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 , , , , , 。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 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A: ⑤①④③⑥② B: ⑤④③②①⑥ C: ③⑥⑤①②④ D: ③②⑤④①⑥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闻而愈悲 B: 汪然出涕曰 C: 则久已病矣 D: 去死肌,杀三虫 |
3、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和风吹送,______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②很显然,这个窗户______着一座公园,公园里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③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______。 A: 掀 仰视 拍案叫绝B: 翻 仰视 叹为观止 C: 掀 俯瞰 拍案叫绝 D: 翻 俯瞰 叹为观止 |
4、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弥漫着收获喜悦的果园里,将甜美诱人的水果从丰硕的枝头摘下,无疑是惬意的农家生活中最浪漫的劳作。 B: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 C: 一切都好像刚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却有更多的记忆,如仙山琼阁一般虚无缥缈了。 D: 2017 年底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融会贯通 , 成为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庆祝70周年大阅兵的日子里,战士们的脸上无不昂扬着饱满的斗志,处处流露出人民军队的飒爽英姿。 B: 北京大兴机场巧妙绝伦的设计,成为世界建筑史的一大奇迹。 C: 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 D: 为方便市民乘坐高铁,谷城开通调整5条公交线路运抵谷城北站,实现无缝对接。 |
6、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倔强jué 侏儒rǔ 正襟危坐jīn 任劳任怨yuàn B: 默契qì 虬枝qíu 蔚为壮观wèi 藏污纳垢gòu C: 禁锢gù 匀称chèng 惟妙惟肖xiāo 诚惶诚恐huáng D: 遏制é 濒临bīn 坦荡如砥dǐ 锐不可当dāng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禅让(shàn) 濒临(bīn) 主宰(zǎi) 引颈受戮(lù)B: 稽查(jī) 气氛(fēn) 虬枝(qiú) 鳞次栉比(jié) C: 诉讼(sòng) 粘贴(nián) 秀颀(qí) 丰姿绰约(chuò) D: 琢磨(zuó) 摄影(shè) 婆娑(suō) 并行不悖(bó)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自栩(xǔ) 害(hài)人听闻B: 婆娑(suō) 鞠躬尽瘁(cuì) C: 呜咽(yàn) 如火如茶(tú) D: 粗犷(kuàng) 锲(qì)而不舍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13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B: 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C: 过去这个学校不执行“学生以学为主”,所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很低。 D: 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就做不成什么大事。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B: 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 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 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
阅读杜牧的《赤壁》,完成下面小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1 )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________。( 2 )诗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帝尧者,放勋①.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②,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③百姓④.乃命羲、和⑤,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⑥百官,众功⑦皆兴。 (节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释】①放勋:尧的名。②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③便章:治理。④百姓:百官族姓。⑤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⑥饬(chì):约束,整顿。⑦功:事情。 ( 1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 燕、赵、韩、魏闻之 C: 就之如日 D: 望之如云 ( 2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受上赏(上等的) B: 期年之后(满一年) C: 以亲九族(亲近) D: 以闰月正四时(校正) ( 3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时/而间进 B: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 其知/如神 D: 以闰月/正四时 ( 4 )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通过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侧面反映了齐王纳谏后的显著成效。 B: 【乙】文“其仁如天,其知如神”一句从正面描写尧帝的形象。 C: 【甲】文齐威王为使国家大治,他招贤纳士;【乙】文尧帝以德治国,管理百官,研制历法。 D: 【甲】文中“门庭若市”和【乙】文中“望之如云”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 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②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
多点“求异”思维
