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武汉市金鹤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弟弟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B: 大会前,区志愿者顶着高温,齐心协力清理垃圾和废旧物品,即使是蛛丝马迹也不放过。
C: “铁榔头”郎平从十三岁一直走到今天,几十年的时间心无旁骛 , 只专心干了排球这一件事。
D: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上,那七棵绚烂多姿、流光溢彩的烟花树是一大亮点。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fù) 富贵不能(yín)
B: 百里(xī) 行乱其所为(fó)
C: 胶(gé) 往之家(rǔ)
D: 管吾(yí) 妇之道也(qiè)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唐(tuí) 然(qiāo) 哽(yè) 摩肩接(zhònɡ)
B: 维(xiān) 热(chì) 红(yān) 无音信(yǎo)
C: 临(bīnɡ) 首(qiào) 怨(mán) 惟妙惟(xiāo)
D: 采(hè) 秀(qí) 慰(jì) 富不仁(wéi)
4、下面全是中性词的一项是( )
A: 固执 冷酷 摧残 吹捧
B: 名声 立场 精神 赞成
C: 成功 冷静 勇敢 乐观
D: 队伍 事情 厌恶 光明
5、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据我所知,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还在探讨中,目前还没有推出明确的时间表。”一位接近管理层的税收专家______。
②随着奥运会对组织运行水平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技术在奥运会中的______ 必将更加广泛,成为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技术保障。
③在北京一呆就是六年,______教过我的老师不下二三位,印象深刻的是我的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

A: 透露 运用 期间
B: 披露 应用 期间
C: 披露 运用 其间
D: 透露 应用 其间
6、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晏子》选自《晏子春秋》,本文人物形象鲜明,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机智善变,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B: 《记承天寺夜游》中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结尾,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貌似达观自得实含惆怅悲凉之意。
C: 南朝刘禹锡的《人琴俱亡》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的独特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D: 《背影》是篇叙事记实散文,作者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来写,表达中心。
7、王先生的QQ签名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这里的喜事是指( )

A: 新婚
B: 搬家
C: 妻子生了个男孩
D: 考试通过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B: 她用废品制作了两个孩子喜爱的玩具。
C: 看着眼前的照片,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D: 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B: 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C: 5月22曰,恐怖分子在英国曼彻斯特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造成22死59伤。
D: 张大爷是个棋迷,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棋谱,真是乐此不疲
10、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③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④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⑤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A: ①③④②⑤
B: ⑤④①③②
C: ⑤③②④①
D: ①⑤③②④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1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2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以头地耳________

②长跪而之曰________

( 2 )翻译句子。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3 )唐雎列举三位“布衣之士”的目的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井与符号文化

①伴随岁月的积淀,水井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成为一种因情景不同而文化意义不同的符号。

②“井”最常见的符号意义即代表了家国故园,自古就有“背井离乡”、“乡井”之说。“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邑不改井”。中国的传统观念视之为命根子,把“背井离乡”看成是人生一大苦事,中国古人安土重迁,具有很强的乡土文化情结。一口水井成了故乡家园的象征,他乡的一碗井水常常让人充满了离愁别绪,思念之情涌上心头。同时,水井本身又恰恰位于地上而深入地下,井口小,如果人在其中,所见井上之天也就小。这种特殊的空间视野便引申出“井”的又一重符号内涵,即坐井观天。这一意思的形成是源于刚刚提到的“水井作为家国故园的象征”的符号象征,集中体现了固定的生活区域对人思想的禁锢、束缚,阻碍着人们超越现状、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的脚步。

③佛教作为一件舶来品(指进口的货物),已经完完全全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它与中国民间文化相融合,借“井”喻理,常常体现了佛法无边的大智慧。水井在佛家教义中被看作是功德的载体,它具备了普渡众生、解救众生于水火的拯救功能,成为一种可以依托的身心归宿的象征。

④北京故宫里有一口水井,名为“珍妃井”。关于这口井的传说是慈禧太后在杀害戊戌维新派志士后,对支持光绪变法的珍妃百般加害,并将其打入冷宫,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携光绪逃离京城,走前令太监把珍妃推入井中溺死。历史上关于珍妃的死因有不同说法,但这口令珍妃香消玉殒的井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这也是“水井”符号最为凄惨的一层表达,“井”常常成为受欺凌妇女最后的归宿。“井”象征着受侮辱受欺凌的女性彼岸的家园,是她们灵魂与肉体最后的归依,同时也是她们悲惨命运的象征。

⑤水井通往地下,而地下世界是无人知晓的、神秘的,因此井也就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特别是在中国的志怪小说中,井往往成为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象征,据此产生了很多关于神仙、鬼怪、隐士、异人的故事,如《搜神记》、《聊斋志异》、《西游记》等等。在正史当中也记录了不少关于井的怪异事情,表达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对理想的永恒追求,井也因此被赋予了神性和魔性。

(节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 1 )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水井伴随岁月的积淀,其功能意义远远不如文化意义。
B: 水井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意义。
C: 水井因它的文学性而成为文学家借以虚构和想象的最好工具。
D: 水井文化符号涉及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
( 2 )解释第③段中划线词语“中国制造”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 3 )本文引经据典,表现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 4 )通读全文,说说“井”具有哪几重文化符号的内涵?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太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走,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文章为什么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

( 2 )但“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时,母亲为什么不去制止安慰,而是悄悄地躲出去?

( 3 )将第③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 4 )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成长路上,一直有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书写规范,不得抄袭;(4)真实的校名人名等请用字母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⒈个自作多情的男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