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茸毛 承诺nuò 纠葛gě 睡眼蒙眬 B: 弥mí散 脊jǐ椎 撩liāo起 疏疏朗朗 C: 端详 祈qǐ使 云汀dīng 筋jīn疲力尽 D: 撺掇duo 归省xǐng 贪婪lán 一筹莫展 |
2、 | 下列不属于记人散文的一项是( ) A: 鲁迅的《藤野先生》 B: 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 C: 朱德的《母亲的回忆》 D: 许地山的《落花生》 |
3、 |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要重视榜样的力量。 ②比如,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僵卧孤村”却“尚思为国戍轮台”,做梦都是“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我非常重视先圣先贤的榜样力量,通过鲜活形象传达中华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达再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坚持奋斗的精神品性。 ④如果学生能够学习这样的榜样、从小在心中树立这样的偶像,必然胸有大天地、大格局。 ⑤孩子成长需要榜样,以什么样的人为偶像,关系到人生道路的选择。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⑤③②④ C: ⑤③①②④ D: ③①②④⑤ |
4、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松因杀了西门庆被刺配孟州,孟州的小管营施恩厚待武松,武松后来帮助他从蒋门神手里夺回了快活林的店铺。 B: 亲情是暴风雨中的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阿廖沙在外祖母的爱与保护下成长为一个勇敢、充满爱心的人;在保尔遇到危险时,哥哥阿尔焦姆总会挺身而出。 C: 《格列佛游记》主要写了格列佛乘坐鹦鹉螺号冒险出海航行,因海难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等地的经历。 D: 永不言弃的精神值得敬佩鲁滨孙做了无数次试验,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成功做出了陶器;贝多芬双耳失聪,却不放弃理想,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
5、 |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将自己的情与志融于景中,情景交融。 B: 写景动静结合,“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静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动景。 C: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 D: 本诗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伟大的政治抱负和壮阔胸襟。 |
6、 | 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么精细,多么科学!完全是科学家的逻辑!”这句话中划线的词语,前一处为形容词,后一处为名词。 B: “我们在下午的会议学习文件 , 请把学习文件提前复印出来。”这句话中划线的短语,前一处为动宾短语,后一处为偏正短语。 C: “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她同情反感强烈”。 D: “读书写东西都是要干一辈子的事儿,养成了好习惯,不仅是个人的益处,对于社会生活和各项工作也大有益处。”这个二重复句第一层是因果关系。 |
7、 |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同学们处心积虑 , 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C: 五一黄金周期间,旖旎的西湖风光令国内外游人流连忘返。 D: 班会课上,他滔滔不绝 , 出众的口才令大家十分佩服。 |
8、 |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B: 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傅雷家书》中,他首先强调的就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C: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 《核舟记》选自由明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这篇文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
9、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凫水 诘难 获益匪浅 毛骨耸然B: 亵渎 讪笑 盛气凌人 消声匿迹 C: 彷徨 羁绊 锐不可当 张慌失措 D: 磐石 剽悍 引经据典 顶礼膜拜 |
10、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一项是 ( ) A: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B: 乔布斯的生活片断被无限放大,他的话受到人们的热捧,甚至“不要为别人而活’’这样的话也被一些年轻人断章取义 , 奉为“创业宝典”。 C: 春运人流尚未散去,在一些大城市火车站一带,一种屡试不爽的诈骗手法死灰复燃,愈演愈烈。 D: 期中考试后,老师展示了同学们的扫描版试卷,有些同学的卷面真是惨不忍睹 , 个别更是笔走龙蛇,看不清楚写的是什么。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以后一定好好练字。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 1 )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 )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周少从陈孟贤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 【注释】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援笔立就(完成)B: 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慢慢) C: 宽备言其状(详细) D: 饭之而去(给……饭吃) (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B: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C: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D: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②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 4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沈周的人物形象。 |
圆珠笔头的制造难度有多大
任志方
①圆珠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油性圆珠笔头的圆珠由黄铜、钢或者碳化钨制成;水性圆珠笔头的圆珠则采用不锈钢、硬质合金或氧化铝等材料制成。由这些材料制成的圆珠笔,要满足在同一个角度下,连续不断地书写800米且不出现断线的情况才算合格。
