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杭州市萧山区城南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B: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 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什么。
D: 我们在心里由衷的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2、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狼/慰 候/机而动 日西山/利多销
B: 悖/蓬 眠/枯拉巧 巍然立/今为止
C: 包/道/街头堂大笑/一而起
D: 咳/洗 涩/人不倦 负顽抗/无独有
3、

阅读文段,选出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①。”(《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注】①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A: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更重要。
B: 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
C: “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道德修养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D: 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为,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博山的溶洞、淋漓湖,淄川的蒲松龄旧居,周村的古大街,都是淄博的旅游名片。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生命是什么?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还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
D: 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是我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B: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6、最先想要劫取生辰纲的有( )。
A: 晁盖
B: 刘唐
C: 杨志
D: 吴用
7、下列对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B: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一般认为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C: 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D: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B: 在贵重物品展览期间,如何防止贵重展品免遭盗窃或者抢劫,是组织者深感头痛的事。
C: 几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专家据此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大约60%左右。
D: 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确切还需要大大提高。
9、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青年时以师礼对待庞德公,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
B: 篝火晚会上掌声雷动,笑语连连,同学们聚在一起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C: 多宝佛塔的设计者真是别出心裁 , 建造的格局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D: 自“四个襄阳”活动开展以来,古城面貌焕然一新。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红军的报告。
B: 为了避免再犯错误,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C: 语言通顺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D: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填空。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 1 )这是一首哲理小诗。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 , 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的 , 把 比喻为培养花的“泪泉”,把 比喻为滋润花的“血雨”,生动贴切,发人深思。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课内外文言比较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自表后主》)

( 1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划分的停顿正确的一项( )

A: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
B: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
C: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
D: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
( 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此贞良死节之臣(悉:全,都)
B: 受命以来,夜忧叹(夙:晚上)
C: 随衣食,悉仰于官(随时:平时)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财(盈:丰盈,剩余)
( 3 )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 咨臣当世之事 提拔隐逸进贤良
C: 受任于败军际 臣死日,不使内有余帛
D: 兴复汉室,还旧都 不求闻达诸侯
( 4 )下面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以先帝刘备与后汉亲小人、远贤臣作对比,向后主进谏就该以先帝为榜样,这是诸葛亮进谏的核心所在。
B: 乙文诸葛亮叙述了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表明了自己竭忠尽智、不遗余力、不改变忠心的决心。
C: 乙两文中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中都提到“亲贤臣、远小人”。
D: 甲乙两文都表现了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质。
( 5 )翻译上面两段文字中的句子为现代汉语。
①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

遥远的椿树

陈奕纯

我已经9岁多了,仍然长得像六七岁的小孩子那么矮小,头发又黄又细又稀疏,和同龄人比起来很不起眼。我好想好想让自己长高,可是,我越想长高,身子就越像有根绳子往下拽一样,越是不往高长。

②我问母亲怎样才能长高,母亲说,这样吧,到今年的大年三十,人家都熬年儿,你早早睡下,等到大年初一天未明,你就快点儿起来,别说话,悄悄地到咱家那棵大椿树下,绕着椿树转三圈儿。

③我说,娘,咱家的大椿树长在晒谷场东头,四边儿空荡荡,我害怕,我不敢去。

④母亲说,你想长个子,就不能害怕,你绕着椿树转圈儿的时候要念:“椿树椿树你姓王,你发粗来我长长……你要正转,念一遍儿转一圈儿,转三圈儿念三遍儿,就行了。”……

⑤新年将近了,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父亲把鞭炮、豆腐、猪肉都买回来了,家里已经开始清理大大的锅台,要蒸过年的白馍和黑馍了。我的心仍然处在极度的不安和恐惧中,还在为转不转椿树而忧心忡忡。我心里明白,大年初一,一年只有一次,你在这一天的早上转了,你就有希望长高,如果你不转,错过这一天就错过大好机会了。并且母亲说,你想长个儿得自己去,人家没法代替你,你还不能让人知道,知道了就不灵了。

⑥这在我却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我无法面对黑暗,我最怕黎明前的黑。大年初一早上过了四更,五更前是最黑暗也是最奇幻的时候,我想也不是只有我们人类才过春节,神都会从天上或者什么地方下来了,来到了一家家供桌上,祖宗们也回来了,一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就像揣个小兔子一样“咚咚咚”跳个不停。

⑦但现实是,转不转三圈儿是你的事,你可以不转。长不长个子,不仅是你的事,也是大家的事,因为你长不高,外人会取笑你。

⑧我终于下定决心的时候,也就到了那年的年三十。除夕夜,我的父母都希望我们陪着爷爷熬年儿,我们要一个个跪下给爷爷奶奶磕头,爷爷笑眯眯地给我们发红包。大家都熬年儿,好像是越睡得晚越好。直到我们都撑不住了,才纷纷去睡觉。

