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分宜三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比喻)
B: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代、夸张)
C: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夸张、拟人)
D: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比喻、拟人)
2、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在区'明珠杯'作文大赛中,我校多名学生凭借别具匠心的构思夺得一等奖。
B: 传世的书法艺术品,往往是完美无缺的,任何的败笔 , 都可能影响其价值。
C: 近阶段,毒黄瓜、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令人惴惴不安。
D: 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大,谁知他们两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怎么也谈不拢。
3、

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A: ⑤①②④③
B: ⑤②④③①
C: ⑤②④①③
D: ⑤①④②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 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C: 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D: 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5、请选出排序正确的选项( )

①春天他们卖力地向高处生长,有时候可以高达两米,即便是矮小的也有一米。

②夏天,小孩子钻到决明子丛中去,走着走着就看到枝叶晃动,却不见了人影。

③秋天的时候,决明子挂满了细长的荚果,那果实有时比巴掌还要大。

④决明子连根拔下后被随便丢弃在路边。

⑤如果遇到一场雨水,它们会奇迹般的借助于风的力量重新扎根回到泥土里去。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①②③⑤
C: ④⑤①②③
D: ①④⑤②③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晌午 元宵 精益求精
B: 抖擞 仰慕 老冀伏枥
C: 萧索 锋峦 觥筹交错
D: 阔绰 低砺 鸠占鹊巢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没有冬的肃杀,我们感受不到春的妩媚;没有冬的单调,我们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真实,我们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

②我几乎爱上了冬季。

③虽然没有鲜花、绿草的点缀,但我还是由衷感谢造物主设计了冬。

④不为别的只因为冬天有融融的炉火、温暖的阳光和飘零的雪花。

⑤岁月更迭,四季交替。

A: ②④③⑤①
B: ⑤②④①③
C: ③②⑤④①
D: ④⑤①②③
8、

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既可悲又可笑: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喝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又不免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B: 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描写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在自然环境极端险恶的情况下,与饥饿、寒冷、恐惧和死亡作斗争的故事,表现出人战胜自然、战胜死亡的积极思想。
C: 《孔乙己》《社戏》和《藤野先生》里的“我”都是作者自己。
D: 《变色龙》《蒲柳人家》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和中国的刘绍棠。
9、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而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B: 小明同学长着一张普普通通的脸,无论他走到哪个地方,都会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C: 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D: 荣获“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濮存昕、曹德旺、姚明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10、下列关于《骆驼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同情。
B: 刘四爷不愿女儿嫁给一个臭拉车的,更害怕祥子以女婿的身份继承他的家产,虎妞为了生计只得忍气吞声,不敢与父亲撕破脸。
C: 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祥子依次在夏先生、曹先生、杨先生家拉包月。
D: 刘四爷将车厂倒卖给了西城一家车主,虎妞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失望,大哭一场后给祥子一百块,买下了同院老马的一辆二手车。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1 )诗中“觅封侯”用了________(人名)投笔从戎的典故。

( 2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 1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每期赋役 ②事决退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 3 )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丝绸之路能更名吗?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

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汉代中央政府统治西域,为玉石进入中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李旭解释说:茶是古道上运输的主要物品,马是运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道”。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篇讲茶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学者格勒,但他对“茶马古道”的解释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指从宋朝开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设茶马司,专门负责用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茶与马互换的通道。这种解释与李旭等的解释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也许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差别,蕴含有深层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四个字在李旭等汉族学者脑海里唤起的画面是,大山褶皱中艰难跋涉的马帮和马背上的茶叶,而在藏族学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却是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骏马和以马易茶的场景。

(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丝绸之路”应该更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西方人首先提出来的。
B: 至今无法证明丝绸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货物。
C: 考古资料证明玉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货物。
D: “玉石之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对中原甚为重要。
( 2 )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B: “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C: “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D: “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 3 )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考古表明,至少在商代,玉石已经成为运行在“丝绸之路”上的一种重要的货物。
B: “丝绸之路”虽然举世闻名,但它运送的重要货物不仅是丝绸,因此很有更名必要。
C: “丝绸之路”与“玉石之路”在命名上的差别,实质上是命名者的文化背景的差别。
D: 由于双方存在无意识的差别,致使汉、藏学者对“茶马古道”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机场的拥抱

