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资溪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B: 否则,鸠占鹊巢 , 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比喻强占他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C: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相互得到表彰)
D: 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 , 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形容杂乱众多)
2、下列句子标点运用得当的一项是 ( )
A: 印度的著名诗人泰戈尔,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
B: 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蛋白质维持健康,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肉类、大豆、鸡蛋……等。
C: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D: “现在还不能放松警惕,”防疫志愿者说:“我们去到人口密集的地方还是要戴好口罩。”
3、

从修辞角度,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花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地笼罩着我。
C: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 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作为综合性的媒介,电影是了解传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重要载体。电影能让我们看到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能让我们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B: 泥泞田埂中,他手托麦穗问收成;在大山深处,他按下电商扶贫快进键;乡间小路上,他给村民指引致富路……始终牵挂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
C: 国家新闻出版署强调,各地出版主管部门要集中优质产能,保时、保质、保量完成教材印制任务,做好教材的仓储运输工作,实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目标。
D: 这次疫情中,便捷电子书成为阅读新宠,过去图书馆以线下纸质书服务为主。但将来要双轮驱动,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更好地传播知识。
5、

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A: 《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分别选自《水浒》《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作者分别是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和曹雪芹
B: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句话,是因果复句。
C: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和个人生活,长篇、中篇、短篇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D: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
6、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我们读到《艾青诗选》中“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这样鲜活的诗句时,我们不仅惊叹其非凡的想象力,还从内心激起了对“黎明”和“希望”的巨大渴望。
B: 《三国演义》里,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诸葛亮颇为感动,为他定下了“建家业→成鼎足→图中原”的战略。
C: 《红楼梦》中,“笑”能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处境,面对刘姥姥的怪诞表演,宝玉和黛玉的笑显出一股娇气,而惜春的笑则多了一份含蓄和谨慎。
D: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描写了范进中举后的丑态,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7、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 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 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 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 新闻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C: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课文《“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
D: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9、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坦荡如砥 抑扬顿挫 恹恹欲睡 匿名
B: 因地治宜 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嶙峋
C: 磨肩接踵 名符其实 粗制滥造 凛冽
D: 锲而不舍 无动于衷 巧妙绝轮 古朴
10、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荡然无存 大庭广众 无动于忠 巧妙绝伦
B: 迥乎不同 日薄西山 恪尽职守 春华秋实
C: 吹毛求疵 顶礼摩拜 通霄达旦 望眼欲穿
D: 骇人听闻 随声附合 更胜一筹 因地治宜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甲词将现实与梦境融为一体,富有浪漫色彩。
B: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C: 乙词“不尽长江滚滚流”用长流不息的江水表达词人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D: “八百里”和“的卢”都是指性格刚烈、驰骋沙场的快马。
( 2 )作者在这两首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之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有王溥者,桂林人。洪武末为广东参政,亦以廉名。其弟自家来省,属吏①与同舟,赠以布袍。溥命还之,曰:“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粮运由海道多漂没,溥至庾岭,相度形势,命有司②凿石填堑,修治桥梁,易以车运。民甚便之。居官数年,笥无重衣,庖无兼馔③。以诬逮下诏狱,僚属馈赆④皆不受,曰:“吾岂以患难易其心哉!”事白得归,卒。
【注释】①属吏:一起共事的官吏。②有司:专门管理某项事物的官员。③笥:古代盛饭或放衣物的方形竹器。庖:厨房的古称。④馈赆:赠送给远行的人的礼物。

( 1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亦以廉名:闻名
B: 溥命之还:归还。
C: 以车运易:更换
D: 民甚便之便:便利
( 2 )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赠布包
B: 易车运
C: 诬下诏狱
D: 伤先帝之明
( 3 )下面表述中不能说明王溥清廉的一项是( )

A: 要他的弟弟归还属官所赠的布礼袍。
B: 命有司开凿岩石,填平沟埑,筑路修桥,粮食改用车运。
C: 任官数年,衣无重彩,食无兼味。
D: 蒙受诬陷被捕后,谢绝僚属所赠路费与物品。
( 4 )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溥命还之,曰:“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
②吾岂以患难易其心哉!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眼神接触”知多少

李旭

眼睛是人们认识大千世界的重要通道,同时也能映射出人的内心世界。也许我们很难想象,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有90%以上都是使用非语言的方式实现的,其中眼神沟通又是“重中之重”。

法国研究者席琳•雅各布的一个研究关注的是在街上做问卷调查时的眼神接触问题,结果发现,如果发放问卷者在接触的过程中较多地注视对方,有66%的个体同意完成问卷调查;如果在邀请时眼神接触少,总是躲避眼神交流,仅有34%的个体愿意参加问卷调查。研究者认为,直接的眼神接触可以避免旁观者产生“跟自己无关”或者是“自己的参与与否得不到重视”的感觉。通常我们仅和自己熟识和信任的人有较多的眼神接触,因此如果发放问卷者和潜在的实验参与者有较多的眼神接触,对方无法拒绝这种眼神接触所伴随的一贯的信任感,对发放问卷者的印象较好,因此也更愿意参加问卷调查。

