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通过朗读,找出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 A: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B: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C: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D: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2、 | 对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杭州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押韵的字是“西”、“低”、“泥”、“蹄”、“堤”。 B: 此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色。诗中对黄莺、燕子、浅草、繁花等景物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春意之美。 C: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D: 颈联是对偶句,写俯察所见花草。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
3、 | 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 A: 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B: 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C: 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 “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
4、 | 对“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但却失掉了义。 B: 按照这种办法来保全生命,但却失掉了义。 C: 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D: 按照这种办法来保全生命,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
5、 |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恣睢 端祥 郑重其事 扭捏做态 B: 宽宥 赃物 不由分说 言不及意 C: 愧赧 秘诀 行之有效 附庸风雅 D: 糟蹋 墨守 鸠站鹊巢 如雷灌耳 |
6、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地反映新闻事件或者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包括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而特写不是一种通讯。 B: 标题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正确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能够帮助我们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 C: 新闻角度的选择要考虑受众的特点,不同的新闻媒体,面对的读者群不同,新闻写作编辑的角度就不同,这是读者意识的体现。 D: 司马迁从着手搜集资料,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到完成《史记》倾注了他毕生的精力。这体现了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生命。 |
7、 | 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饱口福 鳞次栉比 据礼力争 镜花水月 B: 接风洗尘 无精打彩 各得其所 咄咄逼人 C: 壁垒森严 千锤百炼 风烛残年 酣然入梦 D: 轻描淡写 如数俸还 触目伤怀 踉踉跄跄 |
8、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 , 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B: 当前生活节奏快,信息传播迅猛,各种碎片化信息纷至沓来 , 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C: 他临危不惧,勇斗歹徒的事迹见报后,立即满城风雨 , 成为热门话题,大家对此都赞不绝口。 D: 在有的国家的某些地区,青少年吸毒已蔚然成风 , 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
9、 | 下列加下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 某些小报专爱断章取义 , 歪曲别人谈话的内容,以制造假新闻。B: 我们街舞队的实力比对方略胜一筹 , 所以在比赛占有优势。 C: 这些劫徒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抢夺行人财物,真是胆大包天。 D: 政治家要满腹韬略,进退维谷 , 而且深具历史视野。 |
10、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冷漠/模板 剽窃/漂洋过海 临摹字帖/蓦然回首 B: 牌坊/磨坊 卓识/博闻强识 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C: 绯闻/悱恻 日晷/咎由自取 泱泱大国/怏怏不乐 D: 卡片/关卡 应酬/得心应手 横七竖八/飞来横祸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
古文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②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③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虚受:虚心接受。③实:充实,充满。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①可爱者甚蕃 ________ 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 ③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________ ④空以体道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 3 )(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 )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品性。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父爱不矮小
①第一次发现自己个子矮,是在她十二岁那年。
②“六一”节前夕,学校照例要举办一场联欢会。选节目那天,她哭着回了家。老师把她在几个女孩子之间换来换去了一阵之后,无奈又失望地摇摇头。比同班的女孩子矮了半头的她站在舞蹈队伍里显得极不协调,伙伴们都已长成亭亭的天鹅,而她依然是只瘦弱的小鸟。
③她哭着问妈妈,为什么别人都长高了,就她不长。妈妈没意识到落选的事对女儿的伤害,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你要是随了妈就好了,谁让你随了你爸呢。”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从那天起,她才注意到父亲竟是如此矮小,也是从那天起,她在心里怨上了父亲。
④那个不愉快的儿童节过后不久,她的小学时代结束了。曾经向往的中学生活并没有想象的愉快。在这所小镇唯一的中学里,她和父亲经常被别人一同提起,因为父亲是这所学校的语文老师。有时,她正在操场上和同学快乐地打球,身边走过的老师或同学会说,她长得真像她父亲。这时,快乐会瞬间飞远。语文课上,她的作文被老师夸奖,同学们的羡慕和赞许会让她充满欢喜。下课后,老师夸:“这丫头好文采,随你父亲。”最后这一句,让她心里的欢喜打了折扣。她挺挺娇小的身体委屈着,为什么我要像父亲?
⑤忍不住去问母亲:“父亲那么矮,你为什么要嫁他?”母亲生气地说:“怎么可以这样说父亲!你父亲就是个子矮了点,可他是咱镇上有名的文化人,随和善良,大伙儿都敬重他。”父亲并不恼,笑着说:“我又买肉了,咱多给丫头吃肉,就能长高。”她已学习了一些生理健康知识,知道遗传的作用,对父亲的怨还结在心里。
⑥蔷薇花开了落,落了开。她亦花一样地长得清纯,小巧的个子更显得玲珑娇小。她考进城里的大学,除却离家的新鲜,她还有个小小的快乐,耳边不再有人说她像父亲。一日,她被同学从操场上叫回宿舍,是父亲来了,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临走又回头说:“丫头,记着吃饼干啊,每天都要吃。”她望着父亲矮小的背影怨着:“哪里没有卖饼干的?不要再给我送了。”
⑦假期回家。一进门父亲就问:“丫头,饼干吃完了吗?”说着又抱出两袋子一样的饼干。“您就不知道换个牌子呀?干吗让我天天吃这个?” 母亲望望父亲说:“丫头,你爸听朋友说有种赖氨酸饼干,孩子吃了能长高个。他就跑到城里四处找,这不,好容易才买到,立刻就给你送去了。”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以后的日子里,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长高了一些,婷婷地,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⑧又是蔷薇花满院飘香的季节,她带回一个高大俊朗的男孩。忙忙碌碌的父亲在男孩的身边显得更加矮小,可父亲脸上的欢喜就像阳光下的蔷薇花,笑盈盈地开满了小小的院子。
⑨黄昏,她送男孩出门。男孩很认真地望着她说:“你爸真好。他对我说,我把女儿交给你,以后你们如果吵架了,你可以怨她懒,可以说她娇气,但是,你永远都不许嫌她矮。”
⑩瞬间,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莹莹的泪光中她回望,缤纷绚烂的蔷薇花旁,父亲的身影被一抹夕阳拉得修长……
找到自己的“燃”点
宋 威
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④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⑤“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⑥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
( 1 )作者在文中阐述的“燃”的含义是什么?作文:
请以“有你在我不孤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个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