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喑哑(yīn ) 妖娆(ráo) 诓骗(kūang) 汲取(xī) 静谧(mì) B: 襁褓(bǎo) 骈进(pián) 休祲(qìn) 谀(yù)词 亵(xiè)渎 C: 扶掖(yè) 怫然(fú) 鸿鹄(hú) 诘难(jié) 独倚(yǐ) D: 间令(jiān) 缟素(gǎo) 征铎(tuó) 诓(kuāng)骗 狡黠(xié) |
2、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 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 C: 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 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美国小说《地下铁路》的主人公黑奴科拉,在逃离南方的一路上,不但展现了不凡的智慧和勇气,而且遭遇各种艰难险阻。 B: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成败,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C: 近日,华商报“怕弄脏地面农民工脱鞋跪地取款”一文见报后,这名脱鞋跪地操作的农民工赢得了大家的同情和尊重。 D: 空军试飞员将驾歼-20飞机在第11届中国航展上进行飞行展示,这是中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公开亮相。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画妆 奥秘 惊慌失措 精益求精 B: 炫耀 云宵 麻木不仁 美不盛收 C: 溜达 淅沥 混为一谈 油然而生 D: 徇职 余晖 水波粼粼 见异思迁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项是( ) A: 电影《流浪地球》突破天际的想象、架构宏大的故事与源于传统文化的道具设计,让广大影迷叹为观止。 B: 鲁南高铁临沂北站主体工程于2019年5月6日成功封顶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施工者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C: 有大雾的清晨,沂河两岸仿佛笼罩在多层纱帘后,扑朔迷离 , 连中国地级城市第—高塔“临沂塔”都看不清了。 D: 虽然双腿瘫痪的史铁生每周多次去医院做透析维持生命,但他依然锲而不舍 , 创作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等著作。 |
6、 | 下列句子中,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划线词语后句意不变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经费十分有限,所以做事得考虑轻重缓急,不允许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B: 周信芳出身于戏剧世家,耳濡目染 , 年少时便学戏登台。(耳闻目睹) C: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众所周知) D: 今年五一期间,广西某地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耸人听闻) |
7、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 B: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C: 《孙权劝学》选自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纪传体史书。 D: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现代女作家萧红,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 |
8、 |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当展望未来,我就会浮想联翩 , 仿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在眼前,祖国大地到处都是一片繁荣景象。 B: 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 , 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C: 中学生活五光十色 , 其中一定有许多人、事、景、物拨动过你的心弦,也一定有许多喜、怒、哀、乐让你不能忘怀。 D: 每当看到爸爸做家务时那笨拙、滑稽的动作以及他故意做出的调皮的表情,我和妈妈都会忍俊不禁。 |
9、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 这篇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情节跌宕起伏 , 语言幽默诙谐,让人只想先睹为快。B: 南北省份距离那么遥远,风物景观相差之大就不言而喻了。 C: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 他妄自菲薄他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它是一个自负的人。 |
