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刀把/把脉 糊弄/养家糊口 一哄而散/哄堂大笑 B: 灌溉/气概 泥淖/风姿绰约 齿颊生香/汗流浃背 C: 供给/供奉 呱唧/呱呱坠地 弹尽粮绝/弹丸之地 D: 高擎/提挈 杀戮/戮力同心 群英荟萃/猝不及防 |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贸然 春寒料峭 雾霭 雕粱画栋 B: 困厄 神采奕奕 推崇 和言悦色 C: 褴褛 饥肠漉漉 斡旋 自圆其说 D: 告罄 摧枯拉朽 藻饰 人情世故 |
3、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剽悍(biāo) 撺掇 睡眼惺忪(xīnɡ) 迫不急待B: 荣膺(yīnɡ) 诀别 强聒(ɡuō)不舍 一抔黄土 C: 和煦(xù) 澜语 长吁短叹(yū) 鳞次栉比 D: 寒噤(jìn) 慰籍 相形见绌(zhuó) 猝然长逝 |
4、 | 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因为,生命________,思想________,意志________。 ①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②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 ③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A: ②③①B: ③②① C: ①②③ D: ②①③ |
5、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 B: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C: 如今面对美味年夜饭,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之感,是富裕的生活让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吗? D: 会议要求全镇上下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各司其职,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晏子使楚(带领) 齐之习辞者也(言辞) 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 B: 齐人也,坐盗(同“座”) 避席对曰(座位) 谓左右曰(对……说) C: 为其来也(相当于“于”) 缚者何为者也(干,做) 生于淮北则为枳(变成) D: 酒酣(酒喝得正高兴) 吏二缚一人诣王(到) 寡人反取病焉(疾病) |
7、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删除“因为”) B: 《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把“描绘的”改为“描绘了”) C: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将“一连串”放到“事情”前) D: 佛山某校开展的“最美校园卫士”“感动你我他”评选活动,发扬了校园正气,倡导了校园新风。(“开展”改为“创办”) |
8、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回忆起爸爸年轻时的模样,无奈记忆太模糊,只能想起他给我做的手推圈、小手枪……等,那时爸爸是全家的依靠,现在爸爸需要我了。B: 陶行知先生在《儿童用书的选择标准》一文中提出,学生阅读的书分为两种:一种是“吃的书”,另一种是“用的书。” C: 近日,某图书馆开展“我有祖国 我爱母语”活动,表达对母语的尊重和热爱。 D: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
9、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 B: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C: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小说有《子夜》《林家铺子》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D: “五体投地”中的“五体”指双手、双膝和头;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八两”中“八两”即半斤;“点卯”一词因我国旧时政府机关在卯时查点到班人员而得来。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先生在古典研究上兀兀穷年,呕心沥血,鞭僻入里,但是懒于梳理,不修边幅。 B: 东北广袤的黑土上到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斑谰的山雕犹如精灵,迎着怪诞的狂风在原野上穿梭。 C: 浩浩汤汤的黄河九曲连环,奔腾不息,沿途的疆野见证了曾经战争的惨烈、中原的兴衰、朝代的更迭。 D: 娄空是一种雕刻技术,原本用在建筑上,后来时尚界用此表现针织或裁剪技术。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 )《龟虽寿》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 2 )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问/今是何世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后遂无问/津者 ( 2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 阡陌交通(交通运输) C: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 3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 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 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①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 )作者在本文中描写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
春(节选)
朱自清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 1 )第一段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春风?谁与我同行
严忠付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丫闻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上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选自沈阳出版社《海盗般的男孩》2003年4月版)
( 1 )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