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大同市口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A: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B: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贬为永州司马后,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一篇。
C: 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喻,下句道出真意。
D: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分别是《礼记·学记》《礼记·礼运》中的一段。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晋代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该文表达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 《社戏》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反映童年生活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生活的怀念。
D: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3、

下列诗句符合原文的是( )

A: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B: 海日生残夜,江月入旧年。
C: 乱花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末马蹄。
D: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游弋 弛骋 形销骨立 李代桃僵
B: 惊骇 腐蚀 鸠占雀巢 俯拾即是
C: 灰烬 泥泞 不知所措 喜怒哀乐
D: 濡养 矗立 羊肠小道 可望而不可及
5、下列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在争论一些很弱智的问题,我真是不屑置辩
B: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郑重其事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C: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俩的感情与日俱增
D: 他演讲时那别具一格的气焰,听得台下的人都嗤之以鼻
6、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篱(fān) 运(è) 无动于(zhōnɡ)
B: 劫(lǜe) 困(rǎo) 物天择(jìnɡ)
C: 酿(yùn) 归(jiòu) 五彩斑(lán)
D: 息(qī) 失(hénɡ) 手无策(sù)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高尔基的《童年》以一个孩子的眼光讲述了一段童年往事,刻画了坚强勇敢的阿廖沙、思想善良的外祖父和贪婪残暴的外祖母等人物形象。
B: 英国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驷国等地的经历。
C: 《水浒传》中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如智取生辰纲,就策划得极其巧妙;又如三打祝家庄,一打、二打都不成功,后总结教训摸清敌情,采取恰当对策,终于打下来了。
D: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叙写了唐僧师徒历尽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的故事,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8、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虽然她长得不够漂亮,但是为人很好,很受大家的欢迎。
B: 漂泊在外的游子啊,无时无刻思念着家乡的亲人。
C: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D: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竺可桢,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标题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B: 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的很多作品都涉及科学领域,因此,他也是这方面的“大腕儿”作家。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D: 《小石潭记》《核舟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出自“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10、

下列故事不属于林冲的是( )

A: 棒打洪教头
B: 误入白虎堂
C: 斗杀西门庆
D: 大闹野猪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1 )本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作了铺垫;后二句写: ,抒发无穷感慨。

( 2 )“落花时节”语带双关,你认为它有哪些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比较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 笑曰:“有是哉!”

注释:①放鹤亭:位于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 ②陂(bēi):水田。 ③傃(sù):向,向着,沿着。 ④悒(yì):通:“揖”,作揖。

