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 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 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 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
2、 | 《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 ) A: 历史 B: 人类活动 C: 社会人生 D: 政治生活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曾几何时 , 他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立志要创出一番事业;而今却鬓已微星,意志消沉,整日埋怨命运不公。 B: 国庆节的夜晚,空中各色礼花绽放,争奇斗艳;广场上欢歌笑语,歌舞升平 , 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C: 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卫生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不屑一顾。 D: 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 , 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
4、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 电影《西虹市首富》,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 语言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 B: 教室里很安静,突然传来李明的尖叫声,他真是鹤立鸡群。 C: 校运会入场式上,各班惟妙惟肖地展示着班级的风采,个性张扬,精彩纷呈。 D: 每逢节假日,热门景区里的游客摩肩接踵 , 喜笑颜开。 |
5、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饮酒》《过故人庄》《桃花源记》等。 B: 重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有赏菊、饮菊花酒、登高和插茱萸等习俗。 C: 《水浒传》中的林冲,武艺高强,勇而有谋,循规蹈矩“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讲的是他的故事。 D: 高尔基的《童年》讲述了阿廖沙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B: 刚发行的《祝福祖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由少年儿童自己设计的。 C: 教育局的通知说,让参加师范学院自主招生面试的考生6月1日前去局里面试。 D: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举行、筹划农民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次农民起义。 |
7、 | 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圆明园曾被称为“万园之园”,不仅有雄伟建筑,并且收藏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将“并且”改为“还”) B: 2019年5月21日下午,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接受了国内近二十家媒体两个半小时的集体采访。(将“两个半小时”调至“近二十家媒体”之前) C: “初始阶段的网络文学属于‘野蛮生长’,行业规范、监管、引导没有到位。(将“行业规范、监管、引导”调整为“行业引导、规范、监管”) D: 黑龙江省林业公安局在全省林区范围内正在开展“绿卫2019”森林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现象,如果您发现各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请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去掉“现象”) |
8、 | 下列划线的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B: 沁园春(qìng) 凝望(níng) 暗哑(yīn) C: 幼稚(zì) 忐忑(tǎn) 扶掖(yè) D: 凌驾(líng) 睿智(ruì) 庸碌(lù) |
9、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能结识几个诤友,人生之途就会少走弯路,多出成果,远离失误,走向成功。 ②诤友即能够直言规劝,勇于当面指出缺点、错误,敢于为“头脑发热”的朋友“泼冷水”的人。 ③齐威王引邹忌为诤友,李世民视魏征为诤友,毛泽东也把敢于直陈得失的黄炎培、仇鳌等民主人士称为诤友。 ④陈毅元帅有诗云:“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⑤诤友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们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坦诚相见, 对朋友的缺点、错误绝不粉饰,也于力陈其弊,促其改之。 A: ①⑤②③④B: ②④③⑤① C: ②③④⑤① D: ①②④③⑤ |
10、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 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 开来,细细地品,那寖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 的一颗散淡的心。 B: 环绕 荡漾 栖息 C: 环绕 飘扬 歇息 D: 缭绕 飘扬 栖息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两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归至家,妻不下纴①,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吾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注释】①纴(rèn)纺织。 ( 1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 , 明初文学家。( 2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3 )下面是选文中画线的语句,请用现代汉语翻译。 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②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 4 )为什么“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5 )乙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苏秦读书刻苦?( 6 )读完甲、乙两选文,谈谈你在读书求学方面得到的启示。 |
父亲主动要求上前线
(一)
战争爆发的时候,父亲在一家军工厂上班而无须服兵役,但他写了入党和上前线的申请书。就这样,他被派往了仅有28人的苏联内务人民委员别动队。队伍被投送到德军后方,完成炸桥和破坏铁路等行动,但他们几乎立刻就中了埋伏——有人出卖了他们。法西斯分子在树林中不断搜索,但父亲活了下来,他在沼泽地里躲了几小时,用芦苇秆来呼吸。
我记得很清楚,父亲曾对我说,别动队队长是个德裔公民,但其实他还是德国人。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前有人从国防部送来了该别动队的档案。我在新奥加廖沃的家里珍藏着档案的副本,上面记录了小组成员名单和简短介绍。是的,一共28人,队长是德国人,跟我父亲说的一样。28人上了前线,仅有4人活着回来。
(二)
后来,幸存者被派到列宁格勒郊外的部队。当时这里是德军包围的最热点地区,战斗异常激烈。父亲说,他在那里受了重伤。腿上的弹片未被取出,伴他走完了一生,从此落下了病根。
当时,他和战友向德军后方出动,他们爬啊爬,结果爬进了德军的火力点,遭到了敌方的机枪射击。从敌方走出一个健壮的男人,父亲说:“那个男人仔细地看向我们,然后接连向我们扔出了手榴弹。”生命就是这么简单又残酷的东西。
那么,父亲恢复知觉后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是什么?当时已是隆冬时节,涅瓦河上结了冰,他需要爬到河对岸寻求专业的医疗救助。但父亲已经无能为力了,这个河段被纳粹的炮火和机关枪控制,几乎没有东西可以掩护他爬到对岸。但巧合的是,父亲竟然碰到了在彼得霍夫的邻居。邻居毫不犹豫地把父亲弄到了医院,两个大活人是爬过去的。邻居一直在医院等着,直到确认父亲做了手术,然后他说:“好了,现在你活下来了,我该去赴死了。”于是邻居又返回了前线。
此后,他们彼此失去了联系,父亲以为邻居已经不在了。但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天,父亲回到家后哭了起来,原来他在列宁格勒的商店里偶遇了这位救命恩人。
(三)
母亲讲述了她是如何到医院探望受伤的父亲的。列宁格勒已被希特勒的军队牢牢围困,人们忍饥挨饿。当时他们有一个3岁的孩子,父亲背着医生和护士,将医院的份饭偷偷交给母亲,好让她带回家喂孩子。后来父亲饿晕在病房,医务人员搞清状况后不再让母亲探视。
后来孩子被抢走了。母亲说,为了不让小孩子们饿死,他们被集中在幼儿园等待转移,这甚至不征求家长的意见。这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哥哥,在幼儿园得了白喉病,最终没能活下来。父母甚至没被告知他葬在哪里。
失去孩子后家里只剩母亲一人,当父亲拄拐出院回家时,看到卫生员正在往外抬饿死的人。在这些人里他看到了母亲,但他觉得母亲气息尚存。父亲对卫生员说:“她还活着!”卫生员却回答:“路上她就会死的。”父亲说,当时他举起拐杖冲向卫生员,强迫他们将母亲抬回屋内。在父亲的照料下,母亲活了下来,一直活到了1999年,而父亲则在1998年年底去世。
父亲一脉是个大家庭,他有6个兄弟,其中5人死于战争。对一个家庭来说,这是场灾难。母亲家也有亲人死亡。我出生得晚,母亲41岁才生下我。
我是在仇恨敌人的苏联书籍和电影中长大的,但母亲完全没有这样的情感。她的话我记得非常清楚:“能从他们那儿得到什么呢?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普通的劳动人民,只是被赶上前线罢了。”
这些话,我从小时候牢记至今。
( 1 )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文章三部分内容的大意。课内重读。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题目:我会记得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