另一方面,通常而言,眼神交流也能够传递交流双方的一些人格特点,比如主动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多被认为是自信的表现,更有领导能力,更有权力。因此一方面注视的特点可能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不过另一方面可能与文化背景也有关系。在东方文化里,特别是在日本,人们认为避免和对方进行直接的对视是表达尊重,而西方人则会认为这样的人鬼鬼祟祟、不值得托付,因为西方文化中鼓励眼神接触,并认为这样是自信的表现。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当事件与个体的态度和立场密切相关时,眼神接触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态度。

在第一个研究中,研究者让实验参与者观看一些观点有争议的演讲视频,比如核能的开发、安乐死、高等教育收费等。在实验参与者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研究者使用眼动仪追踪他们的眼球活动,观看结束后对眼动轨迹的分析则发现:当实验参与者的意见和演讲者的态度基本一致时,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来注视演讲者的眼睛,并且更容易接受演讲者的意见;如果他们对该议题的态度与演讲者不一致时,注视时间长度和个体对信息的接受度不存在相关性。实验也发现,如果演讲者更多地注视前方而不是眼神躲避,实验参与者更倾向于接受他们的观点。

研究者受此启发,又开展了第二个研究,同样是观看一些有争议的视频议题,但一部分参与者被要求关注演讲者的嘴巴,而另外一部分被要求关注演讲者的眼睛,在观看视频前后,让实验参与者就视频中的议题表明他们的态度。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事先就与演讲者观点不同,关注演讲者眼睛的参与者更难被说服,更难去接受演讲者所传递的信息。究其原因,可能和实验参与者对事件的态度有关。因此这部分研究传递的信息是,如果你想改变对方比较模糊的观点或者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观点,不如更多地注视对方;但你也要注意,另外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如果对方已经确认和你的观点不一致,那么和你产生的眼神接触越多,反而抵触越深。

虽然我们发现了一些眼神的小秘密,但现实中眼神能够传递的信息太多,目前的研究还不足以彻底解读关于眼神的一切。人类的爱、恨、悲伤、惊恐都可以通过眼神传递,同时信任、怀疑和讽刺也可以完美地用眼神表达,而更重要的是眼神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也使得它更为复杂、难解、捉摸不定。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曾言:“不畏浮云遮望眼”,但愿你我的生活中能遇到更多真诚、温暖的目光,也希望你我能在每一个眨眼的瞬间传递对他人的理解和对世界的善意。

( 1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请改正。

①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有90%以上都是眼神沟通来实现的。

②科学家研究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只要你更多地注视对方,就能改变对方比较模糊的观点或者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观点。

( 2 )第二段中,法国研究者席琳•雅各布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 3 )第三段中,写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目的是什么?

( 4 )第四段说:“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当事件与个体的态度和立场密切相关时,眼神接触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态度。”请分别概括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的两个研究在这方面的具体发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野姜花

林清玄

在通化市场散步,拥挤的人潮中突然飞出来一股清气,使人心情为之一爽。循香而往,发现有一位卖花的老人正在推销他从山上采来的野姜花,每一把有五枝花,一把十块钱。

老人说他的家住在山坡上,他每天出去种作的时候,总要经过横生着野姜花的坡地,从来不觉得野姜花有什么珍贵。只觉得这种花有一种特别的香。今年秋天,他种田累了,依在村旁午睡,睡醒后发现满腹的香气,清新的空气格外香甜。老人想:这种长在野地里的香花,说不定有人喜欢,于是他剪了一百把野姜花到通化街来卖,在一小时内就卖光了,老人说:“台北爱花的人真不少,卖花比种田好赚哩!”

我买了十把野姜花,想到这位可爱的老人,也记起买野花的人可能是爱花的,可能其中也深埋着一种甜蜜的回忆;就像听一首老歌,那歌已经远去了,声音则留下来,每一次听老歌,我就想起当年那些同唱一首老歌的朋友,他们的星云四散,使那些老歌更显得韵味深长。

第一次认识野姜花的可爱,是许多年前的经验,我们在木栅醉梦溪散步,一位少女告诉我:“野姜花的花像极了停在绿树上的小白蛱蝶,而野姜花的叶则像船一样,随时准备出航向远方。”然后我们相偕坐在桥上,把摘来的野姜花一瓣瓣飘下溪里,真像蝴蝶翩翩;将叶子掷向溪里,平平随溪水流去,也真像一条绿色的小舟。女孩并且告诉我:“有淡褐色眼珠的男人都注定要流浪的。”然后我们轻轻的告别,从未再相见。

