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巴中市白庙小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通宵达旦 孜孜以求 一气呵成
B: 金榜题名 名列前茅 花团锦簇
C: 敬业乐群 恪尽职守 怡然自得
D: 一代天娇 叱咤风云 绽放光芒
2、对成语的出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耻下问”出自《论语》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一鼓作气”出自《左传》曹刿论战时所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豁然开朗”出自《岳阳楼记》中的“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所写的《醉翁亭记》。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事迹现已家喻户晓
B: 她讲得娓娓动听 , 妹妹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C: 全国推选文艺新人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D: 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 , 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 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C: 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D: 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划线“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 ②呼尔而与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 ④暮寝而思

⑤羲之书晚乃善 ⑥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

⑦夫人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⑧况仁人志士遗风余思

A: 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B: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C: 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D: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6、

下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千山万合 鹤立鸡群 拖泥带水
B: 慷概激昂 花团锦簇 冥思暇想
C: 油光可见 海誓山盟 相形见绌
D: 沧海桑田 莫衷一是 随机应变
7、

较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选出不同的一项。( )

A: 以五十里之地安陵——完成一笔交
B: 其文理皆有观者——爱的孩子
C: 山不在高,有仙则——他的表现真有些莫其妙
D: 长烟空——我们家人都去旅游了
8、

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9、

依次填入下面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面对这让人( )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剩宴”。近日,团中央、全国学联开展了( )的“光盘行动”,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广大学生纷纷用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合理消费的做法( )。

A: 瞠目结舌 波澜壮阔 蔚然成风
B: 触目惊心 来势汹汹 风起云涌
C: 骇人听闻 声势浩大 家喻户晓
D: 触目惊心 声势浩大 蔚然成风
10、有一些字稍不注意就会写错,下面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殉职 荫蔽 斑斓 大相径庭
B: 妥帖 羸弱 蒙昧 诚惶诚恐
C: 狼藉 狡辩 盘桓 不修边幅
D: 遁词 笼统 端祥 嘎然而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完成小题。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①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此时苏轼被贬黄州。②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十五公里处。③狼狈:进退都感觉困难。④吟啸:吟咏、长啸。表示意态闲适。⑤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 1 )下列哪一项表达的情感态度与苏轼相似( )
A: 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唐·白居易《醉歌》)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C: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D: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 2 )赏析上片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
( 3 )词的末尾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独特感悟和性格?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王生惊觉曰/长跪而
B: 王生不/学而时习之,不亦
C: 莫逾自/学而不
D: 李生寻王生/而两狼之并驱如
( 2 )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余 一 言 未 尽 而 君 变 色 以 去 几 欲 拒 人 千 里 之 外 岂 善 学 者 所 应 有邪?

( 3 )从全文看,李生要告诉王生的道理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理直何必气壮

张穷

①理直气壮看上去好像没什么不好,我有理呀,怎么就不能气势足一点呢?别忘了,我们老祖宗还有一句话呢——有理不在声高,得理还须饶人。如果是对待敌人,对待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我们当然要“理直气壮”。现实中,这样深仇大恨的对立毕竟很少。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指出:“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因此,发现了别人的不足,理直气壮地直接指出,不如理直气和地巧妙指出。后者既容易被人接受,也能够体现出批评者的涵养和气度。

②人人都爱听好话,谁也不愿挨批评。既然如此,批评就成为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有技术的人会做得很好,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让对方乐于接受,使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他亲眼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另一名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接受批评。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谈话也该结束了。”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陶行知先生不愧人民教育家,在批评这件事上,没有理直气壮、盛气凌人,技术含量相当的高。

③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人和事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面对他人的错误,我们不宜死揪不放,不依不饶,而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这样说出来的话才具有客观性、公正性,从而更好地评价人。明代思想家吕坤说:“心平气和,而有强毅不可夺之力。”可见,和气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直抵心灵的力量,而那种盛气凌人靠粗暴打压的力量,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④理直不必气壮,这需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需要有一种自律自我控制的修养。义正需辞婉,理直也语柔,这不但是一种宽容与谦让,更显示了一种风度与涵养,能够让你有一个更为和谐友好的人际氛围。

