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材料愈能得心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 B: 青春创业片《中国合伙人》以“零负评”口碑引发观影热潮,不少观众看完片自发鼓掌。 C: 通过她的眼睛,可以折射出她内心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D: 用6.3元过一天,你行吗?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这个活动,以增进人们对贫困的感受。 |
2、 |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句中划线的“承载”是动词,“持久”是形容词,“最”是副词。) B: 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人生价值的人。(句子运用了对偶、反复的修辞方法。) C: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句中【】处应用的标点符号是分号。) D: 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这个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去掉“尤其”或“更”。) |
3、 | 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幼稚(zhì) 鲲鹏(kūn) 吞噬(shì) 媲美(bì)B: 挑衅(xìn) 迷惘(wǎng) 滑稽(jī) 苔藓(tái) C: 雾霭(ǎi) 迁徙(xǐ) 和煦(xù) 幼稚(zhì) D: 惩罚(chéng) 萎缩(wěi) 哂笑(shěn) 诺言(nuò) |
4、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诀别 嘹亮 人声鼎沸 神采奕奕 B: 鉴赏 静谧 骇人听闻 杞人忧天 C: 凌乱 祷告 大相径庭 畏罪潜逃 D: 缥缈 余辉 愰然大悟 翻来覆去 |
5、 | 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组成,它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等特点。B: 刘禹锡,字梦得,宋代著名诗人,《陋室铭》是其代表作,表达了他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 《芦花荡》作者孙犁,“荷花淀”派代表作家,《白洋淀纪事》是其最负盛名的作品集,他的小说清新朴素,抒情味浓,有“诗意小说”之美称。 D: 《桃花源记》作者东晋陶渊明,字元亮,文章描绘了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桃花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表现了他对当时现实生活不满。 |
6、 | 成都某著名古迹门口有这样一副名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它说的是( ) A: 杜甫 B: 薛涛 C: 诸葛亮 D: 李冰 |
7、 | 下列词语中,每对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赦免/愧赧 要塞/顿开茅塞 B: 遏制/拜谒 勾当/锐不可当 C: 崎岖/畸形 拮据/据为己有 D: 教诲/阴晦 应酬/随机应变 |
8、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传统书信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②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的歌声似的。 ③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不怕失败。 A: 承载 渺茫 才B: 承担 渺远 就 C: 承担 渺远 才 D: 承载 渺茫 就 |
9、 | 按照写景顺序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放入横线上,使句子连贯。( )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________________。 ①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④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⑤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⑥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A: ③①⑤④②⑥B: ③④②⑤①⑥ C: ②①④⑥③⑤ D: ②⑤①④⑥③ |
10、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校长陪餐”在我市各校执行的情况如何?昨天午餐时间,记者走进我市部分学校进行了探访。 B: 随笔式评论《关于散文<白鹭>》选自《散文家喜欢的散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C: 靖江市政协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描绘了打造“长江未来港、智能制造城、生态宜居地”美好蓝图。 D: 一套6枚特种邮票《山水盆景》确定了靖江山水盆景在中国盆景发展史上的地位。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1 ) 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2 )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征求不已 ( ) ②惟欲清净( )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3 )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习题。
夏洛克:我的意思已经向殿下告禀过了;我也已经指着我们的圣安息日起誓,一定要照约执行处罚;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求撤销贵邦的特权。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欢喜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这不是回答了您吗?有的人不爱看张开嘴的猪,有的人瞧见一头猫就要发脾气,还有人听见人家吹风笛的声音,就忍不住要小便;因为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恶的支配,谁也做不了自己的主。现在我就这样回答您:为什么有人受不住一头张开嘴的猪,有人受不住一头有益无害的猫,还有人受不住咿咿唔唔的风笛的声音,这些都是毫无充分的理由的,只是因为天生的癖性,使他们一受到刺激,就会情不自禁地现出丑相来;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除了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现在您不是已经得到我的回答了吗?
巴萨尼奥:你这冷酷无情的家伙,这样的回答可不能作为你的残忍的辩解。
夏洛克:我的回答本来就不是为了讨你的欢喜。
巴萨尼奥:难道人们对于他们所不喜欢的东西,都一定要置之死地吗?
夏洛克:哪一个人会恨他所不愿意杀死的东西?