如今,岁月像蝴蝶飞过、像小舟流去,我也度过了很长的一段流浪岁月,仅剩野姜花的兴谢在每年的秋天让人神伤。后来我住在木栅山上,就在屋后不远处有一个荒废的小屋,春天里月桃花像一串晶白的珍珠垂在各处,秋风一吹,野姜花的白色精灵则迎风飞展。我常在那颓落的墙脚独坐,一坐便是一个下午,感觉到秋天的心情可以用两句诗来形容:“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记忆如花一样,温暖的记忆则像花香,在寒冷的夜空也会放散。

我把买来的野姜花用一个巨大的陶罐放起来,小屋里就被香气缠绕,出门的时候,香气像远远的拖着一条尾巴,走远了,还跟随着。我想到,即使像买花这样的小事,也有许多珍贵的经验。

有一次赶火车要去见远方的友人,在火车站前被一位卖水仙花的小孩拦住,硬要叫人买花,我买了一大束水仙花,没想到那束水仙花成为最好的礼物,朋友每回来信都提起那束水仙,说:“没想到你这么有心!”

又有一次要去看一位女长辈,这位老妇年轻时曾有过美丽辉煌的时光,我走进巷子时突然灵机一动,折回花店买了一束玫瑰,一共九朵。我说:“青春长久。”竟把她感动得眼中含泪,她说:“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没有人送我玫瑰了,没想到,真是没想到还有人送我玫瑰。”说完她就轻轻啜泣起来,我几乎在这种心情中看岁月蹑足如猫步,无声悄然走过,隔了两星期我去看她,那些玫瑰犹未谢尽,原来她把玫瑰连着花瓶冰在冰箱里,想要捉住青春的最后,看得让人心疼。

每天上班的时候,我会路过复兴甫路,就在复兴南路和南京东路的快车道上,时常有一些卖玉兰花的人,有小孩、有少女,也有中年妇人,他们将四朵玉兰花串成一串,车子经过时就敲着你的车窗说:“先生,买一串香的玉兰花。”使得我每天买一串玉兰花成为习惯,我喜欢那样的感觉——有人敲车窗卖给你一串花,而后天涯相错,好像走过一条乡村的道路,沿路都是花香鸟语。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东部的东澳乡旅行,所有走苏花公路的车子都要在那里错车。有一位长着一对大眼睛的山地小男孩卖着他从山上采回来的野百合,那些开在深山里的百合花显得特别小巧,还放散着淡淡的香气。我买了所有的野百合,坐在沿海的窗口,看着远方海的湛蓝及眼前百合的洁白,突然兴起一种想法,这些百合开在深山里是很孤独的,唯其有人欣赏它的美和它的香才增显了它存在的意义,再好的花开在山里,如果没有被人望见就谢去,便减损了它的美。

因此,我总是感谢那些卖花的人,他们和我原来都是不相识的,因为有了花魂,我们竟可以在任何时地有了灵犀一点,小小的一把花想起来自有它的魅力。

当我们在随意行路的时候,遇到卖花的人,也许花很少的钱买一把花,有时候留着自己欣赏,有时候送给朋友,不论怎么样处理,总会值回花价的吧!

( 1 )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在作者淡淡的叙述中,读者走进一个个花一样纯美的故事,这些故事被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演绎得精致动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三个故事。
( 3 )花香脉脉,情思袅袅。捧读全文,我们嗅到了作者心田上的缕缕花香,在与花有关的美好回忆中,流淌着作者哪些美好的情思呢?
( 4 )下列句子极富表现力,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赏析。

①在通化市场散步,拥挤的人潮中突然飞出来一股清气,使人心情为之一爽。

②我把买来的野姜花用一个巨大的陶罐放起来,小屋里就被香气缠绕,出门的时候,香气就像远远的一条尾巴,还跟随着。

( 5 )第六段“记忆如花一样,温暖的记忆则像花香,在寒冷的夜空也会放散”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深层含义是什么?
( 6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野姜花”,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写其他的花,记述和花相关的事。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7 )“如今,岁月像蝴蝶飞过、像小舟流去,我也度过了很长的一段流浪岁月,仅剩野姜花的兴谢在每年的秋天让人神伤。”请你仿写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自己在流逝的时光中的一份真实的心境。
四、写作(分值:60分)
十四五岁的青少年,正处在思维最活跃,感觉最灵敏,身体最好动,想象最丰富的年龄段,让一切充满活色鲜香似乎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但现实背景下,过快的生活节奏,过重的学业负担,过剩的营养搭配,过多的感官刺激,常常也令大家感到疲惫和厌倦,每当这种时候,如果大家能够忙里偷闲,搁下你的书本;快中求慢,减缓你的脚步;闹里取静,放松你的身体;苦中求乐,转移你的视线……或许你会发现那课间的一次走神,那午后的一会小憩,那家中的片刻独处,甚至于一顿野蔬,一次漫步,一个凝望,……都会让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清欢。

请以“清欢一刻”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旧城里看不到初生的太阳.”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