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佛山市禅城区荣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C: 明天是去北京?还是去上海
D: 刚到四十岁,孩子们就说我“落伍”了。
2、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菜笑shān 确záo 息shùn
B: 油líng 谷bǐ 足shè 立zhù
C: 收jiǎn 书shú 旋zhuàn 上jīn
D: 蝉tuì 环hè 简lòu 脑suǐ
3、词语积累——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大娘退休后,常在社区帮大家干一些杂活,大家都称赞她年富力强
B: 春节期间,很多人深入浅出地在微信圈抢、发红包,却忽视了亲情。
C: 比赛门票从6月1日零时起开始预订,市民们趋之若鹜 , 以致一票难求。
D: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大家都已经淡忘,为什么你还是耿耿于怀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达赖分裂集团苦心孤诣地搞“民主制度”建设,其目的是要为政教合一的“西藏流亡政府”披上“民主”外衣。
B: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C: 东盟会期间,温家宝同志风尘仆仆 , 深入人才市场、农贸集市和居民小区,体察百姓疾苦,关注社会民生。
D: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5、划线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 ②我来收拾残局!
B: ①我要拿点儿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②他穿了一件红颜色的衣服,十分鲜艳。
C: ①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②他话也没说,拿把铁锹径自出了家门。
D: “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 ②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
6、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丫,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
B: 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
C: 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 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7、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退/湖/促/枯拉朽
B: 签/涩/后 气/一千里
C: 灭/港/立/今为止
D: 红/切 要/边 真/锐不可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诘责 匿名 油光可签
B: 和睦 祖藉 不辍劳作
C: 轩昂 锃亮 广袤无垠
D: 拔款 镌刻 殚精竭虑
9、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 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和百姓疾苦,诗风沉郁顿挫,被后人誉为“诗圣”。
C: 元代的戏曲称作“元杂剧”。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成就最高的。他的传世作品《窦娥冤》讲述了窦娥孝敬公婆、为民伸冤的故事。
D: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代表诗人。《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已而细柳军 不闻天子
B: 已而之细柳 霸上
C: 自劳军 居无何,
D: 军礼见 备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望海亭

(唐)李绅

乌盈兔缺天涯迥,鹤背松梢拂槛低。

湖镜坐隅看匣满,海涛生处辨云齐。

夕岚明灭江帆小,烟树苍茫客思迷。

萧索感心俱是梦,九天应共草萋萋。

【注释】①望海亭,是一个历史名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府山之巅。建于唐代。其址原为春秋末期的飞翼楼故址。历代曾易名为五桂、越望、镇越。屡圮屡建。1981年重建,仍名望海亭。1997年10月1日拆望海亭建飞翼楼。②湖境:湖光如镜。湖即镜湖。

( 1 )本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作者是从怎样的角度切入的?
( 2 )哪一联奠定了诗的情感基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_”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昔者齐景公游于海而乐之.号令诸大夫曰:“言归者死。”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至三日,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齐景公所以遂有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故曰:离内远游,则危身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戈:拿起戈。②以三之可也:即将自己比作关龙逢和比干,死而无憾。③延颈:抬起头。④趣驾:催促驾车。

( 1 )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由“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见齐国内政并不清明,这是邹忌讽谏的重要原因。
B: 【乙】文中齐景公起初要杀颜涿聚是因为颜涿聚违反了他的禁令,后来不杀他一方面是因为齐景公急着赶回去,另一方面是因为齐景公宽宏大量。
C: 【甲】文借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事告诚君主要虚心纳谏,广开言路,以富国强民。
D: 【乙】文借颜涿聚劝诫齐景公之事告诫君主:离开朝廷到远方游玩,是使自己遭受危害的做法。
( 2 )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断3处)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

( 4 )【甲】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不同标点版本,请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并说明理由。

版本一: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版本二: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我喜欢 ,因为________ 。

( 5 )结合两段选文,从进谏目的和进谏方式两个角度分析两位进谏者形象的异同。(4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隧道

(前苏联)康·麦里汉

列车早不停晚不停偏偏停在隧道里:第一节车厢已经钻出了隧道,而最后一节还没有进去。

列车意外停车,乘客们都着急,只有坐在最后一节车厢里的一位旅客不但不生气,反而感到高兴。这倒不是因为他那节车厢比别的车厢明亮,而是因为他的父亲就住在隧道附近。

他每次休假都要经过这条隧道,可列车不在这儿停车,所以他好几年没有见到父亲了。

这位旅客从窗口探出身子,叫住顺着车厢走过来的列车员,问道:“出什么事了?”

