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远与近》是哪一位著名诗人的作品( ) A: 顾城 B: 北岛 C: 江河 D: 杨炼 |
2、 | 下列加线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车展会的展位供不应求,所以得到展位的企业,都使出浑身解数 , 充分地展示自己。B: 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 , 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C: 不少人认为孟飞锋芒毕露 , 太过张扬。其实他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D: 刘谦的魔术表演总是能超越观众的期待,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 |
3、 |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外形上看,可燃冰就像是白色或浅灰色的冰雪晶体。 ②可燃冰预测资源量相当于已发现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两倍以上,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 ③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化合物。 ④可燃冰具有储量巨大、高效清洁、燃烧值高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绿色清洁战略能源,成为各国竞相研究开发的热点。 ⑤它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点燃,所以被称为“可燃冰”。 A: ②①④③⑤ B: ①⑤④③② C: ③①⑤②④ D: ③④⑤②① |
4、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单元五篇课文都是散文诗,散文诗既有散文的情趣,又有诗歌的韵味。 B: 《雷电颂》选自郭沫若的散文诗《屈原》。 C: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D: 《组歌》(节选)的作者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 |
5、 | 武松能够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好汉,其根本原因是( )。 A: 武艺高强,智勇双全 B: 嫉恶如仇,敢做敢当 C: 有胆量,有气魄 D: 武艺高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正直无私,嫉恶如仇 |
6、 | 选择对下列划线字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三十而立 D: 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钱覆其口 |
7、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 ) A: 厌倦——蜷伏 啄食——琢磨 B: 参差——钦差 掺和——附和 C: 慷慨——气概 棱镜——凌乱 D: 帐篷——蓬勃 流淌——倘若 |
8、 | 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感情强烈,情景兼具,含蓄蕴藉,耐人寻味。B: 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 这首诗的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欣喜愉悦之情,尾联则写出了诗人忧愤之深。 D: 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保家卫国的感情。 |
9、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B: “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 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
10、 |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本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都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等都是共中的作品。 B: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叙了作者高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C: 《散步》一文告诉我们,幸福的家庭是能够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来幸福感的,在家庭矛盾中,长辈一定要谦让小輩。 D: 《杞人忧天》讽剌了那种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担心发愁的人,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起码常识和经验,抑或是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C: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D: “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 2 )请对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 1 )下面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君与家君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 B: 公大笑乐/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C: 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 D: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2 )翻译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咏雪》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B: 谢太傅“欣然、大笑乐” ,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 C: 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D: 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 |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奥?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现代文阅读
雪地上的路
夜里下了大雪,躺在床上就能听到雪花扑窗棂的声音。雪扑窗棂的声音,在别人听来也许是惬意的,但对我来说,这声音却让我心焦。每逢这样的天气,总会发生一些交通上的麻烦,特别是早起送牛奶的儿子,必定要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我儿子因为车祸失去了一条腿,从8岁起,他的人生之路就铺满了坎坷和心酸。20年来,我们母子相依为命,而我相当清楚,我终归是要老的,早晚会有一天,要把他孤零零地留在这个世界上。一想到这个,我就心里难过。
我悄悄爬起来,穿戴停当,准备出去扫雪。这是整个城市沉睡最甜的时刻,为了不惊动儿子,我尽量蹑手蹑脚,小心绕过家里的什物,包括儿子磨得发亮的拐杖。他每天都要根据闹钟准点起床,在人们早饭之前把牛奶送到各个订户。儿子送牛奶的路很长,勾画起来,那该是一条零乱交叉却又目的明确的曲线。
雪停了,天还阴着,四周真静,偌大的城市里仿佛只有我一个人。我知道真正的清扫工很快就会出动,把主要路面扫除干净。我要扫的是一段通向僻静之处的小路,它常常因为不能及时打扫,被行人踩成又光又滑的冰面,对于肢体不全的儿子来说。那无疑是很危险的。我在摄氏零下30多度的严寒里奋力挥动着扫帚和铁锹,直干得全身热气腾腾,就像一只打开的蒸笼一样。
一个晨练的中年人慢吞吞地跑过来。根据那身打扮和气度就看出来,他属于那种志得意满的上层人物。我停下来,朝他礼貌地点点头,打招呼说:“起的真早啊!”
中年人皱皱眉头说:“早什么,还不是叫你们这些人给弄的。你们的精神可嘉,不过起得也太早了,就像夜游症似的,多妨碍别人的休息啊!特别是铁锹铲马路的声音,简直就是噪音。跟环卫部门反映了多少次,就是不注意!”
我连连道歉,向他解释说,我并不是清扫工,我只是一个母亲;我要为送牛奶的残疾儿子扫出一条路来,这就是我全部和惟一的目的。中年人惊愕了,张张嘴,从喉咙里发出一声含混的声音,转过身匆匆走掉了,好像怕被什么追着似的。儿子骑着一辆破单车,车把上带着拐杖,车后驮着特制的奶箱,远远地朝我骑过来。这比平日要早些,肯定是他根据天气情况,把闹钟往前拨了。尽管路被扫过,可他还是不时的摔倒,浑身上下沾满了雪,可每摔倒一次,他总会很快爬起来,坚韧地继续朝前骑。我站着没动,就那么看着他跌倒爬起,直到他在我的面前停下,我才靠上前去替他扑打扑打身上的雪。
我凄惨地笑笑说:“儿子,妈可真糊涂,光顾了扫雪,怎么就没想到,替你把牛奶直接送到订户呢。”
儿子眼睛里闪烁着泪光,他把脸贴近我的耳边,大声说:“好妈妈,你一点也不糊涂。我懂你的意思。您放心,我会把路走好的。”我紧紧抱住儿子,眼泪滚滚而下。
中年人重新出现在我的泪眼里。他身后跟着一个女人、一个半大孩子,可以肯定,他们是一家人。他们手里都拿着扫雪的家什,柔弱而笨拙地清扫着儿子必然经过的路面。我不知道他们订没订牛奶,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心走进了我这个陌生人的心灵。
儿子按响车铃,向他们那个方向驶去。我欣慰地看到,迎接他的目光不仅仅是同情,更多的是钦佩。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叙事具体,注意详略。③中心明确,情感真实。④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⑤字数在600左右。⑥不要出现学校名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