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法国作家雨果,文中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忿怒第谴责了侵略者掠夺圆明园的行径。B: 《桃花源记》一文中虚构了“世外桃源”这个故事,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 C: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社戏》和《背影》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D: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新闻,它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 |
2、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阿拉伯文书法遐迩世界,除一般文字书法外,更以用文字构成各种优美苍劲的图案著称于世。B: 在暑假里,我大略地涉猎了一些史学著作,对撰写学术论文大有帮助。 C: 申大夫的“申氏医学理论”和实践,正逐步被有识之士所器重。 D: 他从不追求个人的钱财,也不觊觎高官的权位。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 展览会上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C: 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暴怒无常 , 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D: 下午同学们把校园里各个角落都清理了,整个校园到处是不毛之地。 |
4、 |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在“风暴中偏航”又于“麦田里获救”,“孤身救舰队”后又“奇招灭火灾”.他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刚毅勇敢的航海家。B: “守株待兔”“龟兔赛跑”“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都出自《伊索寓言》.这些寓言既散发 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C: 《海底两万里》中“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等情节惊险离奇,极富幻想,读来引人入胜,如临其境。 D: 鲁智深三拳就打死了恶霸郑屠,为了避免官司,他一边骂郑屠诈死,一边拔腿就走.这些情节表现了鲁智深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 |
5、 | 下面有关佛教故事的画卷是( ) A: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 张僧繇的“梁武帝像” C: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D: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
6、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曹先生被阮明告发,携全家逃到上海避难,临行匆忙没有顾上安排祥子,致使祥子遇上逮捕曹先生却扑空的侦探,被敲诈走辛苦攒的30来块钱。 B: 格列佛历险的第一个地方是小人国利立浦特。小人国的人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工匠,制造了一个长七英尺、宽四英尺、有二十个轮子的木架。 C: 《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形象,108将大都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嫉恶如仇的鲁智深、艺高胆大的武松、直爽率真的吴用、足智多谋的李逵等。 D: “有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在最前面飞快地走着,他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衣服,胡子是赤金色的,长着一个鸟嘴鼻子和一对绿莹莹的小眼睛。”这句话描写的是阿廖沙的外祖父。 |
7、 | 下面词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 A: 磐石 群蚁排崖 人迹罕至 呕心沥血B: 典藉 和蔼可亲 目光炯炯 义愤填鹰 C: 澜言 鞠躬尽悴 锋芒毕露 潜心惯注 D: 木屐 九曲联环 妇孺皆知 一拍即和 |
8、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实现梦想而言,今天最重要。今天是你搬来的砖石,虽然不足道,________;今天是你栽下的树苗,虽然不伟岸,________;今天是你写下的片段,虽然不完整,________。请你珍惜今天,用今天的积淀成就明天的梦想! A: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B: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C: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D: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明小长假,高速公路又迎来了拥堵高峰,让人毫发不爽。 B: 当代作家毕淑敏的小说《一厘米》的结尾别出心裁 , 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C: 灯光戛然而止 , 舞台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她空灵的歌声却悠悠传来。 D: 电影《红海行动》放映以来,获得广泛的关注与好评被认为是难得的精品,口碑甚嚣尘上。 |
10、 | 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C: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D: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体裁是小说。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1 )诗中的“登高”一词能让你想到此诗应写于传统节日“________”?( 2 )请你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所表现的情感与画面描述出来。 |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问题。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①徙知徐州 ________ ②轼诣武卫营 ________ ③使官吏分堵以守 ________ ④卒全其城 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廷从之 B: 菊之爱 (《爱莲说》) C: 是吾剑之所从坠 (《刻舟求剑》) D: 至之市 (《郑人买履》) (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各划一处朗读停顿。 ①泛 于 梁 山 泊 ②太 守 犹 不 避 涂 潦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5 )你从本文看出苏轼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
读书,是一阵春雨唤醒一朵花
李 娟
在云南的丽江古城遇见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天雨流芳。这是纳西族的语言,翻译成汉语就是:去读书吧。多美!