“隧道口的铁轨坏了。”

“得停多长时间?”

“至少得四个钟头吧!”列车员说罢,转身走向隧道另一端。

车厢对面有个电话亭。这位旅客下车给父亲挂了电话,接电话的人告诉说,他父亲正在上班,并把父亲工作地点的电话号码给了他。于是他又往父亲工作的地点挂了电话。

“是儿子吗?”父亲不知怎的一下就听出了他的声音。

“是我,爸!火车在这要停整整四个钟头。”

“真不凑巧!”父亲难过地说,“我正好还要干四个钟头才能下班。”

“你不能请个假吗?”

“不行呀,”父亲答道,“任务很紧,或许我能想个法子。”

旅客挂上听筒。这时列车员正好从隧道里走了过来。

“再过两个钟头就发车。”他说。

“怎么,过两个钟头!”这位旅客叫了一声,“你刚才不是说要等四个钟头吗?”

“修道工说要4个钟头才能修好,现在他又说,只要两个钟头就够了。”列车员说完,转身又向隧道另一端走去。

旅客飞快地跑向电话亭。

“爸,你听我说,是这么回事,不是四个钟头,我只有两个钟头了!”

“真糟糕!”父亲伤心地说,“好吧,我加把劲,也许一个钟头就能干完这点活儿。”

旅客挂上电话。这时列车员吹着口哨,从隧道里出来了。

“这个修道工干劲真大!他说了,一个钟头就能修好。”

旅客急忙又打电话:“爸,我刚才说得不对!不是两个钟头,是一个钟头。”

“这可麻烦了!”父亲懊丧极了,“半个钟头我无论如何是干不完活的!”

旅客又挂上听筒。列车员也从隧道里走了回来。

“嘿,真是笑话!那边说半个钟头就修好了。”

“该死的修道工,不是在说胡话吧!”旅客喊叫着跑向电话亭,“爸呀,你10分中内能过来吗?”

“可以,孩子!拼上老命我也要干完这点活!”

“哼,这个修道工真奇怪,先抱怨‘活太多,活太多’,可现在又说只要10分钟就可以修好了。”列车员又向旅客传达了最新消息。

混蛋,他在搞什么鬼!”旅客嘟囔着骂了一句,又拨了电话,“爸,听我说,我们见不了面了。这儿一个混蛋先说停4个钟头,现在又说只停10分钟。”

“真是个混蛋,”父亲赞同地说,“甭着急,我马上就过来!”

“乘客同志们,快上车!”从隧道里传来列车员的声音。

“再见了,爸爸!”旅客喊道,“他们不让咱们见面!”

“等等,孩子!”父亲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我脱开身了,别挂电话!”

这时旅客已跳上车厢。列车驶出隧道时,他凝望着巡道工的小屋,凝望着小屋窗口里用帽子擦着满脸汗水的老人。电话亭里,话筒里仍在响着父亲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我脱开身了,儿子,脱开身了!”

(选自《读写月报》)

( 1 )阅读小说,梳理故事。

一个坐火车的儿子,因隧道铁轨故障临时停车,想看望住在隧道附近的父亲;________。

( 2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一二段交代地点,点出环境,为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B: 作者设计了许多不合常理的情节,以夸张、变形、怪诞来折射现实。
C: 小说刻画人物以正面描写为主,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塑造父子形象。
D: 小说中列车员的几次不同表现实际上是对父亲的几次褒奖。
( 3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但有些语言,细细品味,很有意思。请分析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是我,爸!火车在这要停整整四个钟头。

