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长沙市宁乡县喻家坳乡中心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晨(xī) 游(sù) 口(shù) 落(zhuó)
B: 琐(xiāo) 零(diāo) 献(gòng) 护(kàn)
C: 摇(yè) 静(mì) 轮(kuò) 寂(liáo)
D: 黄(yùn) 酝(niàng) 伞(chēng) 卖(nòng)
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次第 无动于中 不解之缘 风雪载途
B: 繁衍 充耳不闻 长途跋涉 井然有序
C: 斑斓 锐不可当 物竟天择 衰草连天
D: 索绕 束手无策 微不足道 重峦迭嶂
3、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chù) 咄(chì) 皱(zhě) 惟妙惟(xiào)
B: 拮(jū) 丽(qǐ) 强(juè) 期期艾(ài)
C: 俗(cāng) 笑(shěn) 闻(fěi) 为人知(xiǎn)
D: 荣(yīng) 戒(chéng) 柔(nèn) 妄自薄(fěi)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要学会选择。在心存忧惧的时候,你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还是_________、愈挫愈勇?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触即跳、以牙还牙,还是_________、从容应对?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还是_________、淡定超然?

A: 冷静运筹 振作精神 谦虚谨慎
B: 振作精神 冷静运筹 谦虚谨慎
C: 谦虚谨慎 振作精神 冷静运筹
D: 振作精神 谦虚谨慎 冷静运筹
5、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___________,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_____________,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___________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

A: 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 啼笑皆非
B: 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忍俊不禁
C: 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啼笑皆非
D: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忍俊不禁
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而”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A: 濯清涟不妖
B: 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
C: 盗窃乱贼不作
D: 计其长曾不盈寸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厄运 遨游 耀武扬威 不其而至
B: 搂抱 炽热 猎猎作响 掬躬尽瘁
C: 保佑 拍摄 惊心动魄 天崖海角
D: 轮廓 迟钝 五脏六腑 心有灵犀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鲁钝 擦脂粉 走投无路 自欺欺人
B: 端详 文曲星 思贤如渴 无拘无束
C: 延席 满堂彩 不省人事 尖嘴猴腮
D: 遁词 随大流 抽丝剥茧 自曝自弃
9、下列加下划线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据主办方说,参加这次比赛的队伍强弱分明,可以说是近年来参赛水准最参差不齐的一次。
B: 如果有机会到湘湖,你一定要领悟一下“水漾蛙鸣”和“柴岭樵歌”的独特风光。
C: 几十年来,她一心一意演唱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从不见异思迁 , 这一点在当今浮躁的歌坛里难能可贵。
D: 这些小事并不复杂,别往复杂处想,别把它和其他事掺和到一起,刨根问底反而自寻烦恼。
10、

对下面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010年6月,同志在同中央党校领导谈到对学员的要求时说,我们党需要有一批“踱方步”的人。所谓“踱方步”的人,就是迈着四方步考虑党和国家大事的人。作为一个人,一生当中也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踱方步”,思考自己走过的路程当中的正误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这对于一个学员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显然,同志的“踱方步”,除了要求领导干部要考虑国家战略问题外,还要求领导干部要反躬自省。

A: 迈着四方步考虑事情是指做事要多思考、多总结,把问题考虑周全。
B: 同志希望每个党员都能迈着四方步来考虑党和国家大事,甘于奉献,不断进取,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贡献。
C: 同志提出做“踱方步”的人,是希望中央党校的学员能成为党所需要的人。
D: 同志提出做“踱方步”的人,是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思考党和国家的大事,更要经常思考个人修为之事。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1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送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別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 2 )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 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 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 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才。③洵(xún):确实。④浣(huàn):洗衣。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丈夫担粪灌园 方:________ ②又有树数株郁郁然 郁郁然:________

( 2 )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

以 为 此 一 家 之 中 有 万 物 得 所 之 意 自 恨 不 如 远 甚 也!

