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C: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D: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2、 | 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 |
3、 | 下列与“望之蔚然而浑秀者,琅琊也”中的“也”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4、 | 下面情境中,小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小林晚上要参加少年宫组织的一项活动,放学后打电话告诉妈妈准备晚饭。 A: 你马上给我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B: 妈妈,你必须早一点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活动,别耽误我的事 C: 妈妈,你能早一点准备晚饭吗?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D: 快点给我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
5、 | 下面句中画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是一名优秀教练,经常向队员请教,真可谓不耻下问。 B: 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C: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 各大专院校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大多数学生已蠢蠢欲动。 |
6、 | 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近来,小明同学喜爱上了写作,他写了一篇著作等身的文章发表在《江南晚报》上。 B: 每年络绎不绝的外国游客来这里参观购物,他们在这里的消费占牛津街全部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C: 朝鲜不顾世界各方的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D: 那是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老奶奶一直默默的把它记在心里。 |
7、 |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②③ |
8、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萧红墓畔口占》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象征派诗人,其诗《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B: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C: 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分别写到了“雨水”“霜降”两个节气。 |
9、 | 《水浒传》的作者是( ),朝代是元末明初,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A: 施耐庵 B: 罗贯中 C: 曹雪芹 D: 吴承恩 |
10、 | 下列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战斗间隙,为战友们读《牛虻》,大家深受感动。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两个部分,先描写国内战争,后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 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科托夫斯基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的________(人名),“昏鸦”的意思是________。( 2 )“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小令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 1 )解释划线词的意思。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③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________ ④平居无私书________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B: 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故人、亲党皆绝之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 奉命于危难之间 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 3 )翻译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 4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①【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________ ②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________。保证告诫后世子孙要________。(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 ③请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________ |
“手上”的亲情
年关将至,对于许多忙碌了一年的人来说,总算可以放慢脚步,休息一下了。可对他来说,却意味着更加忙碌的开始——一周前,父亲就在电话里反复催促他回来,好帮着家里做元宵。
可他却不是很乐意,因为做元宵太辛苦了,也挣不到什么钱。
可最终,他还是回来了,懒洋洋地跟着父亲来到厨房。跟往年一样,先要做元宵馅料,他开始在滚烫的大锅里化米糖,并不停地搅拌,父亲则在一旁添水,什么时候添水,每次该添多少,父亲都能掌控得丝毫不差——一靠的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感觉和经验。
等米糖化开后,便要将锅移至炭火上,改用小火热炖,期间要陆续加入冰糖、桂花酱、黑芝麻、白芝麻、花生等辅料,每样辅料的比例,以及加入时的温度火候,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不能有分毫之差,“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做出来的元宵,在香甜上有层次感和传统味。”父亲解释道。
馅料做好后还需要晾晒22个小时,“这样才能自然蒸发掉多余的水分,锁住馅料的醇厚味道。”父亲告诉他,“这需要耐下性子,急不得的。”
父亲这套秉承家族传统、坚持制作元宵的方法,太费事、费力了,让习惯快节奏生活的他难以接受,也让他打心底里有一种排斥感,他暗下决心:明年打死也不回来帮父亲了。
馅料一旦晾晒好,忙碌便真正开始了——被糯米粉团妤的它们要被放入簸箩中,来回滚动撞击数次,再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捞出沥干。之后再次放入簸箩中滚动撞击,又浸水、沥千,如此反复五六遍,直到成型的元宵变得润和饱满。
他嫌反复的遍数过多,于是便希望少来几遍,但父亲却坚决不同意:“唯有这样,做出的元宵才能又糯又有嚼劲,才是真正的‘上品吃食’!”
又提到了“唯有这样”,他有些反感,觉得父永顽囤不化,“一到两遍又能怎样?反正又没顾客知道!”