(选自《今晚报》)

( 1 )下列选项中,对选文主旨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 对待敌人、小人,我们应当要“理直气壮”。
B: 人人爱听好话,谁也不愿挨批评。
C: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D: 理直不必气壮,义正需辞婉,理直也语柔。
( 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第①段洪应明的话告诉我们:发现别人的短处,不要以短攻短,以顽济顽,要 巧妙指出。
B: 本文第②段举陶行知批评教育学生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他是一个学为人师、行 为世范的人民教育家。
C: 面对他人的错误,我们要辩证、全面地分析,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D: 本文告诉我们,要想创造一个和谐友好的人际环境,就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得饶 人处且饶人,真正做到理直不必气壮。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最后总结归纳论点。
B: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和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C: 文章开头用一个反问句,引出论题一有理时究竟如何待人,语气较强,能引起读者注意。
D: 文章结尾处归纳了全文观点,并进一步指出了如何做到这一点及其意义。

我雇了和我同船来的一位青年担任我的翻译。他是拉格奈格人,但在马尔多纳达住过几年,所以精通两地语言。凭借他的帮助,我可以同前来看我的那些人进行交谈,不过谈话内容只限于他们提问我回答。
朝廷的文件在我们预算的时间内到了。那是一张传票,要求由十名骑兵把我连同我的随从押解特拉尔德拉格达布,或者叫特利尔德洛格德利布(就我记忆所及,这个字有两种读。我所有的随从就是那个做翻译的命苦的小伙子,还是经我劝说才答应帮我忙的。在我的请求下,我们俩一人弄到了一头骡子骑。一位信使早我们半天先出发了,他去报告国王我就要到了,请陛下规定一个日子和时辰,看看他什么时候高兴见我,好让我有幸去“舔他脚凳子跟前的尘土”。这是这个国家朝廷的规矩,不过我发现它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因为我到达后两天被引见的时候,他们命令我趴在地上朝前爬,一边爬一边舔地板;但因为我是个外国人,他们倒注意事先将地板清理得干干净净,这样尘土的味道倒还不是很讨厌。不过,这是一种特殊的恩典,只有最高级的官员要求入宫时才能得到。不仅这样,要是被召见的人碰巧有几个有权有势的仇敌在朝,有时地板上还故意撒上尘土。我就看到过一位大臣满嘴尘土,等他爬到御座前规定的地点时,已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这也没有什么办,因为那些被召见的人如果当着国王陛下的面吐痰或抹嘴,就会被处以死刑。另外还有一种风俗,说实话我也不能完全赞同:如果国王想用一种温和宽大的方来处死一位贵族,他就下令在地板上撒上一种褐色的毒粉,舔到嘴里,二十四小时后毒发身亡。但是说句公道话,这位君王还是非常仁慈的,对巨子的性命相当爱护(这一点上,我很希望欧洲的君王都能向他学习)。为了他的荣誉,我一定要说一下:每次以这种方将人处死后,他都严令叫人将地板上有毒粉的地方洗刷干净,侍从们要是大意了,就会因惹恼了国王而受刑、我曾亲耳听他下令要把他的一个侍从鞭打一顿,因为有一次执行完刑,轮到他去叫人洗刷地板,他却故意不通知;这一玩忽职守,一位前途无量的贵族青年就在一次被召入宫时不幸中毒身亡了,而国王那时倒并没有打算要他的命。不过这位好君王非常宽厚,饶了那个可怜的侍从一顿鞭子,只要他保证,以后没有特别的命令,不许再干这样的事。

( 1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格列佛曾经漂流到许多不同的国家,以上文段是他在哪个国家的见闻和感受?请你把他到这个国家前后所发生的故事简要概括出来。

( 2 )所选文段充分地突出了作者怎样的写作艺术风格?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⑤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知道想的是不是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