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毕业多年之后,我非常高兴能够莅临母校,参加母校的百年校庆。 B: 小王向别人夸耀说:“我们班的语文老师,上起课旁征博引,信口开河,精彩纷呈。” C: 莉莉,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振作精神,胜利终归是你的。 D: 大会开始前,主持人提醒道:“为保持会场安静,诸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
2、 |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流浪地球》成为春节档第一口碑电影,荣膺票房榜首,这是导演郭帆带领团队在四年追梦路上不断奋斗的成果。 B: 自信是坚实的精神堡垒 , 不论面对何种困境都能让你坚强勇敢,永不退缩。 C: 2019年“3•15”晚会上曝光的辣条工厂苍蝇乱飞,原料脏乱不堪,观众无不义愤填膺。 D: 初三的中考复习阶段,妈妈总是苦心孤诣地劝我好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 |
3、 |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B: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 “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 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
4、 | 下面各组词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逊(xùn) 鬈发(quán) 庶出(sù) 长吁短叹(xǖ)B: 磬口(qìng) 鞺鞳(tāng) 胆怯(què) 互相轩(xuān)邈 C: 哂笑(shěn) 牟(móu)取 苋菜(xiàn) 浩浩汤汤(shāng) D: 荸荠(bì) 门楣(méi) 真谛(dì) 曝沙之鸟(pù) |
5、 |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蕃(多)B: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 不蔓不枝(长枝) D: 亭亭净植(种植) |
6、 |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中国! ①叱咤时代的风云 ②挣脱千年的羁绊 ③唤醒黎明的沉默 ④舞动大地的雄风 A: ④①③②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①④ D: ①③④② |
7、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 ②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皮肤一样; ③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④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⑤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A: ①⑤④②③ B: ②④①⑤③ C: ③①⑤②④ D: ③④②①⑤ |
8、 | 下面对课文《故乡》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安排情节,有条不紊地写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忆。 B: 这篇小说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当时农村凋敝、农民破产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贫苦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对他们不奋起抗争的强烈不满。 C: 文中“闰土”的着墨最多,因为“闰土”的命运就是当时广大贫苦劳动人民的命运,他的遭遇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 D: 文中多用对比的写作方法,如二十多年前后的闰土的对比、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等,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饱满。 |
9、 | 下列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以水的方式终于走过了丽江。(语序不当,应为“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B: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或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语意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C: 通过阳光体育锻炼,使同学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D: 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用词不当,“荣获”改为“评为”) |
10、 |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凝眸 仰慕 爱不释手 粗制烂造B: 引吭 飓风 正襟微坐 无地自容 C: 忧戚 侮篾 轻举忘动 养尊处优 D: 犀利 慷慨 相提并论 诚惶诚恐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 )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二)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释】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 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必先苦其心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色 C: 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终至一夫夜呼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3 )下列对(一)(二)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一)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二)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 (二)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 (一)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 (二)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 4 )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一)(二)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 |
炊烟
赵丰
①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炊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②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村就缺乏生气。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滚动,炊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屋的上空,拥抱那乳白色的晨雾。农人们扛着锄、牵着牛走出村庄,伴着鸡鸣、狗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缕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波辣子?”这时,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梁,农人们荷锄而归。
③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把这些东西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忆中乡村的影像。如果远离村子,就只剩下炊烟了。我在孤坐,仰躺,眺望炊烟和风的游戏。炊烟离开烟囱后,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炊烟在哪儿落脚,这是我所挂念的。我不知道诗人、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一直疑心陶渊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乡村生活,不然《桃花源记》为何没有描写炊烟的诗句?缺失了炊烟的桃花源,该是何等的落寞。
④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城市的风景虽然对于现代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无怪乎在乡村生活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嗅惯了鸡鸭畜禽的屎尿味,听惯了牛羊虫鸟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踏实和舒适。
⑤炊烟标志着平民意识。起码,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还有远古的想像。原始人发明了火,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文明”却滞留在了乡下。城里人早已开始用电取暖,做饭。液化气和煤气虽然也产生火,只是没有炊烟。乡野庄稼收获之后的秸秆、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成为生活在乡野之人烧火的原料。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炊烟在乡村仍然继续充当着风景的角色。既然这样,乡下人对炊烟的感情还会旷日持久。
⑥留恋着乡野炊烟的人,自然无法摆脱禁锢在身上的平民意识。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到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地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清洗被玷污了的灵魂。这种感情,既有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有一种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⑦我知道,留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 1 )作者在第③段中为什么提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米诺多蒂菲①
法布尔
夫妻双方在那么多的同类中间还能相互认出对方来吗?
有时候,各家住宅比邻而建。收集粮食的丈夫归来时会不会摸错了门,闯进他人家中去呢?在它外出寻食时,会不会在路上碰见一位待字闺中的散步女子,于是便忘了妻子的恩爱,准备离婚呢?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我已尽力在用下面这个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了。
有两对夫妇正在挖土建巢时被我挖了出来。我用针尖在它们鞘翅下部边缘做了无法抹去的记号,所以我能把它们区分开来。我随手把这四位分别放在一块有两拃深的沙土场地上。这样的土质一夜工夫就能挖出一口井来。在它们急需粮食的情况下,我就给它们弄一把羊粪放进去。我用一只瓦钵翻扣在场地上,既可防止它们逃逸又可遮阳,让它们安安静静地去沉思默想。
第二天,非常满意的答案出来了。场地上只有两个洞穴,两对夫妇如原先一样重新相聚在一起,都各自找到了自己的结发妻子。次日,我又做了第二次实验,然后又做了第三次实验,结果都一样:用针尖做了记号的一对在一个洞中,没做记号的另一对则在通道尽头的另一个洞穴里。
夫妇双方在我制造的混乱中仍旧能够认出对方来。它们相互间信守着山盟海誓,这在朝三暮四的昆虫界确实是一种难能可责的高尚品质。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注)①米诺多蒂菲:人们称一种体型较大,与地下打洞的昆虫血缘极其相近的黑色鞘翅目昆虫为米诺多蒂菲。
( 1 )阅读选文内容,填写探究记录单。探究记录单
提出问题:夫妻双方在那么多的同类中间还能相互认出对方来吗?
实验过程:________。
得出结论:________。
( 2 )根据阅读理解填空。从法布尔的探究案例中我们不但感受到了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还受到了文学趣味的感染。《昆虫记》的文学趣味主要来自于________;科普作品《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则有所不同,其文学趣味主要来自于________。
“风采”指人美好的仪表举止和精神风貌。对于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们来说,举止大方、个性鲜明、积极向上……都是动人的风采。个人有个人的风采,群体也有群体的风采,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展示少年风采的舞台。请以“少年风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字数在600﹣1000之间。④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