②其中,球珠用的碳化钨的硬度比钢的硬度高数倍,仅比金刚石的稍微差一点。其制造工艺和轴承滚珠的类同,主要是采用滚珠旋压成型技术,用钢丝冲剪,或成型锻压成小方块,再磨成圆珠,需要专用的滚珠凹模座,它的精度与旋压力、转速有关。
③这一产品真正的设计难点在于怎样把这么小的圆球,在极大的生产数量下,做到相同的尺寸。这里的高精度、高互换性是基于整个制造体系的严谨得到的。
④笔头的另外一部分,直径仅有2.3毫米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此前都长期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关键部位的尺寸精度要求在两微米之内,表面粗糙度要求为0.4微米,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也就是放小圆珠的地方,厚度仅有0.3毫米到0.4毫米。由于后期要进行高精度的加工,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
⑤圆珠笔头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由于笔头上不仅有小球珠,里面还有5条引导墨水的沟槽,生产加工中一个小小的偏差都会影响书写的流畅度和笔的使用寿命,笔尖的开口厚度不到0.1毫米,还要考虑到书写角度和压力,球珠与笔头、墨水沟槽位必须搭配得“天衣无缝”,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以来自瑞士公司的笔头一体化生产设备为例,生一产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20多道工序。
(摘自《齐鲁晚报》2017年1月12日 有删节)
( 1 )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一汤陈
①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②“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来的“八碗菜”。因花了心思,俗菜也做出了几分特色。陈八碗接手馆子时,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陈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
③一个月后,一天没两桌客,掌勺师傅也走了。陈八碗只得自己掌勺洗碗了。
④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刚好整个一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便脱口即说:“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瓜脸女子一噎,露齿道:“老板开玩笑呐。”“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
⑤瓜脸女子知道怎么一回事后,便往店门走去。她走了几步,又转过身子,跟陈八碗说:“老板,点菜!”“你,你吃饭”陈八碗有点意外。瓜脸女子点点头。陈八碗说:“看见了吧,你才是我的老板。”“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你老板今天开个张吧。”
⑥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瓜脸女子点了一份青椒炒肉,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炒好后,瓜脸女子说打包,拿回去给儿子吃。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来裕后街找份小工做一做。陈八碗一吁:“都不容易呵。”就在此时,八九个吃饭的客人嚷嚷闹闹走了进来。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上桌。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一张笑脸,嘴巴爽甜,便跟她说:“你是一个带财来的人。行,就在我店子做点事吧。不过,工钱只能拿人家店子的一半。等生意好了,我再跟你划线。”“好好好,谢谢老板!”第二天,瓜脸女子便来上班了。
⑦但接连几天的生意又不太好了。这天好容易才来了三四个客人。瓜脸女子在他们点菜时建议说:“我们店子的汤更是一绝,不妨点一个汤。”“什么汤?”有个胖男子问道。“鱼头汤。”“鱼头汤也算你店子一绝?哪个店子没鱼头汤?”“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
⑧陈八碗听到瓜脸女子这么一说,吃了一惊。客人倒是很乐意听到瓜脸女子这般说话,马上加了一份鱼头汤。不过客人结账时也没说什么,直接便把鱼头汤的账也给结了。
⑨客人走后,陈八碗跟瓜脸女子说:“做生意可不能这么说话。你今天算运气好。遇到一个不好说话的角色,这碗汤我得扣你的工资。”瓜脸女子笑道:“该扣就扣。”
⑩第二天中午,又来了十几个客人。带头的就是昨晚来吃饭的那个胖男子。他跟朋友说:“今天,我请你们喝鱼头汤。如果这鱼头汤算不上是裕后街最好喝的鱼头汤,我今天就把盆里的鱼骨头统统吞下去!”陈八碗一惊,又来了一个乱说话的人!
⑪但他感到意外的是,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还追加了一大盆,很快,店子里的生意好了起来。每拨客人第一个菜就是点鱼头汤。
陈八碗有点莫名其妙,这鱼头汤自己熬了那么多年,怎么突然招人喜欢上了?他尝了一口汤,惊呆了。这汤怎么比以前的好喝多了?鲜而不腻,回味无穷。呵,看来自己要走运了吧。
⑫很快,他跟瓜脸女子加工钱了。瓜脸女子笑道:“老板,您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
⑬第二年,陈八碗把店招牌换了,取名叫“一汤陈”。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
⑭这年冬,陈八碗上街买鱼头时滑了一跤,屁股上的骨头全裂开了,店子只好交给儿子打理。小老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理由就是一个,瓜脸女子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他又花大价钱找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当服务员。陈八碗一唏嘘,这店子他做不了主啦。
⑮几年后,瓜脸女子来找“一汤陈”店子。结果发现,店子不知什么时候倒闭了。她敲了半天门,才见陈八碗撑着拐杖把门打开。瓜脸女子称,她儿子刚考进北京城里读书,便想上门答谢老板前几年的帮助,又问:“怎么馆子不开了?”“妹子,你不晓得,我儿子一接手,生意就越做越差。你说奇怪不奇怪,你走后,这鱼头汤就没人喝了。我尝了一口,是不好喝了。我都把熬鱼头汤的方法一五一十传给了儿子,怎么汤就是不好喝了?”
⑯“老板,您还蒙在鼓里吧”瓜脸女子说,“现在,我不瞒您了。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地加了两味中药粉来,鱼汤才特别好喝。放心好了,我奶奶传给了我一个秘方,不仅好喝,还补身子。奶奶说过,帮人便是帮自己。”“天呐,原来是这样!”陈八碗才明白一切。
⑰没多久,“一汤陈”又开张了,老板换了,瓜脸女子做老板。不过,店名并没换。因为女老板也姓陈。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陈八碗说:“这行不行呢?”瓜脸女子爽朗地说:“有啥不行的?当年我最艰苦时,您收留了我。”
⑱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
(文/王琼华,有删改)
( 1 )瓜脸女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理解。有些物件里,会住着我们的灵魂,凝聚着我们的情感.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物件,让你真爱与不舍?旧书的扉页,木凳的纹理,老式的相机……或许藏着一个激起心底涟漪的故事。
请以“物件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