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房山区北潞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 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C: 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D: 归咎 凑合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 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语言也是人们生活中沟通心灵、传递友善的工具。
B: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为解决世界经济当前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
C: 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武汉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D: 随着云梦东站高铁站的投入使用,使云梦人的未来与高铁密不可分。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B: 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 电子工业能够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D: 遭受了这样的挫折,大家都有点泄气,连一向沉得住气的车间主任也难免没有同样的情绪。
5、下列语句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B: 辽宁舰的官兵闲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尾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C: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带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D: 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含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6、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打排球要_________,运用多种战术,方能取得胜利。

②有的演员身边一些小花絮,经意不经意地一被传播,名声大振,新闻界、追星族。

③他擅长写像新月一样柔美的诗,她擅长勾勒雨丝一样细腻的画,他们若是合作一幅古诗配画,那真是_________啊!

A: 随机应变 孜孜不倦 相形见绌
B: 看风使舵 乐此不疲 相形见绌
C: 随机应变 乐此不疲 相得益彰
D: 看风使舵 孜孜不倦 相得益彰
7、

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诚惶诚恐:妈妈诚惶诚恐地为我递上一杯水,生怕影响了我复习。
B: 正襟危坐:听证会上,代表们个个正襟危坐,非常严肃。
C: 鹤立鸡群:小明在我们班是最矮的一个,在早操队列里显得鹤立鸡群。
D: 颔首低眉:老师弯下腰,颔首低眉地问我:“你怎么蹲在地上?不舒服吗?”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疫情缓解之后,他走出家门,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感到身心舒畅。
B: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
C: 学校开设了网络课堂,同学们认识到充分自觉自律和诚信的重要性。
D: 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红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B: 《俗世奇人》中泥人张“奇”在沉稳、干练,面对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善于先发制人,以其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C: 《骆驼祥子》中祥子一生命运的三部曲是“精进向上——自甘堕落——浪子回头”。
D: 《三国演义》中周瑜在赤壁之战后欲取西川实则是为了攻取荆州,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困,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在死前上书孙权推荐鲁肃以代自己。
10、

下面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中心组织材料,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B: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可以看作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先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又描写了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C: 《赤壁》的作者杜牧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赤壁》一诗的最后两句意蕴无穷;表面意思是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其实这两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体现。
D: 巴金的《短文两篇》中,作者选取的“日”和“月”都是很常见的意象,但作者却却能旧中出新,写出新的感受,《日》主要展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一面,而《月》则集中体现的他激情洋溢的另一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

之不能尽其材 食:________

③躬耕南阳 于:________

自枉屈 猥:________

⑤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3 )甲文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

( 4 )请简要概述甲文中“食马者”和乙文中“先帝”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本文《一着惊海天》,回答问题
( 1 )说说本篇通讯标题的特点。
( 2 )说说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 3 )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 4 )品析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①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②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 5 )说说作者为何将“着”的过程写得那么详细。

阅读《如何给地球降温》,回答小题。

如何给地球降温

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将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逝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l℃,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 1 )文中第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2 )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 3 )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设想给地球降温的离奇计划是什么?被采用了吗?为什么?

( 4 )文中第二段划线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

( 5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想出一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1)这里也有乐趣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课堂上,老师问:“为什么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呢?”一生说:“因为冰面太光滑,鞋面与冰面的摩擦力太小。”另一生说:“因为冰面太平坦,脚一打滑,便没有什么不平的东西阻止脚滑下去。”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道:“所以,人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摔倒,一是因为冰面光滑,缺少阻力;二是因为冰面平坦,缺少坎坷。阻力和坎坷,这些看似有碍于我们前进的东西,却反过来成就了我们。”

要求:(1)立意自定,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2)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主题要正确鲜明。(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日月同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