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苏州市昆山市秀峰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文秀360天带领80余户群众脱离贫困,在平凡岗位上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句中几个加点的词都是动词。
B: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杏花雨”指春雨,“杨柳风”指春风。
C: “狭隘、卑鄙、凶狠、损人利己”都是贬义词。
D: 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通常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B: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C: 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 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双手合十祈祷开幕式当天别下雨已经被很多人熟记。
3、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妈妈就像成长中的阳光和雨露,用爱和汗水哺育我们长大,母爱让我们刻骨铭心
B: 食用油污染事件再次警示我们:如果食品安全不能警钟长鸣,建立长效机制,我们还会重蹈覆辙 , 悲剧还会重演。
C: 这位专家的精彩演讲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听众都对他强聒不舍的发言震撼了。
D: 有些报纸为了哗众取宠的需要,故意断章取义地截取采访记录,造成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写诗,还要注意节奏,诗歌的节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写诗,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令人难忘。

③诗歌是情感的抒发。

④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⑤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了诗的模样了;如果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就有诗的味道了。


A: ④②①⑤③
B: ⑤④②①③
C: ③②①⑤④
D: ③⑤④②①
5、

下列标点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段时间,为国捐躯的烈士: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遭到无端调侃和曲解,这是个别人罔顾史实、臆想战争的结果,是对历史的歪曲。
B: 对于2015年元旦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我们不仅要反思安全事件发生时当事者应该怎么做,还应反思安全危机发生前管理者做了什么?
C: 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篇章,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 当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的。
6、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花技招展 人声鼎沸 睫毛 祷告
B: 各得其所 人迹罕至 分歧 诀别
C: 抖擞精神 顷盆瓢泼 憔悴 喉咙
D: 淅淅沥沥 浑为一谈 瘫痪 敧斜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教育部采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措施,做好课后服务工作,解决了“三点半难题”。
B: 小周来到百色市旅游风景示范区,游览了靖西古龙山峡谷群、西林宫保府等风景点。
C: 《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电影,对于广大青少年十分熟悉,该影片引来无数点赞。
D: 今年,我市新增“百色山茶油”“隆林板栗”“德保山楂”三个现代特色农业产品。
8、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些怪石嶙峋、犬牙交错,高崖生木,岩上落花,错落掩映,俯仰生姿 , 都可成为美景。
B: 平庸者有时看不见山,攀登者永远胸中有丘壑
C: 他由于长途跋涉地走了一千米路,早已疲惫不堪了。
D: 桃花开了,前来人工湖畔观赏的人络绎不绝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B: 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
C: 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D: “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10、( )的幼虫都有一种惊人的本领,那就是使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
A: 萤火虫
B: 黄蜂
C: 园蛛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欣赏。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 )的景色,是从水面初平、( )( )等词语透露出来这一特点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牧传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於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①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②,破东胡③,降林胡④,单于奔走。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注】①彀者:善于射箭的人。②襜褴:部族名,在代地北面。③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是后世乌桓、鲜卑族的祖先。④林胡:部族名,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节选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标题为编者所拟)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如数岁,亦不亡失(这样)
B: 于是乃选车得千三百乘(全、都)
C: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管理)
D: 赵王李牧(责备)
( 2 )给文章中加横线句子断句。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②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 4 )最后李牧为什么能“破杀匈奴十余万骑”?请结合材料,分点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 1 )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________。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________。

( 2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 3 )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 邓稼先 吴王夫差 刘禅 司马迁

( 4 )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
阅读《清水麻鞋》,完成下面小题。

清水麻鞋

秦岭

①一直想脚穿麻鞋,与时光一起走走。那脚印,该是另一番样子吧。

②在天水城求学时,我隔三差五就要蹭几趟新华书店。某天,突然发现书店一侧的土特产市场冒出了一家出售清水麻鞋的摊位。摆摊的少年不仅脚空麻鞋,手里还捧着一部世界名著,眼睛一眨不眨地盯在书页上。一聊方知,少年来自清水,家中贫困,全靠母亲编麻鞋为生。为了卖他价,他只好辍学到天水租房卖鞋。他告诉我,清水麻木鞋自古有名,当年杜甫写过“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于右任途经清水时写过《清水麻鞋歌》,吉鸿昌在天水举办武术大赛时,奖品就是清水麻鞋……那一刻,我眼前的麻鞋似乎不是麻鞋了,而是蓄满远古哨音的鸽子,是写满文化符号的信笺,是充满五谷味道的炊烟。