10、 |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B: 披露 应用 期间 C: 披露 运用 其间 D: 透露 应用 其间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统领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的特异。B: “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飞往衡阳的大雁也毫无留恋之意。 C: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寒冷,但悠悠的羌管声使生活减少了不少孤寂。 D: “将军白发征夫泪”,白发的不单是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流泪的也不只是征夫,将军也哀伤落泪。 ( 2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揭示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3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录,回答问题。 ①不亦说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④人不知而不愠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请根据下列成语的出处,写出成语 示例: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成语:(2)三人行,必有我师。 出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成语: 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成语: ( 5 )《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例:我选第____ 则,启迪: 。 |
玉白菜
李世营
①杨石头在南山采石,采了半辈子,偶得一彩石,青白相间,纯净天然,状若白菜,稍经打磨便光泽鲜亮。杨石头携带回家,视若珍宝,闲暇时常拿出把玩,取名“玉白菜”。
②有一日,杨石头老伴身体不舒服.到县城医院检查,医生说心脏异常,必须做一个大手术。手术费和医药费算下来要好几万,这可愁坏了杨石头。儿女们都在外地打拼,杨石头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就惦记起自己的“玉白菜”来。
③杨石头带上“玉白菜”,找到县城石头坊的老板赵德茂,请他估个价。杨石头和赵德茂并不陌生,两人早年曾一起在南山采石场当石匠。后来杨石头听说赵德茂结识了不少大人物.承包南山采石场发了财,生意越做越大。从当地扩展到周边几个县。
④赵德茂托起“玉白菜”,先是一惊,接着微微一笑,看了两眼就随手撂在桌子上。“老杨,亏你干了半辈子采石匠,这能算上品奇石?看在我们往日的情分上,你在难处急用钱,我给你顶码价,五千。”
⑤杨石头的脸.立马羞成柿子红。他带着“玉白菜”悻悻地返回医院,医生却给了他一个好消息。杨石头老伴的病情,经省城来的专家复诊,已确认并不需要做手术,采用普通治疗手段就能痊愈。经过这场风波,老伴虽然没事,杨石头却有了心结。此后,那个“玉白菜”,他再没侍弄过。
⑥没想到两个月后,赵德茂竞主动上门,还带来两瓶三十年的陈酿,一句一个“杨哥”,直喊得杨石头脑袋发蒙。
⑦赵德茂问起“玉白菜”,说上次没看仔细,还想再过过眼。拿到“玉白菜”,赵德茂掏出放大镜,从色泽到纹理仔细端详了好久。“杨哥,这石头虽不是绝佳上品,但也是个好看的玩意儿,成色不错。而且‘玉白菜’,就是‘遏百财’,招财纳宝寓意好啊!我想买来送给一位新交的朋友,他名字里正好有个‘玉’字。五万,怎么样?”
⑧杨石头拿过“玉白菜”,沉吟不语。赵德茂有点急了:“价格你还可以抬,但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可一定得卖给我!”
⑨突然,杨石头的手机响了。接通电话.他先是三个“哦”,接着是三个“好”。挂了电话,杨石头拿出旱烟袋,燃上一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分钟。“怎么样啊,兄弟?”迎着赵德茂乞求的眼神,杨石头像是下定了决心。他磕磕烟灰,把旱烟袋往腰间一别,说:“上品也好,普通石头也罢,我决定不卖了。”
⑩赵德茂失望而去。
⑪三天后,杨石头独自一人带着“玉白菜”坐车去了县城,费了一番周折,找到县长的办公室。县长开了门,一见杨石头,又惊又喜地说:“爹,您咋来了?”
⑫杨石头不言语,大步进屋,取出“玉白菜”,双手捧着放到办公桌上。屋里沙发上坐着的赵德茂,脸色霎时变得通红,他偷偷瞄了一眼放在脚边的袋子,里面是一份没来得及送出的厚礼。
⑬原来三天前杨石头接的那通电话,就是小儿子杨玉洁打来的。儿子被组织上安排到家乡任职?特地打电话向父亲报告喜讯。
⑭窗外一抹阳光洒进屋子,照得“玉白菜”熠熠生辉。如今的“玉白菜”,上面比三天前多了两行醒目的小字:清白坚贞,两袖清风。那字迹,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杨石头刻碑常用的魏碑体。
⑮“儿子,得守住这八个字啊!”抽着旱烟的杨石头心里默默念叨着,笼在头上的那一片旱烟雾,久久不散。
(选自《2017年微型小说年选》,有改动)
( 1 )请根据小说主要情节填空。杨石头偶得彩石并取名“玉白菜”→①________→杨石头拒绝赵德茂高价购买“玉白菜”→②________。
( 2 )结合语境,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①赵德茂托起“玉白菜”,先是一惊接着微微一笑 , 看了两眼就随手撂在桌子上。(句中的划线词有什么作用?)
