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羞怯(què) 余晖(huī) 咒骂(zhòu) 神彩奕奕(yì) B: 麝香(shè) 敛翅(liǎn) 匍匐(pú fú) 大相径庭(jìnɡ) C: 温驯(xùn) 小凫(fú) 虐待(nüè) 哺乳动物(pǔ) D: 嗔怪(zhēn) 蹒跚(pán) 模样(mú) 脸色煞白(shà) |
2、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狭隘/洋溢 贮蓄/伫立 殉职/不徇私情 荒诞不经/垂涎欲滴 B: 滑稽/狡猾 粗犷/空旷 掺和/随声附和 恶语中伤/中规中矩 C: 嘹亮/瞭望 干涸/禁锢 差别/参差不齐 咄咄逼人/相形见绌 D: 嗔怪/缜密 蹒跚/栅栏 遐思/瑕不掩瑜 莽莽榛榛/日臻完善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毕业晚会上,李老师将黄梅戏《女驸马》名段唱得字正腔圆,令我们刮目相看。 B: 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人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这个现状还需更多时日。 C: 在热播剧《都挺好》中,苏大强成为最亮眼的角色之一,他遇事总爱推脱,是个坦荡如砥的人。 D: 北京世园会举行塞尔维亚民谣、捷克木偶剧、京剧表演、天津快板、非遗展示等文化活动,让游 客眼花缭乱。 |
4、 |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米粟(sù) 空乏其身(kòng) 寡助(guǎ) B: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ān) 妾妇(qiè) C: 富贵不能淫(yín) 畎亩(quǎn) 胶鬲(gé) D: 傅说(yuè) 百里奚(xī) 法家拂士(bì) |
5、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窒息(zhì) 简陋(lòu) 锐不可当(dāng) B: 要塞(sài) 蒙昧(mèi) 悄然不惊(qiǎo) C: 颁发(bān) 宽恕(shù) 引吭高歌(háng) D: 翘首(qiào) 屏息(bǐng) 叱咤风云(chà) |
6、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数字阅读带给人们轻松愉快的享受之时,传统阅读留给人们的文化韵味和思想深度是否会荡然无存? B: 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人们称它为“金密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C: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 这类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之事,在我们村可是独一无二 , 不足为奇的。 |
7、 | 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 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 C: 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 D: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青青瓦房,那崎岖的石板街道,那山城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B: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在六年间,我国的航天技术实现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 C: 事实证明,忽视汉语教学不仅造成了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汉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D: 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个性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
9、 | 下面提取的句子主干正确的一项是( ) A: 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主干:老人打来泉水。 B: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主干:我看见仙人掌 C: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主干:花香鸟语是语言 D: 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主干:桥梁事业无比优越。 |
10、 | 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是( ) 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C: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孟浩然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老军校 宝元元年,党项围延安七日,邻于危者数矣。范侍御雍为帅,忧形于色。有老军校出,自言曰:"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万万无虞。某可以保任,若有不可,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不验,须伏法。"校笑曰:"若未之思也若城果陷谁暇杀我耶聊欲安众心耳。" --------(节选自《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 (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邻于危者数矣(多次) B: 卒不能拔(士兵) C: 虏人不善攻(擅长) D: 或谓之曰(有人) ( 2 )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若未之思也若城果陷谁暇杀我耶聊欲安众心耳 ( 3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文中的老军校是个怎样的人。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回 家
徐 风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
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 1 )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 2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①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②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 3 )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 4 )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唱出让世界共鸣的中国声音
龚琳娜
最近有人问我:去年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歌曲?我竟一时想不出来。为什么现在很难出现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甚至给人一种流行音乐不“流行”了的印象呢?
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当下很多歌都太相像了,不痛不痒,没有个性,缺乏创新。就像现在娱乐圈最受欢迎的是韩式明星一样,我们的很多音乐人也一直跟在外国音乐后面走,要么模仿欧美,要么模仿日韩,就连国产影视配乐也经常要找国外作曲家来写。
多元化曾经是中国音乐最大的特色,我们有那么多的戏曲剧种,每个剧种又有不同的行当,每个行当的发声方法都不同,但现在却变得“千人一声”了。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有那么丰富的民歌资源,而在当下的歌曲中这些传统已经很难找到了,因为我们是用西方的发声来打基础,我们的美学观经常按照西方的走。
不是说学习外国音乐不好,而是不能在向外学习的时候丢掉自己。我们已经背离传统走了太远,是时候回头看看了。一味往欧美、日韩靠的结果是,我们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缺乏辨识度,我们的文化别人看不到,也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回归传统的第一步是要认识到传统的好,向传统靠拢,这是对待传统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第二步是研究传统,了解其科学性,知道为什么这样唱,明白其背后的文化。比如江南的《茉莉花》是柔美的,是软软地唱,东北的《茉莉花》则唱得开放、直白、幽默,这反映的是不同地方人们爱情观的不同。第三步则是深入传统,从传统里面吸取精髓来创新,这意味着融会贯通,深入传统又能超越传统,不是请几位老艺人在舞台上坐镇就可以了,那只是一种表面的拼贴,真正好的作品要能离开他们仍然立得住。
在内容上,传统诗词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舒伯特把歌德、席勒的诗谱成曲在全世界流传,我们的李白、杜甫作品也可以写成曲。那么多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我们当然可以做自己的艺术歌曲。中国也有优秀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都可以考虑改编成歌曲来传播,不是说好莱坞、迪士尼做的就是好的,不能让孩子们只知道钢铁侠、蜘蛛侠、超人,不知嫦娥、女娲、钟馗。我们要把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文学唱出来,唱开去。
归结起来,就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完全的传统在今天是很难传播的,因为那是地域性的,而不是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所以我们的创新要采用现代作曲方法;而离开传统也就谈不上创新,我们必须要从自己文化的根出发,把欧美、日韩优秀的经验拿过来用,服务于我们的音乐,走国际化的民族音乐道路。
中国音乐发展的前景总体是乐观的,我们不缺好的歌手,缺的是好的声音,有个性……
创新的好声音。这需要中国音乐人共同努力,建立对自己传统的文化自信,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唱出让全世界观众共鸣的中国声音。
(《人民日报》2017-01-13)
阅读链接一:“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东风破》歌词选摘)
阅读链接二:《东风破》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中国风的开山之作。用“琵琶”“枫叶”“篱笆”“古道”“荒烟漫草”等意象,营造了冷落萧条的幽境,伤感情绪油然而生。歌词巧妙地继承化用古典诗词意象而成新曲,一洗流行歌曲直白浅陋,内涵古意,雅致新颖。
( 1 )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些错误,生活从不赐予我们改过的机会,可能会从此留下深深的追悔。在你与父母亲或亲人相处时,有没有让你至今想来仍有些后悔的事?
以《 ,请原谅我》为题写作,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