是的,上苍托先生转交给学生一把钥匙,一把打开书房、教室、眼界、心扉的钥匙:读书。读书,一件事,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也成就一个人的一生。
在如今的电子媒介时代,人对纸质书籍的阅读渐渐减少了。然而,抚摸一本书,不仅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春日的午后,在温暖的阳光下翻开一本好书,那些文字不端架子,行云流水,如云端紫燕。好书如香茗,芬芳醇厚,意味悠长。此刻,你就沉浸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如和一位智慧、美好的朋友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那一刻,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好书如知己。当你和书中的人一见倾心,不禁要如此感叹。仿佛你心底埋藏多年的话,作者替你说了出来,清丽典雅,字字生香。你们在时光深处相遇的一瞬间,灵魂摇曳,情投意合。那些文字,不仅忧郁而且明亮,不仅沉静而且飞扬,不仅犀利而且温暖,不仅理性而且唯美。
读大家的文字,觉得他的心就是一把紫砂壶,他们把文字养在心里,不论怎样平凡的琐事,养在这把紫砂壶里,倒出来的“茶”都是有茶香的。是啊,好文字当然是有香味的。所以,真正的好文字如春风拂面,雨中红莲,也是雪落梅花,暗香盈盈。他们充盈着诗意的诉说,纯粹的灵魂,清洁的思想。她洗去世间弥漫的尘埃,给灵魂以洁净和安然。
好书,从来都是要静静阅读,慢慢欣赏的,而不是在网络上匆匆浏览。因为,网络阅读没有纸质阅读的质感和温度,也没有灵魂,更没有内心的安宁。网络阅读仿佛一个急着赶路的人,步履匆匆,行色慌张,这样的阅读是浏览和观光,是走马观花。可是,我们匆忙的脚步,焦灼的心到底在追逐什么?一切都是因为“快”,一个“快”让阅读的美好意味尽失。那么,不要走得太过匆忙,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读得慢一点,等待灵魂慢慢跟上来。更不能忘记,在书中采集生活的美好,这是你我热爱生活的理由和依据。
真正的阅读是灵魂的阅读,留出让读者思考、遐想、回味的空间。真正的好文字也处处留白,如一幅水墨丹青。只有胸中有山水的人,才懂得留白之美。
清代的张潮这样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读书与月亮竟有着这样的渊源,不同的人生阅历、坎坷、磨砺,从书中领悟到的深浅和道理皆不相同,而好书从来都是一轮明月,它夜夜自天空洒下盈盈光芒,铺满尘世的每一个空间,滋养心灵的角落。读书达到这样的境界,也将人生活得如此清明而透彻。
冬夜坐对一窗雪,如同坐对一卷书。窗外,是孙康夜读的皑皑映雪,屋内的人手捧一卷书。雪夜里学学古人,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清茶香茗,万物寂静之夜,听雪落寒窗。煮酒、品茗、读书,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美好的事吗?
好书如同芳邻。它陪伴你,滋养你,慢慢成长。你从书的世界感知生命的愉悦,精神的光亮,灵魂的静美。那些优雅的文字,传达世间美好的一切:智慧,良知,悲悯,至善,信仰,理想和爱。似水流年里,唯有他们,能活过时间和未来。
读书,也能培养一个人的审美观和人生观。每个人自幼要有一颗审视美好的心灵,分得清美和丑,善与恶。而如今的人,审视美的能力和意识正在悄悄丧失,而审视丑的好奇和猎奇心却比比皆是。尼采说:“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也变成怪兽。”是的,你的心若简单,世界就简单。你的心若美好,世界就美好。因为,一个人的审美观何尝不是一个人的世界观?
当你捧书阅读的一瞬,连世界都安静了下来,上苍微笑着俯视着你,俯视着向善向美的一颗心。自幼与好书为邻的人,养成良好的阅读品位和阅读习惯。一个人的阅读品位的高低,也决定了他视野和思想的高低。
那么,读书不要想着实用,也不要有功利心。读书只是谋心,只是为了自身的修养。邂逅一本好书,如同邂逅一个善美之人,一颗善美之心。那么,读最美的文字,养一颗洁净的心,做最真的人。
读书,原来是一阵春雨唤醒一朵花,是一阵风吹醒一片云,是一颗心灵去唤醒另一颗心灵。
( 1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叙写在云南丽江遇见一块石碑的事情?①所以,真正的好文字如春风拂面,雨中红莲,也是雪落梅花,暗香盈盈。(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真正的好文字也处处留白,如一幅水墨丹青。只有胸中有山水的人,才懂得留白之美。 (结合原文,理解句中“留白”的含义)
( 4 )对于时下流行的“网络阅读”,文中的观点是什么?写“网络阅读”的用意何在?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欣然起行________
②月色入户________
③是日更定矣________
④上下一白________
( 2 )下列划线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5 )请比较两文中画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宋濂少时家贫嗜学,历尽艰辛,终于学业有成;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在被排挤、嘲笑、打击中不绝望不沉沦,最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海伦·凯勒,一个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摸索的少女,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正由于生命里程中有困境,我们变得更坚强;正由于成长道路上无捷径,我们走得更坚实。
请以“成长路上无捷径”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文章。语句通顺,中心突出,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