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鄙人才疏学浅,奉上拙著一本”中的加点词是谦虚的说法。 B: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句中使用了两组反义词。 C: “那部车是老古董”和“这人是个老古董”中的“老古董”意思相同。 D: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中的加点词都是形容词。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众多球迷汇集到世界杯举办地,谁都不能否认这不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B: 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困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C: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令人瞩目。 D: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深刻的思想内涵。 |
3、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抵抗日军侵略的战斗中,他不幸被俘,并被残忍地杀戮了。 B: 说话若毫无顾忌,情谊再深,也会使人心生芥蒂。 C: 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 , 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D: 疲倦是一种淡淡的腐蚀剂,当它无色无嗅地积聚着,潜移默化地浸泡着我们的神经,意志的酥软就发生了。 |
4、 | 下列字词注音、字形都正确的是( ) A: 漂渺piāo定然dìng珍奇zhēn闲游xánB: 笼罩zhào明星xīn街灯jiē陈列liè C: 宽广gǎng疏星shūn模糊hū海雾hǎi D: 绵羊mián昂头áng危险wēi夕暮mù |
5、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请帖(tiě) 心弦(xián) 看(kān)护妇 深恶(wù)痛绝 B: 纤(xiān)细 烙(lào)印 卡(qiǎ)脖子 参差(cī)不齐 C: 调(diào)换 酣(hān)睡 畜(xù)牧业 刚劲(jìng)有力 D: 哄(hōng)笑 分(fēn)外 超负荷(ha) 薄荷(bó) |
6、 | 为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A: 监狱B: 案件 C: 狱所 |
7、 |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匀称(chènɡ) 洨河(xiáo) 轩榭(xuān) 遒劲(qiú) B: 岔道(chà) 汴京(biàn) 纤维(xiān) 罅隙(xià) C: 穷匮(kuì) 拂士(fú) 孀妻(shuānɡ) 荷担(hè) D: 嗟叹(jiē) 折戟(jǐ) 按辔(bèi) 胶鬲(ɡé) |
8、 | 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 ②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 流淌在我的脚边。 ③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 ④静坐溪水边,亮晶晶的清波中,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 ⑤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 首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 ⑥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时才发现,刚才所见的红色之中,不仅仅有炫目的红枫,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 A: ⑥①④②⑤③ B: ⑤①②④⑥③ C: ⑥③①②④⑤ D: ⑤③①④②⑥ |
9、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 ②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 ③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 ④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 ⑤而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⑥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 ①④③②⑤⑥ B: ⑥①④⑤②③ C: ①④⑤②③⑥ D: ⑥①④③②⑤ |
10、 |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其作品《马说》借马的遭遇发不平之音,激起古今许多有才之士的共鸣。 B: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是秦汉以来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的。 C: 我国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D: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盆池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 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注】“盆池”,即挖地成盆或埋盆于地,引水灌注,种养鱼类与水生花草以供观赏。 |
比较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 1 )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今 齐 地 方 千 里 ( 2 )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 ”,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ò ”,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读音:________ 词义:________ |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有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撤在盒儿内.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都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一一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一一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 1 )在“美文欣赏”环节,老师给同学们朗读了这篇文章。请你按照下面的要求对本文进行赏析。①“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横线处。
________,波澜顿起。
②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________,波澜又起。
( 2 )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什么事?你说吧。”
“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原文略有删改)
( 1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①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牢牢地握在一起。
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文中父子的两次握手,意味有什么不同?)
②“……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头脑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认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3 )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有人说: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经不起考验的人。
有人说:人事的艰难与琢磨,就是一种考验。
史蒂文森说:青春时期的任何事情,都是考验。
对这几句话,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请以“面对考验”为题目作文。
要求: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用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