⑨我心里有事,躺在床上睡不着,就在心里默默地背“椿树椿树你姓王……”直到进入梦乡。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听到村子里劈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来了,我从梦中惊醒,赶紧爬起来穿衣服。只见母亲已经起床,父亲把柏枝拿到院子中间,正在点亮小小的红蜡烛,哥哥早跑出去拾鞭炮了。我非常想出去拾鞭炮,那是一年最激动人心的事情,可是我不能去,我要去转椿树。

⑩因为大椿树在院子的前面,我必须赶紧往院子前面跑。这时候,院子里空无一人,只见供奉“天地全神”的小石桌上点着一根红烛,烛光一明一暗。这个时候天还是黑沉沉的,星星还在高远的天空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整座大院子里静穆神秘。院子里越静,我越恐惧,天又冷,我两手捂着耳朵,只往天上瞅了瞅,不敢再看别处,几乎是闭着眼睛摸到椿树下。

⑪我抱着大椿树,浑身发抖,我在心里告诉它说我来了。其实我心里什么也没想,想也想不到,大脑一片空白,然后开始转圈,边转边念:“椿树椿树你姓王,你发粗来我长长……”

⑫我忐忑惊慌地转了三圈儿后,拔腿就往屋子里跑,我的脚趾头碰到了脚后跟,觉得有什么东西,如细软的藤在搂抱我的腰,又觉得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摸我的头,撵我的肩膀,我吓得头皮发炸,嘴唇直哆嗦。

⑬母亲正在和饺子面,她看见我慌里慌张跑回来,也不问我。我哆嗦说:“娘,我去转椿树了,我照你说的做了。”母亲一听,笑得抿不住嘴,我不知道她究竟笑什么。

⑭这个时候,村里鞭炮齐鸣,公鸡也一个劲儿地啼叫,此起彼伏,整个村庄都沸腾起来了。我想,我的哥哥在村子里已经跑了好多家了吧,他的上衣口袋里已经装满小鞭小炮了吧,我心里好急。我多么渴望踩着厚厚的炮屑,闻着炮花香和柏枝香,拾到那带着长长灰色小炮捻儿的红红的鞭炮啊。

⑮想到这里,我像箭一般冲出家门,冲进黑暗里,向着村里鞭炮声最集中的地方跑去,几乎奔跑了半个村子,直至看到兴奋的男孩女孩弯腰捡着“哑巴”的小鞭炮,沉浸在收获的喜悦里。我跟着我的哥哥和村里一群小伙伴,风风火火跑到每一家家里门外拾鞭炮,早已忘记了转椿树的苦恼。

⑯转眼,转椿树的日子,已经过去得相当久远了,可那棵椿树,一直那么深刻地留在心间。想到那椿树,就想到母亲,想到她让我转椿树时的神秘。我常想,今天的我虽算不上十分魁伟高大,但也决不矮小,是不是因为转椿树才长高的呢?于是又常常看到母亲那悄然抿着嘴、微妙的笑,又觉得那笑里藏着多么好笑的、逗弄的故事。到好久我才看懂了母亲的笑,其实,椿树哪里管得了我的个儿,母亲是借着椿树让我的胆子长大,让我的身体长高、心灵长熟,只要我的意识里自己长高了,我的个儿才能够往高长……

⑰那椿树,它就在我那时的日子里,在母亲的日子里,在一家人的日子里。它目睹着我们的欢乐与忧伤,它祈祷着我们的平安与吉祥,就如大年夜给爷爷磕头,给个红包,预示压住岁、包住福一样,我转椿树,是向椿树讨个福乐!

⑱椿树,什么时候想到它,就想到葳蕤的绿绿的湿润润的村庄,想到那一庄子的人,想到老家那小院子,想到那一家子人。椿树,它就是故乡,它在心间,故乡就永远在那里……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20年3期,有删改)

( 1 )文章以“转椿树”为核心事件展开叙述,结合原文按要求填空。

事件

“我”的感情

起因

害怕

经过

“我”克服困难与诱惑,按照母亲教的方法转椿树

结果


( 2 )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已经9岁多了,仍然长得像六七岁的小孩子那么矮小,头发稀疏,和同龄人比起来很不起眼。

②我两手捂着耳朵,只往天上瞅了瞅,不敢再看别处,几乎是闭着眼睛到椿树下。

( 3 )文章用儿童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有何好处?
( 4 )简析文章最后两段的作用。

阅读《京城戏迷》,完成后面小题。

京城戏迷

①在北京人当中,有不少人喜欢京剧,因而也形成了众多的戏迷、票友。在胡同大院里,常有一些人打开收音机听着京剧唱段;在公园,也常有一些人围着拉胡琴的唱上几段;至于说早晨在故宫城墙下吊嗓子的人,那就更多了。

②北京城的戏迷如此之多,实在令人兴叹。在众多的戏迷中,老人无疑是多数,但也有不少的年轻人;有男的,也有不少女的。这些人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熟悉不熟悉,只要是聊戏、唱戏,就都很亲热地聚在一起。胡琴一响,立马有人唱了起来。