( 4 )本文貌似简单的情节却藏着诸多不合情理之处。请根据以下示例,再从文中找出一处作分析。

(示例)文中的儿子在电话中告知父亲“火车要在这里停整整四个钟头”“修道工说要4个钟头才能修好”等,但作为修道工的父亲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就在面前的列车上,这样的情节不合常理。

( 5 )文中三次出现的“混蛋”,仅仅指修道工吗?联系小说主题,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种爱

丁立梅

①认识陈家老四,缘于我婆婆。婆婆来我家小住,我下班回家,陈家老四正站在我家院门口,跟婆婆热络地说着话。

②陈家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过世早,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另立门户。他们与他感情一般,与母亲感情也一般,平常不怎么往来。只他和寡母,守着祖上传下的三间平房度日。

③他没正式工作,蹬着辆破三轮,上街帮人拉货。婆婆怕跑菜市场,有时会托他带一点蔬菜回来。他每次都会准时送过来,看得出,那些蔬菜,已被他重新打理过,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婆婆削个水果给他吃,他一会,接下水果,憨憨地笑。路上再遇到我,他没头没脑说一句,你婆婆是个好人。

④他却得了绝症,肝癌。穷,医院是去不得的,只在家里吃点药,等死。精气神儿好的时候,他会撑着出来走走,身旁跟着他的白发老母亲。小区的人,远远望见他,都避开走,生怕他传染了什么。他坐在我家的小院子里,苦笑着说,我这病,不传染的。我们点头说,是的,不传染的。他得到安慰似的,长舒一口气,眼睛里,蒙上一层水雾,感激地冲我们笑。

⑤一天,他跑来跟我婆婆说,阿姨,我怕是快死了,我的肝上积了很多水。

⑥我婆婆说,别瞎说,你还小呢,有得活呢。

⑦他笑了,说,阿姨,你别骗我,我知道我活不长的。只是扔下我妈一个人,不知她以后怎么过。

⑧我们都有些黯然。春天的气息,正在蓬勃。空气中,满布着新生命的香,叶在长,花在开。而他,却像秋天树上挂着的一枚叶,一阵风来,眼看着它就要坠下来,坠下来。

⑨我去上班,他在半路上拦下我。那个时候,他已瘦得不成样,脸色蜡黄蜡黄。他腼腆地冲我笑,老师,你可以帮我一个忙么?我说,当然可以。他听了很高兴,说他想在小院子里种些花。你能帮我找些花的种子么?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见我狐疑地盯着他,他补充道,在家闲着也无聊,想找点事做。

⑩我跑了一些花店,找到许多花的种子带回来——太阳花、凤仙花、虞美人、喇叭花、一串红……他小心地伸手托着,像对待小小的婴儿,眼睛里,有欢喜的波在荡。

⑪这以后,难得见到他。婆婆说,陈家老四中了邪了,筷子都拿不动的人,却偏要在院子里种花,天天在院子里折腾,哪个劝了也不听。

⑫我笑笑,我的眼前,浮现出他捧着花的种子的样子。真希望他能像那些花儿一样,生命有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⑬某天大清早,买菜回来的婆婆突然说,陈家老四死了。

⑭像空谷里一声绝响,让人怅怅的。我买了花圈送去,第一次踏进他家小院,以为定是灰暗与冷清的,却不,一院子的姹紫嫣红迎接了我。那些花,开得热情奔放,仿佛落了一院子的小粉蝶。他白发的老母亲,站在花旁,拉着我的手,含泪带笑地说,这些,都是我家老四种的。

⑮我一时感动无言,不觉悲哀,只觉美好。原来,生命完全可以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存活的,就像他种的一院子的花。而他白发的老母亲,有了花的陪伴,日子亦不会太凄凉。

( 1 )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故事情节

得知病情

受托买种

得知死讯

看见鲜花

“我”的心情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增强表达效果,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 3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我笑笑 , 我的眼前,浮现出他捧着花的种子的样子。

②他白发的老母亲,站在花旁,拉着我的手,含泪带笑地说,这些,都是我家老四种的。

( 4 )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种爱”不如改为“陪伴”,请简述你的意见和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左边这幅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说明某一种现象或事理,还可以……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三轮车夫”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