①在南京机场候机回北京,来得很早,时间充裕,我坐在候机大厅 (wú
suǒ shì shì),看人来人往,坐在我对面的女士看年纪有30多岁了,还像小姑娘一样穿着一条齐膝短裙。

②这时来了一对年老的夫妇,坐在我身边的空位上。听他们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就知道是老北京人。他们说话的声音有些大,显然是老先生的耳朵有些背了——岁月不饶人。

③忽然我发现老太太的声音小了下来,这样小的声音,我已经听不清楚了。但是,老太太依然压低嗓音在说话,只不过嘴巴尽量贴在了老先生的耳边。我隐隐约约听到“像!”“太像了!”他们反复说了几遍,无尽的感慨都在其中

④声音可以压低,但目光却将心思泄露出来。我发现他们的目光双双落在对面的女士身上。

⑤我仔细地看了看这位女士,发现她身着黑色短裙和天蓝色长袖T恤,脚蹬一双白色运动鞋,配着她的清汤挂面式的齐耳短发和纤瘦的身材,像是一位运动员。

⑥我看见老太太忽然掩嘴“扑哧”一笑,老先生也跟着笑了起来。我猜想,这笑肯定和对面那位女士有关,只是他们的笑并没有惊动对方,她依然翘着秀美的腿看着手机,嘴角弯弯地也在笑,但她的笑和这对老夫妇无关,大概是微信朋友圈有了什么好玩的信息。

⑦“要不你去跟她说一下?”“你去说吧,我一个老头子怪不好意思的……”我听见老夫妇的对话,看着妻子站起身来,回过头冲着丈夫说了句“什么事都让我冲在前头”,便走到对面那位女士生前说了句:“姑娘,打搅你一下!”那位女士放下手机,立刻很礼貌地站起来,问道:“阿姨,您有什么事吗?”“是这样的,你长得特别像我们的女儿。”说着老太太打开自己的手机,给这位女士看女儿的照片。这个女人禁不住叫了起来:“实在是太像了!怎么能这样像呢! ”我忍不住看了一眼身边的老先生,他一直笑盈盈地望着这位女士。

⑧“我们想和你一起照张相,不知道可不可以? ”老太太客气地说。"当然可以!待会儿我还得请你把你女儿的照片发我手机上呢!”

⑨老先生站了起来,走到那位女士的身边,老太太冲我说道:“麻烦你帮我们照张相! ”说着把手机递到我手中。我没有看到手机上的照片,不知道他们的女儿和这位女士到底有多像,但从他们的交谈中得知,他们的女儿十多年前去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由于工作忙,外孙又刚读小学离不开久,所以女儿已经有五年没有回家了。

⑩照完相,我把手机递给那位老太太时,我听见老先生对那位女士说:“孩子,我能抱你一下吗? ”那位女士伸出双臂,紧紧地拥抱住了他。我看见老先生的眼角淌出了泪花,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刻,那位女士也流下了眼泪。

( 1 )根据第①段横线上(wú suǒ shì shì)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
( 2 )下列不属于老夫妇有修养有风度表现的一项是( )
A: (老妇人)便走到对面那位女士身前,说了句:“姑娘,打搅你一下!”
B: 那位女士放下手机,立刻很礼貌地站起来,问道:“阿姨,您有什么事么? ”
C: “我们想和你一起照张相找到,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老太太客气地说。
D: 老先生对那位女士说:“孩子,我能抱你一下吗? ”
( 3 )联系下文,第④段加点词语“心思”指的是________。
( 4 )第③段画线句“无尽的感慨都在其中”。其感慨是丰富的,其一是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
( 5 )联系第⑦段和第⑩段中老夫妇对青年女士的称呼,分析其隐含的态度以及称呼变化的原因。
( 6 )小说题目不能改为“机场的合照”,下列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先生在与青年女士的拥抱中,慰藉了深深的思女之情。
B: 青年女士在与老先生的拥抱中,感受到父母与子女化解不开的亲情。
C: 借拥抱,作者提醒人们关注国内生活的父母与海外工作的子女间的情感沟通问题。
D: “机场的拥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作者描写的主要事件。
四、写作(分值:60分)

信念的意思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它是我们的精神动力。因为信念,司马迁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史记》;因为信念,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因为信念,岳飞留下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千古绝唱;因为信念,鲁迅立下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誓言……请以“我有一个信念”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③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隐隐作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