③蓬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稚气未脱的脸。少年也就十三四岁。

④“大哥,您买一双吧!”少年的热切期待像透明的火焰。“买,一定买!”我说。

⑤少年蹲下身子,不厌其烦地帮我试穿了至少五六双麻鞋。一问价钱,每双四元,我顿时窘红了脸。这价钱在当年至少可以买三部小说的。为表示歉意,我主动把新买的一本书借给他。几天后,他还我的书多了一层用旧报纸折的书皮。“大哥,您是第一个给我借书的人。很想送您一双麻鞋,可我……送不起……”泪花在他的眼睛里打旋儿,但没有滴下来。我没见过这样的泪,对!清清如水、如水清清的那种,照得见麻鞋和大地。

⑥终于走进清水,是我参加工作以后。古老、清澈的牛头河两岸荡漾着一层层碧波绿浪,那便是茂密、修长的麻汇成的无边海洋。县城的一家店铺里,几位正在编麻鞋的大姐配合默契,有的盘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帮,有的缠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带,有的勾扎鞋穗。那细柔的麻线、麻绳、麻辫在他们手中如白练飞舞。柜台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对我发出久违的呼唤。

⑦可是,时过经年,我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与时尚。麻鞋再好,似乎已沦为不入流的黑白照片。儿时有关麻鞋的梦想像蒸气散尽的一口老锅,只剩锅底的一片清凉。我并没买麻鞋,但没忘打听当年那个少年。大姐说:“连个名字都没有,咋找哩?那一茬人,都外出打工了。”说话间,柜台上的麻鞋居然被游客抢购一空。一位来自江南的老者感叹:“我找了半辈子麻鞋,没想会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永远是最时尚的。”

⑧时光荏苒。我在几千里之外的天津落脚后,某天应邀赴四川参加一个老乡茶话会,主持活动的是一位甘肃籍成功人士,身着传统直领对襟真丝汉服。我意外发现,他居然脚穿一双麻鞋。“先生脚下,可是清水麻鞋?”我试探了一下。“大哥好眼力!我想告诉您的是,您是我特意安排邀请的嘉宾。”

⑨他,正是当年那个卖麻鞋的少年。他告诉我,甘肃人下四川,真正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可穿上母亲编的清水麻鞋,他发现不管多难的路,都可以走一走的。“那年去清水,我曾打听过您哩。”我感叹。“可归根到底,是我找到了大哥您啊。”

⑩那天,他特意送我一双崭新的清水麻鞋。鞋盒上书有于右任的《清水麻鞋歌》:“老农自矜麻鞋好,并谓麻鞋制作巧。闻客明日西南行,愿助轻足赴蜀道。”飞回天津的当天,我就穿上了清水麻鞋,一抬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与“清水麻鞋”相逢的三段经历。
( 2 )结合语境,品析第②段画线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摆摊的少年不仅脚穿麻鞋,手里还着一部世界名著,眼睛一眨不眨地在书页上。

(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②段中,引用杜甫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清水麻鞋的历史悠久。
B: 第③段中,“蓬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既写了少年的样子,也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C: 第⑤段中,少年“泪花在他的眼睛里打旋儿”,表明少年因为贫穷而悲伤,他立志要通过卖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D: 第⑦段中,“麻鞋再好,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似乎”二字不可缺少,这既为下文再见麻鞋埋下伏笔,也含蓄地写出了作者心中难以割含那份“麻鞋情结”。
E: 本文以麻鞋为线索,拾取了匆匆岁月中的点点感慨,揭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真情。
( 4 )联系全文,分析第⑩段中“一拍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这句话的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明月清风,荒漠隔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中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现在的我,只是暂时很想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