巴萨尼奥:初次的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
夏洛克:什么!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
殿下:________
贵邦:________
( 2 )夏洛克对“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这一问题的实质性回答是( )A: “我只能说明我欢喜这样”。五个南瓜窝子
刘正权
吃完团年饭,刚生燃火盆,雪就一团一团砸下来了。
我猫在火盆前烤火,双手夸张地在火苗上抓来抓去。新婚才三个月的妻偎在我身旁,把手笼在袖子里。妻是城里人,正月初五要上班,妻不想让同事闻见她手上烤过火的柴火味。
爹烤了会火,又咳嗽了一通,开始脱我给他买的大头靴,换上一双大胶鞋。我问爹,下这大的雪,换鞋干啥去?
爹没言语,娘插了句,能干啥,挖南瓜窝子呗!我想起来了,老辈人传下的规矩,三十吃了团年饭挖的南瓜窝子,第二年结的南瓜又大又圆,家里有几个人就挖几个,来年一家人才会幸福大团圆。
爹扛了锹出门,雪风一下子灌进院子,我抱了一下膀子,看了眼妻,妻不说话,只是偎得更紧了。
咳嗽声渐渐被风雪淹没了。
我磨磨蹭蹭找了双旧胶鞋套上脚,顺着爹的脚印走了出去,爹的脚印很淡,很轻,像是怕惊动谁似的。找到父亲时,父亲正挖好了三个南瓜窝子,第四个挖了一半。我接过锹来,说,年年不是只挖三个吗?
爹咳了一下,风雪不失时机地钻了进去,爹砸了一下嘴,“你媳妇不算家里人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信!”爹横了我一眼,腰一弯,咳嗽加剧了。
“我挖,我挖不行吗?”我嘟嘟哝哝甩开膀子干了起来。
没十分钟我就挖好了,抬起头,爹已在寻第五个窝点了。
我说回去吧爹,爹犹豫了一下,要不再加一个小的?小的?我一怔,跟着明白了爹
的意思,“您不怕别人笑啊,孙子还在肚子里,没影的事呢!”
年一晃就过去了,五月端午时,我的儿子出生了,八个月,早产,乡下有说法,叫养七不养八,说是八个月的孩子不如七个月的好养。爹娘眉头不展的,爹说,要死死我吧,冲一下孙子的关煞。又是乡下的迷信说话,人要戴重孝才能免灾,孙子戴爷爷的孝,当然是重孝了。
爹竟真的过世了,身体不好加上忧虑孙子,就像饱经风霜的枯枝,加上雪雨一欺,“咔嚓”一声就折断了。
爹死前拉着娘的手,只说了一句,记得挖南瓜窝子呀!爹过世不久,我把乡下房子变卖了,把娘接进了城,挖南瓜窝子,哪儿挖去!
有娘在身边的日子真好,洗衣机都成摆设了,娘还买了砂罐给妻煨汤喝,喝得妻的嘴一天比一天叼。
日子有滋有味地过,转眼又是腊月三十了,依然下着雪,吃了团年饭,我和妻躲在卧室里逗小家伙看电视,娘在客厅和厨房穿梭着。
我喝多了黄酒,尿急,出来上卫生间,一看,娘没了,人呢,我寻到阳台上,看见娘正弯腰在地上鼓捣着,阳台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四个小花盆,娘正用铲刀翻土,往里面点种南瓜子。
风雪在没有封闭的阳台肆意飞舞着,娘没有发现我。我退了回来,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走进娘的睡房,爹的遗像前,我用打火机点燃三根烟,竖在桌子上。我知道这是迷信,但我想像爹正有滋有味抽着它们,我甚至都听见了爹的咳嗽。
( 1 )文章写了父亲所做的“迷信”的两件事,请你分别概括出来。①爹扛了锹出门,雪风一下子灌进院子,我抱了一下膀子,看了眼妻,妻不说话,只是偎得更紧了。
②爹的脚印很淡,很轻,像是怕惊动谁似的。
( 3 )结合前后文,为第9段划线处补写“我”当时的神态和语言。纪念册是为了纪念人、事物或事情而制作的书册。它是岁月的写真,是记忆的回顾,也是情感的酝酿天地……
请以“纪念册”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 500 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②自选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