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天津市抗疫题材话剧《生死24小时》在全市展演以来反响热烈。②该剧以天津市成功妥善处置“歌诗达赛琳娜号”国际邮轮改编而成,讲述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发生在天津的安全健康“保卫战”。③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作品,不仅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传递出感人至深的情感,④还折射出深刻的思想性,呈现了振奋人心的中国精神。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池塘边小乌龟看到了一个模模糊糊的蜗牛。 B: 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C: 诸葛亮神机妙算 , 我真比不上他! D: 那女人马上跟进去,喋喋不休地说那毯子太昂贵。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并蒂 自诩 稽首 布衾 不知所错 B: 深邃 怡然 场圃 饯行 杳无音信 C: 褪色 慷概 矜持 裨益 矢志不移 D: 踌躇 折戟 畸形 肃穆 万事具备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荫蔽 惭愧 侍弄 翻来复去 B: 决别 分歧 鉴赏 截然不同 C: 企盼 云霄 感概 呼朋引伴 D: 奥秘 博学 烂漫 油然而生 |
5、 | 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④②③①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④① D: ①④③②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 一个城市居民的良好素养是衡量这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D: 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却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家餐馆师傅的厨艺很高,做出的美味真是脍炙人口。B: 这件事以后,母亲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比以前更加强烈了。 C: 张家界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D: 省剧院的文艺工作者们一路风尘仆仆 , 昼奔夜宿,希望能早一天赶到老区。 |
8、 | 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亡之时,起兵勤王抗元。B: 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 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
9、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
10、 |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部书研究视野宏大而详尽,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之作。 B: 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 C: 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 , 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D: 在“辉煌共和国”读书活动中我市涌现了35个先进集体和500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
古诗文阅读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释】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 1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 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 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 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 2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
阅读《与朱元思书》选段,回答问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 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B: 猛浪若奔 屠乃奔倚其下(《狼》) C: 猿则百叫无绝 群响毕绝(《口技》) D: 有时见日 才美不外见(《马说》) ( 2 )作者表现桐庐山水运用了多种手法,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赏析。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良心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 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⑪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⑫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⑬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⑭而我,也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 1 )在整个事件中“我”对父亲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将下表补充完整。冷漠﹣﹣________﹣﹣________﹣﹣感激
( 2 )通读全文,说说题目“良心”有哪些含义?( 3 )按照提示回答问题。①分析选文第⑦段划线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
②怎样理解第⑫段划线的句子?
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 4 )文章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选择其中一组对比进行分析。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落红
曾绍炉
①我对红色,有着十分的喜爱。虽然红曾经对我是那样的吝啬,少年时代与我情同手足的两位女友:红枝、红梅都因生存的艰难离我而去了,我的每一份真诚,变成幻想成空的泡影。然而在我生命的后来岁月里,红却仍然是我情感寄托的力量,诗意常新的泉源。
②我喜欢的不是令人恐怖的血的红,而是另一种温和明艳的红,想起它就让人想起光明,想起它就让人想起生活的美丽;看到它就让人温暖无比,心生惊喜,看到它就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活力……
③它是质朴而骄矜的颜色,是大自然吐露出来的一种无尚的秀美,是生命对于自身赞颂的一种语言。它最初的方式就是不断地蕴藏来自生命之父太阳的光华,并且柔化了它灼热,把他的那份热情,悄悄地藏于自己的根茎叶芽中。
④他又具有美的本质,借着开花的世界,借着果实成熟的契机,借着秋夜载誉而归的儿子,把那份热情喷发出来﹣以花、以果实、以瑰丽深沉的红叶,装成一个浪漫的世界、诗意芬芳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童话,就是让一切美的而尽美,让一切孤零的、失意的、苦陋而凋残的,都在红艳的祈祷中,也变得美,变得动人心扉。
⑤我便是被这美陶醉了的一个。我常像孩子一样奔跑于花色斑斓的花丛中,并常常对着那些红色的花朵,低下头来,以含情的目光和它接触,与它交谈,而在美丽的惊叹中,领略大自然的一种超凡的灵气。
⑥然而,落红更令我称颂和敬佩。
⑦飒飒的东风裹挟那满树满坡的游丝花片,春日里卷来一场铺天盖地的“红雪”;果实蒂落的世界,你会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景观的魔幻般“烟消云散”而惊诧的目瞪口呆;秋风像大地母亲的手臂召唤那些奉献了一生的使者回到自己的怀抱,你会欣赏到红叶那惊世一绝的翩翩舞姿……红的飘落,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⑧虽然落红不像初放成长时那样的无忧,爱却不因花的凋零、叶的飘逝、果的蒂落而丧失。那份爱是牢固而长久的,就像虹,在空中短暂的划过,却留下了永不消逝的痕迹,永远芬芳灿烂的痕迹;就像一个故事的高潮,以充满悲壮的英雄般得举动,赢得了永世的颂扬和惊叹。
⑨一个秋天,我捡拾了许许多多的红叶,夹满了书架上的每一本书,像珍藏一个无人知晓的红叶梦。过了许久,当我重温那些故旧的梦时,才发现那些固执的精魂们,早已在我情感疏忽的瞬间,翩然化蝶而飞了,空留下一些毫无色泽的枯败的树叶。这是我无意间犯下的一桩错误,即使我伤透了一颗爱红的心,更使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启发﹣﹣落红并不是生命颓败的结果,而是生命的复归与起点,在这诚挚的复归自然的途中,谁也阻挡不了它的脚步。而只有在这不断的开落中,红,才有着它的延续,才有着它的重生,才有着它的永恒,才能看到那一份不灭的精神与顽强的生命力。
⑩于是,我学会了在红将飘落的时刻去看花,去森林里散步,见玫瑰花毫无怨悔滴告别枝头,便忍不住把它捧在手里,轻轻地印上我的唇吻,再潇潇地散落泥土中;或者拾起地上的一枚红叶,对着夕阳去窥探那脉筋间的秘密,从那纵横交错的艳红中,读生命对太阳的赞歌;而当我面对一树通红的鲜果时,又沉浸在生命奋斗与慷慨奉献的自豪中!
⑪在捧掬、拾捡、探读的过程中,我想到了与落红同处一个世界的另类:人当艳红吐翠时自也慷慨大度,一旦凋残飘零却又悲凉不堪;人当兼收并蓄之时面对风雨也不屈不挠,而一旦实满果红回报滋育时常不免患得患失。在落红面前,我不仅热泪盈眶……
⑫由此我的梦变得离奇而瑰丽:我化作了一页花瓣、一片红叶、一颗绚丽馨香的果实。
( 1 )“我”所喜欢的“红”有哪些特点?( 2 )为什么作者说“落红更令我称颂和敬佩”?( 3 )本为以“落红”为题,却又写到“同处一个世界的另类”,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 4 )第⑤⑨⑩⑪⑫段都谢了“我”与“落红”的亲近或关系,这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5 )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能丢?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