( 1 )下列各组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欣然起 ②大道之
B: ①升高望,得异境焉 ②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
C: ①亭于其上 ②冻风时 , 作则飞沙走砾
D: ①好之则其国 ②今亦死,举大计亦死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的“闲人”包含两层意思,既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B: 乙文是诗人被贬徐州时所作,记述了他拜访云龙山人时的一番问答。
C: 乙文指出,好鹤与纵酒两种嗜好,君主因之败乱王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所以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
D: 乙文的着眼点不在“亭”,也不在“鹤”,而在赞颂它们高雅的主人。苏轼以极其欣赏的态度摹写了张山人隐居生活的无穷乐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年感
梁衡
①钟声一响,已进不惑之年;爆竹声中,青春已成昨天。不知是谁发明了“年”这个怪东西,它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寸寸地剁去。可是人们好像还欢迎这种切剁,还张灯结彩地相庆,还美酒盈杯地相贺。我却暗暗地诅咒:“你这个叫我无可奈何的家伙!”
②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
③有许多地方是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的。当小学生时苦等着下课的铃声,盼着星期六的到来,盼着一个学年快快地逝去。当大学生时,正赶上“文革”的年代,整日乱哄哄地集会,莫名其妙地激动,慷慨激昂地斗争,最后又都将这些一把抹去。发配边疆,白日冷对大漠的孤烟,夜里遥望西天的寒星。这许多岁月就这样在我心中被烦恼地推开,被急切切地赶走了。年,是年年过的,可是除却划了浅浅的表示时间的一痕,便再没有什么。
④但在有的地方,却是重重地一笔,一道深深的印记。当我学会用笔和墨工作,知道向知识的长河里吸取乳汁时,也就懂得了把时间紧紧地攥在手里。静静的阅览室里,突然下班的铃声响了,我无可奈何地合上书,抬头瞪一眼管理员。本是被拦蓄了一上午的时间,就让她这么轻轻一点,闸门大开,时间的绿波便洞然泻去,而我立时也成了一条被困在干滩上的鱼。当我和挚友灯下畅谈时,司马迁的文,陶渊明的诗,还有伽利略的实验,一起被桌上“滴答”的钟声搅拌成一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陶醉,我们盼夜长,最好长得没有底。而当我一人伏案疾书时,我就用锋利的笔尖,将一日、几时撕成分秒,再将这分分秒秒点瓜种豆般地填到稿纸格里。我拖着时间之车的轮,求它慢一点,不要这样急。但是年,还是要过的。记得我第一本书出版时,正赶上一年头的岁末,我悄然对着墙上的日历,久久地像望着山路上远去的情人,望着她那飘逝的裙裾。但她也没有负我,留下了手中这本还散着墨香的厚礼。这个年就这样难舍难分地送去了,生命直尺上用汗水和墨重重地划下了一笔。
⑤想来孔子把四十作为“不惑”之年也真有他的道理。人生到此,正如行路爬上了山巅,登高一望,回首过去,我顿明白,原来狡猾的自然是悄悄地用一个个的年来换我们一程程的生命的。有那聪明的哲人,会做这个买卖。牛顿用他生命的第二十三个年头换了一个“万有引力”,而哥白尼垂危床头,还挣扎着用生命的最后一年换了一个崭新的日心说体系。时间不可留,但能换得成一件事,明白一个理,却永不会失去。而我过去多傻,做了多少赔钱的,不,赔生命的交易啊。假若把过去那些乱哄哄的日子压成一块海绵,浸在知识的长河里能饱吸多少汁液,假使把那寒夜的苦寂转为积极的思索,又能悟出多少哲理。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意;可你有求,他就给予。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支蜡烛,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但是都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泪滴,年,是年年要过的,爆竹是岁岁要响的,美酒是每回都要斟满的,不过,有的人在傻呵呵地随人家过年,有的却微笑着,窃喜自己用“年”换来的胜利。
⑥这么想来,我真清楚了,真的不惑了,我不该诅咒那年,倒后悔自己的过去。人,假如三十或二十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

( 1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年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了怎样的印记?

( 2 )第①自然段中画线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 3 )文章开头写“我却暗暗诅咒年”,结尾又说“我不该诅咒那年”,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 4 )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⑤段中“你无情,他就无意;可你有求,他就给予。”的深刻含意。

( 5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年”的感受。

阅读《贫困不是理由》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贫困不是理由
①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②去年的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喜讯传来,
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去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
③当地媒体报导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她,在电话里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特意又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④ 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互相约定,女孩一旦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会把学费汇过去。
⑤半个月后,女孩致电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⑥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4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0,你看怎么样?”“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女孩真诚地说。
⑦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这笔钱,可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⑧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农村。
⑨此事传出之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⑩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会令多少人感到汗颜?

( 1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字)

( 2 )本文标题“贫困不是理由”中的“贫困”是指?

( 3 )本文通过对女孩的 描写和 描写,赞扬了女孩 的高贵品质.

(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不假思索”的表达效果。

( 5 )文章末段的“一句话”指的是?

( 6 )现代的中学生,除了本文提到的愁苦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贫困?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女孩身上得到什么启发?

四、写作(分值:60分)
步入初二,日益繁重的学业,也许让你烦恼沮丧,但也激发了你的斗志,磨砺了你的意志,让你更乐观、更坚强;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许让你备感压力,但师长的关爱,朋友的鼓励,让你更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学习之余,各项文艺活动不仅调节了你的身心,也让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

请以“初二,让我更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⑤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小小的幸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