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长沙市雅礼雨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B: 在寒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C: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D: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本要求。
2、假若你正忙于作业,一同学来问你题目,下列哪项回答最为恰当( )
A: 请你耐心地等我把作业完成了,再来教你。
B: 对不起,我自己的事还没做完呢,另请高手吧。
C: 等我把这题做完了,再一起讨论吧。
D: 等我做完作业,你再来请教我吧。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疫情期间教育部门开设“空中课堂”,无数莘莘学子在家就能上课,实现了“停课不停学”。
B: 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措施后,高速路上的车络绎不绝 , 这一刻武汉和这个世界又联通了。
C: 广大医护人员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专业支撑,筑起了生命的防线,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D: 作为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钟南山这个名字早已如雷贯耳 , 如今他又站在了抗疫一线。
4、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八年级《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感受百万大军锐不可的气势;在《蜡烛》中老妇人摸出她离开地的时候揣在怀里的蜡烛,把它点燃在苏联红军的墓前,感受到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在父亲跚的《背影》中品味那份深沉的爱;在《信客》风尘苦旅的职业生涯中,体验长途涉的艰辛。阅读,拨动我们的心弦,升华我们的思想。

A: dāng gào pán pá
B: dàng gào mán Bá
C: dàng jiào mán pá
D: dāng jiào pán Bá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7年“国庆”、“中秋”双节相连,是万家团圆的好时机,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 神奇秀丽的邵家桥四角山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D: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6、

下面语段里划线词语词性判断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它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

A: 量词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B: 量词 动词 代词 副词 动词
C: 名词 形容词 名词 副词 形容词
D: 名词 动词 代词 名词 形容词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B: 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日照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 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 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感动,它再次提醒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
8、下列划线的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盖不能以管形容之
B: 汝幸而
C: 好之者不如之者
D: 吾幼,以及人之幼
9、下列句子空格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总有人质疑:“认识植物有什么用其实熟知一些草木之名,有叶并不是为了它们的功用而是从中找到一份情感寄托。当我们从小区绿地经过的时候,看到的就不会是一丛丛无味的绿色,也不会是一朵朵乏味的花儿,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一群群熟识的老友苦荬菜刚刚褪掉黄色的花瓣,月季花即将为花园增添彩虹般的色彩,而樱桃的果子已经被小朋友们觊觎了很久每一片叶子、每一片花瓣、每一粒果实都在向你讲述它们的生活和变化, 而这一切都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10、

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 肯(zhōnɡ) 问(jié) 地(ɡào) 唐(tú)
B: 油(kāi) 然(cù) 情(zì) 记(zǎi)
C: 维(qiān) 抖(shǒu) 难(lí) 计(ɡǔ)
D: 然(hè) 朴(chún) 开(tuó) 迁(xí)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使至塞上》,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使至塞上》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 2 )古代诗词中“雁”的意象非常丰富。诗人借“雁”或抒发思乡之情;或比拟自身,表达孤寂飘零之感;或渲染气氛,写悲壮凄凉之景……请你谈谈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的理解,并说明诗人借“雁”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挑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道,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1 ) 本文作者________(人名),我们现在常用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四字成语)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 2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溪行________

②悉如人________

③便还家________

太守________

( 3 )笔法简洁,内涵丰富是本文的语言特色。那么在第一段,作者寥寥几笔描绘出桃花林哪些特点呢?
( 4 )在当时社会,桃花源让人向往的原因有哪些?
( 5 )文章结尾,都有谁去寻找过桃花源而没有成功?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予

丹·克拉克

我有一位朋友名叫保罗,在圣诞节前夕收到一辆新车,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圣诞前夜,他从办公室出来,看见一个小淘气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保罗点点头,“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你一分钱都没花?天啊!我希望……”他犹豫了一下。

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

“我希望,”小男孩接着说,“我将来能像你哥哥那样。”

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保罗笑了,这回他想他知道这小男孩想于什么: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们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但是保罗又错了,小男孩请求他:“你能把车停在那两个台阶那儿吗?”

车停后,小男孩顺着台阶跑进了屋,不一会儿,保罗听到小男孩又返回来了,不过这次他回来得很慢。他背着脚有残疾的弟弟,他把他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然后扶着他,指着车对他说:“伙伴,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在楼上告诉你的一样?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一分钱也没花。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车,那样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商店橱窗里那些好东西!”

保罗下了车,把那个小男孩抱进了车里,那位小哥哥也坐进了车里,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

( 1 )本文以“给予”为题的两个基本意义是________。
( 2 )本文的中心句子是________。
( 3 )车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 4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重要人物是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次要人物有________。
( 5 )本文运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是( )
A: 动作描写
B: 心理描写
C: 语言描写
D: 场面描写
( 6 )文章所写的中心事件是( )
A: 哥哥送给保罗新车。
B: 小哥俩坐着保罗的新车。
C: 保罗开车兜了圈。
D: 保罗开车载着小哥俩。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 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 ,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每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 1 )“细菌发电”共有三点优势,请结合全文,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其中两点优势。
效率高—— ——

( 2 )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 3 )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划线句说明细菌发电的历史较长。
B: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按时间先后顺序予以说明的。
C: 细菌发电的原理很复杂,但都要细菌参与,并与其他物质发生转化。
D: 第②段说明细菌发电的过程很简单,只需要加入糖类就可以了。
( 4 )结合第④⑤段思考,你认为第⑤段的“还”在结构起什么作用?并请写出“惊奇发现”的两点内容。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享受课堂,流连校园,走人社会大课堂。亲近历史,亲近社会,亲近自然,或者 回溯过去,或者关注当下,或者思考未来,你一定有着深刻的感悟……

请以“亲近•感悟”为题目,完成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②字数在600﹣800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时至今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