②挂了电话,杨石头拿出旱烟袋,燃上一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分钟。(这个句子写出了杨石头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 3 )第③段中写“赵德茂结识了不少大人物”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一次邂逅
孙继泉
那是一次“邂逅”。
我走过来的时候,牛已经在这儿站了不知多长时间。如果它往前迈一步,地上马上就会现出四朵如模具一般深深的蹄“花”。被牛蹄踏住的几棵野菜慢慢地直起头来,舒展腰身。牛斜斜地站在地里,呈给我一个侧面——左面的背腹,半个脸和半个臀。我可能早就被牛发现了,或者它早就听到了我走过来的脚步声。我走近它的时候,它微微地扭一下头,想把我看得更仔细些。它的眼睛长在两侧,微微地扭一下,就把一边的东西全看清楚了。不像人,得把头扭成直角,才能看清。它的嘴巴在上下翕动,嘴角流出一道白沫,它正在咀嚼什么,或者反刍,一边默默地回忆往事,就像我喜欢慢慢地嚼着花生米想事情。牛戴着鼻圈,鼻圈戴得久了,磨得锃亮。鼻圈上面是两块交叉着的扁铁,扁铁和两个套在牛角上的铁环紧紧连着。扁铁上面还印着两道简单的花纹。一截绳子从鼻圈上耷拉下来,隐没在草丛里。其实把牛拴住是多余的,牛不会自己走出很远。就像人长着双腿,但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自己的村庄。牛的胯骨上有一片白,那儿的牛毛被什么东西蹭掉了,露出坚硬的皮。这得回到它第一次做活的时候。一天,主人将它牵出牛栏,把一套用木头和绳子做成的东西箍在它身上,当时它的肚子还没有凸起,腰身不像现在这么饱满,粗硬的绳子在它的骨架上蹭来蹭去,像刀剐一样。不久,胯骨上磨掉一层皮,渗出了血,很疼。几只苍蝇飞过来吮血,它甩起尾巴把它们赶走。它曾经在休息的时候疼得抖动,将蹄下的土踢出老远,大声地哞叫,可主人好像没听见。这是左边的一块。右边肯定也有相似的一块,是一起磨出来的,像两块烙印,像两个落难的兄弟。好多年了。只是现在,牛可能早把它忘记了。
这是我经常散步的一条田间小径。在小径两边劳动的人我差不多都认识。而这头牛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牛到这儿做什么?我不知道。但牛知道。一年中有多少活儿需要它干,它心里很清楚。什么时候犁一块地,什么时候拉几趟庄稼,它都知道。什么庄稼长在哪块地里,收成的好坏,它也知道。它在这里已经干很多年了。这些小地块,是人们在一条水沟旁边开出来的,地块小得调不开犁,每年春天,人们都是用锨把地翻起。此刻这儿没有牛要做的活儿。也许主人把它牵出来不是为了让它做什么活儿,而是让在牛栏里憋了一冬的牛出来吹吹风,活动一下筋骨。这真是一个善解牛意的主人。
牛肯定不是为了耕地做活而生的。就像劳作不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一样。虽然牛也做活,但那就像人不得不劳作一样。
牛也许是为了启示我们的生活而生的。它像一棵树一样扎根在一片土地上,有什么事情是它不知道的呢?它把祸福“告诉”我们,把坦途“指”给我们,那深长浑厚的牛哞难道不是它明晰无误的诉说和忠告吗?可惜人不懂牛语,仍然懵里懵懂地过日子,以至幸福来临时惊慌失措,悲痛降临时痛哭流涕。看到这些,牛遗憾地摇摇头,摇摇头。
牛这会儿正对着我站着。可能在我走过去的时候,它就转过身来,一直看着我。我感到它的目光很深邃,甚至带着几分悲悯。
在我散步的这段时间里,牛都做了些什么?我不得而知。它可能躺在地上翻了一个身,又站起来抖掉粘在身上的草屑,然后就像现在这样看着我看着周围的一切。我很想听到牛的哞叫,然而牛没有叫,就像一个人没有话要说。它就这样看着我,目送我走远。
短暂的相遇与相视,在牛眼里,我大概就是一个懵懂而莫名其妙的路人。
(选自《人民日报》2016-08-10,有删改)
( 1 )本文以“一次邂逅”为题的好处。右边肯定也有相似的一块,是一起磨出来的,像两块烙印,像两个落难的兄弟。好多年了。
( 3 )作者在文中写到“牛也许是为了启示我们的生活而生的”,请结合全文及自己的理解,说说牛给了人类什么启示?作文:
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不过攀上顶峰固然令人兴奋,但攀登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所以结果固然重要,但体验的过程更令人值得回味!初中三年,我们曾经亲身经历过、真切体验过、用心感悟过、努力珍惜过……让我们敞开心扉,把体验到的爱与恨、苦与乐、成功与失败……的情感凝聚在笔端,倾斜于纸上吧!
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以“我体验到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