但也只是想想而已,父亲是决不允许他少来的。
好在,元宵节最终过去了,他也不用再忙了,回城前的那天晚上,他跟父亲说,我们办个元宵厂吧,用机器生产速冻元宵,生产起来既轻松,产量又大,还能批量送进省城里的超市里去卖,赚钱比现在多得多!“而且,所有的程序都有电脑自动调配好,无需您事事亲力亲为。”
不料,父亲却摇了摇头:“手工制作能保证原汁原味,透着浓浓的团圆之气,机械化生产出来的,吃起来不仅口感差,有的还会粘牙,没有手工的好吃。”
“管他粘不粘牙,只要能赚钱就行!”他不服气地回应道。父亲没有反驳他,而是说,你知道过年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排队来我们家买元宵吗?他们很多都是专门开车前来,而且一买就是好几袋。
他迷惑地摇了摇头。
“是因为我们的元宵口感好,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常年在外的游子,都说,吃着我们家的元宵就能回忆起小时候,说那是儿时故乡和妈妈手工的味道,因此,我一定要坚持手工做,那怕是再累,再繁琐!”父亲坚定地说道。
他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原来,这正是父亲坚持手工做元宵的原因所在。是的,对父亲来说,那传统不变的手工元宵,承載和寄托的是恒远的家人情和故乡情,并以辛苦势作的这种特殊方式存在着,这种劳作凝结着老手艺人对于完满的手工味道的执着和维系,也包裹着一家人对于生活的理解,以及对浓浓亲情的珍惜和不忘。
(选自《安徽青年报》,有改动)
( 1 )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又提到了“唯有这样”,他有些反感,觉得父亲顽固不化,“一到两遍又能怎样?反正又没顾客知道!”
(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肌肉运动的奥秘
【资料一】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纤维”则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肌纤维中,除了有细胞必备的配置外,还有大量的“肌丝”,也就是肌蛋白。肌丝受神经支配,可以发生形变,造成肌纤维的伸缩,而不计其数的肌纤维发生伸缩,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资料二】物以类聚,“肌”以群分,肌肉根据“工作需要”,有着不同的类型,其特点如下:
类型 | 位置 | 运动特点 | 肌纤维特点 |
骨骼肌 | 大多位于四肢,躯干等部位, 可以看到和感觉到。 | 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同时又大多依附在骨骼上,靠牵引骨骼而产生运动。 | 是所有肌纤维中最长的,能达到40毫米。 |
平滑肌 | 人体的消化系统,血管,膀胱和呼吸道中,看不到,也感觉 不到。 | 收缩舒张自发进行,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 长度较短,只有20﹣300微米。 |
心肌 | 只存在于心脏,看不到,也 感觉不到。 | 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但又能快速收缩 | 直径比骨骼肌粗,排列成网状 |
【资料三】人体骨骼肌共有600多块,它从一丝纤维开始,到最后组成一块肌肉,并不是简单的堆积、捆绑,而是“逐级累加”﹣﹣每条纤维的外部,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N条肌纤维平行排列在一起集合成纤维束后,又会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把它们紧紧裹住,而这些纤维束再聚到一起,还会再有一层膜来包裹。如此便形成了肌肉块。这样一层一层分级包裹,就如同生产钢缆时,从钢丝到钢缆的制作过程,可以让组织的负荷强度最大化。
【资料四】肌肉运动时,如果氧气不足,葡萄糖代谢产物就会变成乳酸,如果肌肉持续强力收缩,导致血流中断,乳酸就无法被快速代谢,量大了就会刺激神经,产生酸痛感。等停止运动一分钟左右,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而运动过后的肌肉酸痛,其实并非主要由乳酸造成,而是因为肌肉长时间“闲置”,突然大幅用力,造成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受损,也就是俗称的“肌肉拉伤”,只不过拉伤程度较低,感觉与乳酸堆积类似。当然,肌肉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自我修复这种“肌肉拉伤”的。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 1 )下列说法与上面资料提供的信息不符的一项是( )A: “肌纤维”是组成肌肉最基本的“单元”,其中含有大量的肌蛋白。 【链接材料】由于学习紧张,小张同学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锻炼了,星期日突然打了一场篮球,结果第二天就浑身肌肉酸痛。
①小张第二天浑身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什么?
②为了避免出现第二天肌肉酸痛的现象,小张应该怎么做?
某日,某市公交车挤上了一个抱小孩的年轻妇女,售票员对一个正专注向外看的靠窗小伙说“请给这位妇女让个坐!”
小伙歉意地点点头说:“没注意,不知道。”说着,连忙站了起来。
这妇女坐下后,轻蔑地冷笑道:“哼,不知道,装死!”回过头去对同伴说:“臭美的,还要当活雷锋。”
小伙子突然说:“大嫂,我的东西去在座位里边了,请让我拿一下!”妇女信以为真,刚刚站了起来,小伙子一屁股坐了下去再也不动了。
该事件中小伙子的报复行为,是对还是错?请就此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