③细研究这些戏迷,还真挺有意思。这些人都喜好京剧,笔者曾接触过不少唱戏水平相当高的戏迷,他们对京剧的痴迷程度,可以说是“深了去了”。

④邻居杨大叔,长得人高体阔,浓眉大眼,一看就是个唱花脸的材料。他在电车公司上班,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唱戏上。傍晚时分,从他家的院里经常传出他唱戏的声音。小时候到他家去玩,看见屋里摆着不少唱戏的家伙什儿:胡琴、刀、枪、剑等,还有扮相用的戏装、头盔、胡子。看着新鲜,我们就拿过来玩。有一次正在舞刀耍剑玩得兴头儿上,杨大叔推门回来了,见此情景一阵大怒。过后他又一件一件仔细收拾好,并嘱咐说“以后不准再动”。

⑤邻居们对我们说,杨大叔是个戏迷,在公司里经常参加演出,你们看看他家墙上挂的照片,有不少是他的剧照呢!我们几个蹑手蹑脚走到镜框前仔细一看,果然是杨大叔。但见他身着戏装,手持一杆长枪,背后插着四面旗子,威武得很。他很愿意和大家聊天儿,可聊着聊着就聊起戏来了。聊到兴奋处,杨大叔还唱上一段,引得街坊四邻拍手叫好。

⑥京城这些戏迷,还都多少有点学问。在南城天桥附近,有位叫“二爷”的人,他可是个圈里有名的戏迷。小时候他就一直在长安剧场听“蹭戏”,金少山、梅兰芳、谭富英这些人的戏,他可没少听。现如今他退休了.时间充裕了,更是一门心思用在京剧上了。他每天上午都到公园与戏迷们会合,在大家的撺掇下,时不时地唱上几段。拿手的是唱老生,有时也反串青衣,嗓音不错,有腔有味。

⑦与“二爷”聊天,从来就离不开这戏。比如说这看戏,他可有说法。过去北京人到戏园子里去不说“看戏”,而是说“听戏”。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北京的旧戏园子是由茶楼演变而来的。舞台下面就是茶桌,坐在茶桌旁的观众都是脸对脸地喝茶,耳朵却向着舞台听戏。到了精彩要紧之处,观众才会转过头去专注地看台上的表演。

⑧再如这听戏的学问,“二爷”说,听戏不能光听热闹,只有胸中有了涵养才能听出门道。他以自己为例,当年为听懂戏,在古诗文和历史知识上还真下了不小的功夫。他说,这么做是为了钻研京戏,京戏博大精深,不懂历史文化不行。正因为如此,在戏迷聚会聊天时,“二爷”能在关键处讲上一两句要紧的话,博得个“有学问的人”之美誉。

⑨“二爷”对京剧爱得很深,不仅自己喜欢,还经常动员别人去听戏。有位朋友联系自己的感受说,前几年到国外工作一段时间,临走时“二爷”对他讲:“我敢说,你会有一天想起京戏来,可又听不着,浑身上下都不自在。”听了这话他笑了笑,不以为然。没想到在海外没多长时间,还真琢磨出“二爷”这番话的意思来。您还别说,那感觉还真是如“二爷”说的那样。

⑩北京城的戏迷,爱戏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一天不听戏或者不唱戏,就觉得难受。近年来,有关部门专门为戏迷们组织了不少的活动,使他们的戏瘾得以释放、才华得以发挥。至于说各大公园里的戏摊儿,更日益红火,琴声清脆,唱腔高亢,给那公园平添了更多的乐趣。您还别说,要是没那唱戏声,公园里还显得冷清呢!(有删改)

( 1 )简要概括作者对“京城戏迷”特点的几点认识。

( 2 )说说文章第⑩段“您还别说,要是没那唱戏声,公园里还显得冷清呢!”这一画线句的作用。

( 3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探索京城戏迷多的原因;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个有关当前传承京剧文化所面临的问题。

【链接材料一】

要问戏摊儿为什么这么火?这话就长了。早在清末,京剧就在北京城风靡。民国时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更不得了。戏园子一开锣,人挤得满满的。戏迷上不了戏台唱戏,就自发地聚在一起自拉自唱,过过戏瘾。不少戏迷大早晨起来,到故宫城墙底下吊嗓子。“咿——咿——咿”“啊——啊——啊”地喊个没完。要是刚学了段新戏,唱得有点谱儿了,赶紧让戏迷们听。“哎,您听听我这口儿,怎么样?”说着,就唱了起来,直到叫好为止。

【链接材料二】

《北京市地方初级中学选修课程京剧教材》已由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整套教材覆盖初一至初三年级,由《看得见的京剧》《听得懂的京剧》《学得会的京剧》三册组成。这套教材于2015年9月在丰台区初一新生中率先使用,这表明京剧正式走进学生的课堂。“京剧是国粹,涉及的艺术门类很多。如何能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瑰宝,是教材编写的一个基调。”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以“我还是有潜力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写作中最好用上恰当的描写手法或修辞方法,以表达自己真切的体验与独特的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回忆不该拥有的回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