班上宣布:“蕨菜全部卖掉,按市场价一块五一斤,卖了一百三十多块钱,这些钱按人头分给你们。”
“我们不要。这蕨菜是野生的,不是地里种的,老师不能不收!”孩子们齐声叫道,一张张幼嫩的脸上,流露出开心的笑容。 李老师的眼眶湿润了。
不久,学生娃惊喜地发现:教室里多了一个图书箱,里面放着几十本新崭崭的杂志,有作文书,也有小小说……
材料一:要感谢那些偶尔出现并打动我们的平凡之人和微小之物,让我们的内心下一场雨,洗刷洗刷,然后继续前行。
材料二:一只站在树枝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材料三:孩子们的头脑里宁愿画上很多问号,也不要画上太多的句号。
三则材料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那些偶尔出现的平凡之人和微小之物,往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不要一味依赖外部条件,要相信自己;要敢于质疑,善于探索……
写作要求: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书写端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