①在“同”与“异”的关系上,人们习惯讲的是“求同存异”,应当说,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作这样的强调是对的。只有“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如果反过来,“求异存同”,专“求”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就会把关系搞得很紧张,在国际有害于和平,在人际不利于和谐。
②但是,在学术研究上,倒是要反过来,应像季羡林先生所说,“求异存同”。因为,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否则,不过是雷同重复,谈不上有什么意义。自然,“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不过,“异”却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因而对学术研究来说,是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
③“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其《明儒学案》中说:“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里强调“一本而万殊”,不要“倚门傍户、依样葫芦”,不要“以水济水”,而要重视“一偏之见”、“相反之论”,“着眼理会”“其不同处”,正是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现代学者胡适、章士钊等针对喜“同”恶“异”的现象,认为“同固欣然,异也可喜”,要人做到“好同而不禁异”。学术研究就是要在“求异”中创新,在“求异”中发展。
④至于文艺创作则更应“求异”。因为,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如果雷同重复,就会失去任何价值,是故“脱窠臼,创新意”,成为文艺创作的首要品质。清代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齐白石更告诫后人:“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巴尔扎克关于“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傻子”的话,也是说明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要“求异”求新。
⑤要做到“求异存同”,而不是“求同存异”,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莫泊桑说过:“应该时时刻刻躲避那些走熟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他强调这是“制造新生命的唯一法门”。人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求异思维闪光的产物。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要像季羡林先生所主张的那样“求异存同”,发展“求异”思维,把努力的重点落在“求异”上。
( 1 )用第②段内容分别解释画线句中“异”和“同”的意义:“异”________
“同”________
( 2 )阅读第④段,完成下列题目。①本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②下列句子也可以作为本段论据的一项是(________)
A.合作双赢,构建和谐 B.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 3 )第③段和第④段不能对调的理由是:________。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家有个“豆腐西施”
刘希
①母亲有一门打豆腐的好手艺。别人一斤干黄豆,只能打出两斤半的豆腐,母亲却能打出三斤有余。而且,她做出来的豆腐,香嫩爽滑,不嫩不老。我觉得母亲和鲁迅笔下那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很像,因此戏称她为“豆腐西施”。
②我们一家三兄妹,所有的学费及开销,都是母亲一手一手“磨”出来的。她以前做豆腐,是用很古老的石磨,将黄豆塞进石磨口里,加水用力转啊转,就成了豆汁,将豆汁烧开,用豆腐包过滤,用卤水点成豆腐,最后用石板压成形,一板板白白嫩嫩的豆腐,就大功告成。
③做豆腐是件很辛苦的事。母亲临睡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将黄豆清洗干净,除去杂粒,放进一个大缸里。凌晨四点,母亲准时起床,将泡好的黄豆放进石磨里磨。尽管母亲很是小心,不弄出任何声响,但磨子吱吱嘎嘎的声音,和烧豆汁时柴火噼里啪啦的声音,时常会惊扰我的梦。等我们六点半起床去上学,母亲的豆腐已经做好了。
④做好的豆腐,母亲要用箩筐担到村里挨家挨户地去卖。有时候卖不完,她还得多转几个村子。每天母亲回到家时,往往已是黄昏。母亲常年疾病缠身,但无人帮手,她仍得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泡豆、磨汁、滤渣、压形,她无怨无悔。
⑤我的记忆里,除了母亲疲惫的面容外,更难以忘怀的,是她的眼泪。那天清早,母亲刚出门,箩筐的绳子突然断掉,两筐刚出炉的滚烫的豆腐,就倾倒在了母亲的脚上。 她疼得“哇”的一声叫出来,眼里瞬间蓄满了泪水。那天,我刚好和母亲同路,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母亲哭得像个孩子,哽咽着,不成声。
⑥我搀扶起她,劝她说:“妈,以后会好的,等我考上大学了,我一定不让您这么辛苦了。”母亲怔怔地望着我,好半天,破涕为笑。母亲第一次那么早就回了家,还担着两筐沾了沙子的豆腐。母亲一路还唱起了她最爱的歌:“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正是冬天,沾了沙子的豆腐,母亲舍不得倒掉,冲洗干净,拌点小葱,便成了我们那一个月餐桌上的主菜。
⑦母亲常常教导我们,做人就要像豆腐,清清白白,一生都光明磊落。母亲也是这样做的。她的一生,其实就像豆腐,泡、磨、熬、挤、压,历经人生的艰难,历经岁月的洗礼。但现在儿孙在膝下承欢,个个都极尽孝道,母亲也算守得云开,见到晚年最美的风景,好不快乐。
⑧母亲的豆腐,每一块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选自2016年3月21日《羊城晚报》)
( 1 )文中的②③段与⑤⑥段描述了关于母亲的两个场景,请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①第③段划线内容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尽管母亲很是小心,不弄出任何声响,但磨子吱吱嘎嘎的声音,和烧豆汁时柴火噼里啪啦的声音,时常会惊扰我的梦。
②说说第⑤段划线句子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她疼得“哇”的一声叫出来,眼里瞬间蓄满了泪水。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动情的说:“我们做父母的其实特别希望孩子有帮父母做点事的举动或者想法,哪怕只是倒一杯水,扫一次地,我们心里都会感到特别的欣慰,甚至是特别的感动……”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时刻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⑤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