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仁寿华达高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蓦地 乔装打扮 如诟如詈
B: 愚蠢 殚智竭力 忘恩负义
C: 趔趄 后换无穷 人生鼎沸
D: 邋遢 不速之客 晴天霹雳
2、下列各组词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拮据 雄辨 无精打彩 红妆素裹 目不暇接
B: 瑟索 安祥 奋不顾身 挖心搜胆 谈笑风生
C: 陨落 扶掖 舐犊之情 起承转合 各行其是
D: 愕然 抽噎 笑逐颜开 断章取意 九宵云外
3、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诗的一种体裁。
B: 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 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悲悯情怀。
D: 全诗将记叙、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4、

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学雷锋小组”定于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去孤儿院慰问。组长王丽让张红把这件事转达给小组其他同学,并让她尽可能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此次活动。用五晚上,张红打电话通知了小组其他成员。

A: 张红对周亮说:“你不是一直想入团吗,我现在就给你个机会。本周日上午十点去孤儿院慰问,希望你参加并好好表现。”
B: 张红对李爽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这既是一次公益活动,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参加吧!”
C: 张红对王明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要去孤儿院慰问小朋友。我看休平时愣头愣脑,笨手笨脚,要不你就别参加了!”
D: 张红对赵鹏说:“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时参加!”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就这点成就,却显得目空一切 , 未免像井底之蛙,徒惹人笑。
B: 在“我为学校添光彩”演讲比赛中,我班彭江明演讲内容观点鲜明,语言通俗明白、生动流畅,声音洪亮,震耳欲聋 , 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C: 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 , 获得冠军。
D: 世上有一种情最伟大,就算斗转星移、海枯石烂也不动摇,这便是亲情。
6、《水浒传》中有个名叫李鬼冒充谁而被当作造假的代名词( )。
A: 李逵
B: 林冲
C: 李俊
D: 秦明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

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鹜

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A: ②④①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①②④③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宋代文学家
B: 《孟子》——儒家经典
C: 寒舍——属于谦
D: 吴用——沂岭杀四虎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坚决执行《教育法》,认真学习《教育法》。
B: 对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大家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C: 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能想象不出的。
D: 火海救人英雄王锋的壮举,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激奋中受到教育。
10、对下列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了这本书,从中明白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句首加上“我”)
B: 老师多次反复给我们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在“安全”的后面加上“工作”)
C: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把“水平”改为“能力”)
D: 刘敏和李想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把第二个“他”和“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阅读。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蒋春霖①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②。化了浮萍③也是愁,莫④向天涯去。

(注释)①蒋春霖:晚清词人,一生落拓潦倒,其词多感伤之音。②飞絮:指柳絮。③ 浮萍:传说柳絮入水化为浮萍。④莫:不要。

( 1 )词的上片通过“阴雨”“________”的意象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 2 )词的下片借对柳絮遭遇的慨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后面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 1 )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
①香远清 ( ) ②亭亭净( )

( 2 )翻译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3 )【甲】文用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 4 )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丝路明珠﹣﹣喀什

刘小方

①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远离海洋、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喀什,是内陆干旱和极端干旱的典型区域,热浪里孤独的行者身影、茫茫戈壁中蜿蜒远去的碛道、瀚海沙漠中响起的驼铃等的确是前往喀什的常见景观;但事实上,绿意盎然的林木、波光粼粼的湖泊、水鸟栖息芦苇丛生的湿地、奔腾交错的河流同样也是喀什的风貌。

②越是靠近人烟辐辏的市镇,绿的面积与浓度就越大越高。喀什噶尔河自帕米尔高原而来,从西南向东穿越喀什境内,平均河宽40米,滋润和哺育了乌恰、疏勒、伽师等多个绿洲。叶尔羌河从东北的喀喇昆仑山山口而来,向西流经喀什并形成许多分支,浇灌出全疆最大的叶尔羌绿洲群。除此之外,还有提孜那甫河、克孜勒河、盖孜河、库山河、吐曼河等十余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在喀什大地上纵横流淌,区域内河水年径流量相当于黄河流量的六分之一。喀什,这个丝路上曾经最重要的国际商埠,正是因为诸水的环绕,才能延续千年的文明与传奇,并将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华丽转身,成为联通中亚、沟通世界的桥头堡。

③有水就有生命,冰川融雪所成之河在喀什干涸的大地上蜿蜒流淌。聪慧的先民们用淋洗土壤的方式排除戈壁盐碱地的盐碱,他们用砍土镘、箩筐等简陋农具,肩挑背扛地在盐碱地上开挖数百千米的排灌系统,用数年时间将盐碱地开垦成数万亩耕地,形成连片绿洲。

④100多年前,来到喀什的英国人斯坦因就曾惊叹于喀什人利用河水开垦浇灌出的大片绿洲:“因为气候干燥,所有这些沙漠田地之上的形态都呈现一种显著的整齐性,无论在任何地带,行人到处可以看到同样的小麦、玉米和棉田,微呈台状以便灌溉,同样的曲折小道,两旁植着白杨垂柳,同样的园亭或者果圃,出产和欧洲相同的丰富果品,足以诱致行人。”现在,没过人头的玉米田、齐腰深的棉花地、望也望不到边的西瓜田在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下更加宽广。但要知道的是,与内地河流相比,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的来水特点,每年6~9月洪水期的径流量占到年径流量的60%~80%,此时水位涨落急剧,昼夜变化明显,水势凶猛难以驾驭,经常发生冲溃堤坝、冲毁农田的洪灾。干渴缺水的同时还得防洪抗洪,听上去匪夷所思,但这正是喀什人千百年来与水共生的真实写照。

⑤就此,斯坦因认为,“在那种分外干燥的区域里,因为气候的情形,只容许比较大的团体靠着组织极严密的灌溉制度才能生存,这种依靠秩序统治的定居民族特别适宜吸收和传达从远东以及西方来的文化力量”。原来,在这个干旱的大地角落,对水的利用不仅是城市灵动之景,还关乎生存,更关乎文明的存续。

( 1 )喀什成为“丝路明珠”的原因是什么?

( 2 )②段中的划线词是喻体。他的本体是什么?这样的修辞在剧中有何作用?

( 3 )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结合本段相关内容,说说它的作用。

( 4 )把下面的语句放回到文章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烈日当空,在喀什郊外的绿洲行进,随时都能与甜美的瓜果相遇:西瓜个大味美,哈密瓜皮薄肉厚,桃子肥大多汁,干涩的环境里孕育出如此甜美的瓜果,不能不让人慨叹造物主的神奇,不能不让人感恩于这高山流水赋予的智慧与灵性

A: 1段后
B: 2段后
C: 3段后
D: 4段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 1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人物

事件

心理反映

女儿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爸爸想教育女儿

爸爸

捡回瓶子

女儿①________

女儿

②________

爸爸惭愧


( 2 )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 3 )第⑦段中划线的短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 4 )赏析下面句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 5 )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匆匆,十二三岁的我们已经走进花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拼搏,少了一份幻想;多了一份感恩,少了一份淡漠;多了一份关爱,少了一份自私;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来来延伸。

请以“今天,我多了一份_______”为题,请先补充题目,使题目完整,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叙述清楚,中心明确,感情真挚,字迹工整;④500字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早知如此-宁不相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