( 3 )文中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子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早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交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测改)

( 1 )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2 )文章中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 3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 4 )“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也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例说明, 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该怎样读书

博林

①传说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为了解救公主,勇士圣乔治只身赴险,击败了恶龙,公主则赠予乔治一本书作为回报。从此,书便成了胆识和力量的象征。这则流传于欧洲中世纪的传说,后来成为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圣乔治日,’的文化渊源之一。再后来,1995年在西班牙的倡议之下,每年4月23日的“圣乔治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读书日”。

②每年的这一天,媒体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诸如此类的名人名言混杂着成功励志学,喧嚣在大街小巷。这一天也成为书商和出版界的狂欢节,数不清的腰封步调一致地合唱:要读书!

③没错,书是要读的。可现实中,书却总是因为严肃厚重而显得有些遥远,或在尘封的书架上,或在积压的库房里。反而每日亲近的是手机屏幕和朋友圈。读过了那么多鸡汤网文,却依然啃不下一本好书——这是众多低头族的真实写照。如此看来,相比于反复强调“为何”要读书,读屏时代的我们,恐怕更应掌握“如

④读书自古即有法度。孔子强调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子思有“五之法”,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子则有“三到”真言,谓“心到、眼到、口到”。古人读书精细考究,但那时没有互联网的诱惑,圣贤一家独大,倒也省事。相比之下,令人却时时有被垃圾信息和花哨图像“灌顶”的危险,如何自拔于噪声盈耳之境,方是当务之急。

⑤有人忧心忡忡,认为阅读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果真如此吗?其实换个角度看,媒介的多元化同时也意味着阅读的无孔不入。譬如,过去正襟危坐才能读的书,现在无论走着、坐着、站着、躺着,都不妨其可读。同时,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肤浅浮华,也可一击链接广阔深邃的阅读世界。面对技术的进步,我们应当理性地思索应对之策。《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艾德勒与范多伦就曾合写过一本有意思的小书,名为《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边将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借书中的概念来说,对于网络信息既不能“闭目塞听”,便应当祭出“检视阅读”的利器,主动筛选,披沙拣金,培养建立起适应新时代的阅读习惯。

⑥然而大海茫茫,凭何筛选?首先恐怕要正视那些被污名化的网络短文章。“碎片化”作为网文的一大特征,一直难以摆脱肤浅、速食的“污名”。但“碎片”不等于“破烂”,正如一鳞半爪足以暗藏玄机,好的“碎片”能充当指针和向导,一击中的,既激起求知的兴致,也洞开书籍阅读的大门。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筛选这样的“吉光片羽”,应当是当代人阅读的必备技能。

⑦当我们从略读中锁定了兴趣和书目,当注意力从碎片的海洋中抽离,贯注到自成一体、有始有终的书本上去,阅读的重头戏才真正登场。无论是通篇的细读,还是围绕同一主题的系统阅读。都要求我们有明确的问题和目标。阅读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猴子掰玉米”。漫不经心地浏览、三心二意地扫视,终究只是大众传媒时代的“快感式”消费。

⑧当然,回归书本也并非意味着沉浸于纸质时代的“怀旧病”,或是旧文人的“恋物癖”,毕竟,对知识与智慧的上下求索,自古至今皆是阅读的本质所在。只要这一本质不变,无论是读图读屏还是移动阅读,都不能阻挡人们凝视深渊的眸子,与仰望星空的目光。

(选自2018年4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 1 )文章以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开头,有何作用?

(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读过了那么多鸡汤网文,却依然啃不下一本好书”中的“啃”好在哪里?

( 3 )作者认为读屏时代的我们应该怎样去读书?

( 4 )解析文章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 5 )如何理解第⑧段画线句的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聆,听也。聆听,指专注地听。我们聆听鸟儿的轻吟,松涛的欢唱,高山流水的雅韵……聆听是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聆听父母的忠告,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劝慰……聆听是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汇。
请以“聆听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字数600—1000之间。④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比情兽更禽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