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兰州市第四十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伫蓄 朗润 造仿 软绵绵 絮絮叨叨
B: 烘托 嘹亮 憔悴 静悄悄 翻来覆去
C: 镶嵌 黄晕 烂漫 明晃晃 喜出忘外
D: 决别 应和 抖擞 乱哄哄 拙拙逼人
2、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问,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观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在是画上风景


A: ②③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3、下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林黛玉——葬花.焚诗
B: 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
C: 鲁智深——醉打蒋门神
D: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4、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B: 每一个成功的人必然有其过人之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C: 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一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 , 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D: 对于这件事,他们准备得太充分了,于是一拍即合
5、

下列词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书人的一大幸事就是通过咬文嚼字 , 领会文字的内涵,感受文字后面的那一份深情,品味文化的魅力。
B: 在呼啸的寒风中,银杏枯黄,草木凋零,只有那傲雪斗霜的腊梅花枝招展地绽放着,让缕缕幽香温暖整个寒冬。
C: 秀美挺拔的如意路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和流动的车灯一静一动,一横一竖,精巧的构图让人叹为观止
D: 傍晚,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泻而来,雨雾笼罩了整个山城,即使最繁华的街道,这时也人迹罕至了。
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领域 怅惘 神龛 人情世故
B: 锵然 褪色 燎原 熙熙然
C: 磷火 春霄 掌故 暖融融
D: 皎洁 辉煌 点缀 马前卒
7、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人们的担忧,主要在于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过程中的不透明与不确定性。

②正因此,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

③应当说,个人信息既关乎个人的隐私和尊严,又天然具有社会公共属性。

④未来,当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应用不断涌现,一切皆可能被数字化。

⑤“数字化生存”需要个人让渡部分个人信息。


A: ④③⑤①②
B: ①②③⑤④
C: ④①②③⑤
D: ①⑤③④②
8、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眼kuàn 怒不可è 纷至来tà
B: 褓qiǎng 拨离间tiǎo 海石烂kū
C: 寒jīn 天衣无fèng 目神迷xuán
D: 立chù 息万变xùn 接而至zhǒng
9、《心声》有些词语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请你将下列词语和与之相对应的项选起来。
( 1 )眯缝( )
A: 形容人的脸型
B: 形容读书的声音
C: 形容人的表情
D: 形容说话的样子
( 2 )嘟囔( )
A: 形容人的脸型
B: 形容读书的声音
C: 形容人的表情
D: 形容说话的样子
( 3 )琅琅( )
A: 形容人的脸型
B: 形容读书的声音
C: 形容人的表情
D: 形容说话的样子
( 4 )棱角分明( )
A: 形容人的脸型
B: 形容读书的声音
C: 形容人的表情
D: 形容说话的样子
10、下列词语书写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模式 孜孜不倦 前倨后恭 前仆后继
B: 诓骗 怀古丧今 披星戴月 格物至知
C: 要诀 涂脂抹粉 提心吊胆 相得益章
D: 逞辨 唯唯诺诺 文采飞扬 故弄玄虚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乙)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①本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舍弟,指自己的弟弟。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③况乃:何况,况且。

( 1 )下列对两首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所做,表达的情感却并不完全相同。
B: 两诗首联都在写景,都描述了国都沦陷时萧条破败的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C: 两诗颔联都运用了拟人手法,都将主观情感移情于物,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D: 两诗都提到了“家书”,也都同时提到了战争。可见诗人既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E: 甲诗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宽慰:毕竟是战乱,家信不能寄达弟弟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胸。
( 2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人在甲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孔子家语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的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 1 )解释文中画线的词。

劳:________ 居: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 3 )(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除“陋室”外也出现了两个“芝兰之室”,是哪两个?
( 4 )(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段“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你怎样看待他们这种交友方式?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我的母亲》(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甲)胡适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乙)邹韬奋

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的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和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由现在看来,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是野蛮之至!但是我不敢怪我的母亲,因为那个时候就只有这样野蛮的教育法;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 1 )(甲)文中的“我”因为母亲的罚而得了眼翳病,母亲心中又悔又急,“悔”和“急”各指什么?

( 2 )两文的母亲都是严师的形象,请谈谈她们对待孩子各严在哪里?

( 3 )(乙)文中写看到“我”背不出书而遭重打,母亲为什么一边饮泣一边又勉强说“打得好”?对母亲的这种态度和做法,“我”是怎样认识的?

( 4 )(甲)文中划线句中连用三个“如果”能否删去?为什么?

( 5 )胡适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邹韬奋说:“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母爱是那么的无私,是那样的圣洁。请以“母爱”为主题,仿照下面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

例: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她慈祥的光芒。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埃博拉病毒

①“埃博拉”是刚果(金)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人死亡,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得名。

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单股负链RNA病毒,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埃博拉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6.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纳米,大小100纳米×(300~1500)纳米,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纳米左右。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的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③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感染潜伏期为2~21天。感染者的早期症状和感冒类似:发烧、食欲不振、头疼和嗓子痛。此时,埃博拉病毒已开始摧残人体的免疫系统。如果某人一旦突然开始出现发热、严重的头疼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则说明他已经被传染了。几天后,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全身性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接下来,患者躯干上会出现皮疹,并会很快蔓延到四肢和头部。再过几天就会达到转折点——此刻一些幸运的患者将会痊愈,而另一些患者则会发展到致命的阶段——出血热,患者肌体的免疫系统被全面破坏,人体微小血管破裂,导致患者从眼睛、嘴巴、鼻孔、耳朵等向外渗血。此时,患者胃肠道和其他内脏也可能会发生内出血。他们的白眼球将变成红色,呕吐物和腹泻物里会有血液出现,其皮下会形成大血疱。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休克而死亡,这经常发生在第一次发病的8到17天之间。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病例中,死亡率高达88%。

④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分钟可完全灭活。埃博拉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 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录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

⑤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到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如果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给自己判了死刑。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⑥2014年9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称,年底前可能有大规模疫苗,用于控制西非的埃博拉疫情蔓延。虽然科学家在对两种疫苗进行试验,但目前没有得到批准的疫苗。根据计划,到年底前生产的疫苗数量,将能够对疫情的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 1 )选文第①段介绍病毒的得名,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2 )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在该句中的作用是________

( 3 )第③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请写出能体现说明顺序的关键词。

( 4 )第⑤段“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如果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给自己判了死刑”一句中,划线的“几近”能否删去,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只是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够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手机里一张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盘温暖的饭菜;抑或是一次快乐的远足,一次春雨中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的哭泣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

请以“捡拾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叹清寒”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