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在一片“森林”中,我们倦精神为那力争上流的白杨所振奋;我们怅缺憾的人生为那怀着悲之心的果树所充实;我们为老树的引颈受戮而感叹,为悬崖边的树与命运抗争的姿态所折服。生活在树的荫下,我们无忧无虑,因为有绿的滋润;我们感谢祝福,因为有鸟语花香和新鲜的空气

A: tài mǎng wěn bì
B: dài mǎng wěn pì
C: dài wǎng mǐn bì
D: tài wǎng mǐn pì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的现象基本消失了。
B: 在2015年5月31日结束的香格里拉对话中,国防部发言人就中国礁岛问题进行了重申,可谓喋喋不休
C: 曾经发生的沉船事故至今让师生心有余悸
D: 想当年楚庄王韬光养晦 , 在春秋争霸中,一鸣惊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尝试不仅需要我们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要有变通的能力。
B: 我们遭受挫折后,怨天尤人是徒劳的,认真总结教训,才是上策。
C: 人们希望走进校园去健身,但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
D: 不法分子无视消费者的利益,只将牟取暴利作为他们的不二法门
4、下面两段话中划线的字句,用得不得体的一项是( )

23日前国际奥委会投票通过悉尼作为 2000 年奥运会会址后,阿根廷奥委会秘书长在接见①本台记者采访②时说,他对北京未能当选不无遗憾③。人们当时确实很难断定北京和悉尼哪个城市能够得主④。他认为,北京及其奥申委为争办做了大量的⑤、出色的⑥、卓有成效⑦的工作。


A: ①④
B: ③⑥
C: ⑦⑧
D: ①⑥
5、下面情境下,表述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 去看望住院的同学,你安慰他说:“放宽心吧,这病比顽症好治多了。只要你心情好,可能很快就会康复的。”
B: 回老家看望奶奶时,你说:“这路实在太难走了,我以后再不走这条路了。”
C: 在一次班会上,班长说:“同学们,这次班会由我主持,希望大家不要辜负我的期望,踊跃发言,力争把班会开成功。”
D: 今天是中考的第一天,爸爸妈妈执意来陪考。你这样对他们说:“爸爸妈妈,请你们放心吧,我会尽最大努力好好发挥的。”
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
A: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 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 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7、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雷茜儿小姐怒不可遏地匆匆走到卧室里,两眼冒火,脸颊通红。
B: 在喜迎国庆演讲会上,我班张浩同学声音洪亮,震耳欲聋 , 博得了阵阵掌声。
C: 我真诚希望你们以此为起点,勇往直前 , 全身心投入到现代科学、投身到科学的应用中去。
D: 两兄弟从未经历过这种欢迎场面,只能面面相觑,在前呼后拥下穿过人墙。
8、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眼花瞭乱 烦躁 颁发 屏息
B: 臭名昭著 荒谬 憧憬 咆哮
C: 响彻云宵 杀戮 浩翰 揣摩
D: 一丝不苟 匿名 鞠恭 镌刻
9、对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儒家经典)
C: 鲁肃过寻阳(才)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事情)
10、

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学雷锋小组”定于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去孤儿院慰问。组长王丽让张红把这件事转达给小组其他同学,并让她尽可能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此次活动。用五晚上,张红打电话通知了小组其他成员。

A: 张红对周亮说:“你不是一直想入团吗,我现在就给你个机会。本周日上午十点去孤儿院慰问,希望你参加并好好表现。”
B: 张红对李爽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这既是一次公益活动,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参加吧!”
C: 张红对王明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要去孤儿院慰问小朋友。我看休平时愣头愣脑,笨手笨脚,要不你就别参加了!”
D: 张红对赵鹏说:“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时参加!”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诗人的朋友白居易
B: 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二十三年”表明被贬谪时间长久。
C: 颔联引用典故,既表现了作者对世态变迁、人事全非的无限怅惘,也蕴含重回久别家乡的欣慰之情。
D: 颈联蕴含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 2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与后四句形成了鲜明对比,请简要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齐不听。苏秦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 ________

②神弗________

齐不听 ________

④苏秦齐王曰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 3 )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跟自己比
①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我们丢失了自己。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跟自己比吧。
③桓公(桓温)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有一次,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殷侯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宁愿做我。”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总算找对“对手”了。
④女作家乔叶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既然这样,那么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等就会有差别。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刚才的你跟现在的你……如果在它们之间用减法,结果往往不会是零,要么是负数,要么是正数。也就是说,你可能进步了或倒退了,更加成熟了或更加幼稚了,懂得宽容了或更加狭隘了,宠辱不惊了或更加浮躁了……
⑤因此,在成长中,我们不能总是前进,有必要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的以前和现在,也就是让“旧我”和“新我”比一比。如果“新我”名副其实地进步了,升级了,那么就要沿着脚下的路,一如既往地向前,朝更高的制高点迈进;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总结、反省,寻找、分析“退步”的原因,目的是把今后的路走好,让自己取得进步和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⑥蒋勋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问一位学植物学的朋友:“如果含笑的香味和百合的一样,会怎样?”那位朋友告诉他:“那它就会被淘汰。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看来,要想有声有色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盲目地跟人比较,胡乱地模仿他人。跟自己比,守住自我,才是正道。

( 1 )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引发议论的?

( 2 )阅读④⑤两节,说说为什么“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 3 )第⑥节写蒋勋先生演讲时提到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 4 )阅读下面这则网上的“热帖”,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的跟帖。
【热帖】
楼主: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年级第一。这个孩子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
【跟帖】
1楼:每个妈妈心里都住了个“别人家的孩子”。
2楼:家长们总喜欢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但是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
3楼:有一次,我妈说楼上的人家在看书,我说楼上的说了她在看电视。我妈说,人家就是怕你超过她所以骗你。
你的跟帖:

拓展阅读

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①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②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的,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当然,我没有资格强迫你们读我的书。

③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更是如此。

④尽管我什么都不想说,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我必须说话,那我就简单地再说几句。

⑤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⑥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扬扬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⑦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有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⑧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⑩谢谢大家!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所讲述的三个故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2 )第②段画线句“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中的“花朵”“石块”和“污水”分别指什么?
( 3 )从演讲中,可以看出莫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4 )阅读第二个故事,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四、写作(分值:60分)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

请以“渴望得到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字数不得少于600字;(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滔滔人生”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