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望岳》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 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 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 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报道,全日本百岁以上老人数量目前达6.6万人,这是医疗水平提高的。 B: 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与繁华。 C: 由于该县深居内陆,使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倒数第二名。 D: 枣庄市教育局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不自量力 荒凉箫瑟 前扑后继 沾沾自喜和煦B: 喜形于色 苍皇逃窜 胸有成竹 狼藉班班缄墨 C: 相形见拙 难以致信 鼠目寸光 美味佳肴媲美 D: 精巧绝伦 莫衷一是 高深莫测 沧海桑田吞噬 |
4、 | 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自前年在市文化交流会上认识您的令尊后,我深深地折服于他的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谈吐。 B: 这本书是我今年出版的第四本书,送您一本,请惠存。 C: 张教授殷殷送别美院院长一行,当时他的内人——曹教授也与他站在一起。 D: 他是个十分节俭的人,对靴袜毛巾等日用品,即使已经半旧不新,他也总是敝帚自珍 , 舍不得扔掉。 |
5、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托他买两本书——《呐喊》和《彷徨》,他满口答应了。 B: 他感激地说:“谢谢你!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会一事无成”。 C: 看到招生简章,他满怀希望地报名参加《暑期养生文化讲习班》。 D: 中秋节的月饼种类很多,有枣泥的、五仁的、豆沙的、椰蓉的……等。 |
6、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的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 B: 《卖白菜》选自《莫言文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C: 兴化籍的三位作家:毕飞宇、庞余亮、朱辉一起游览了“千垛菜花”景区。 D: “你疯了!”鲁智胜不死不活地说,“人家大工厂不是慈善机构,什么人都照顾。” |
7、 |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隆中对》分别出自《左传》《战国策》《三国志》。这几部书既是史学著作,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B: 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是: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和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C: 《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在海上与巨大的马林鱼搏斗了三天三夜,虽然最终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但他用行动证明:人并不是生来就是要吃败仗的。 D: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攒了三年,终于买下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霸道的刘四抢走了。 |
8、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惩罚(chéng) 卓越(dào) 硕果(shuò) 慷慨淋漓(kǎi) B: 元勋(xūn) 取缔(dì) 愧怍(zuò) 鞠躬尽瘁(cuì) C: 头颅(lú) 商酌(zhuó) 修葺(ěr) 可歌可泣(qì) D: 恍惚(guāng) 迸溅(bèng) 点缀(zhuì) 海市蜃楼(chén)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沉湎(miàn) 狩猎(shòu) 锐不可当(dāng) B: 炽痛(chì) 田圃(pǔ) 黯然失色(àn) C: 寒噤(jìn) 骄奢(sē) 恪尽职守(kè) D: 狂澜(lán) 诀别(jié) 跟踉跄跄(liàng qiàng) |
10、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B: 《雷电颂》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这篇独自,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C: 《短文两篇》中的《日》和《月》选自散文集《龙•虎•狗》,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写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这一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D: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熙宁九年,苏轼登超然台。壕:护城河 (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词所描写的景象。(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 )结合词的下阕内容,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 1 )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B: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待) C: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美好品质) D: 故常奇之(以……为奇)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之”,同“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B: 致远之材也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 何陋之有(《陋室铭》) ( 3 )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 4 )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
阅读《品味瑕疵》,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品味瑕疵
①我国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谚语,英谚也有“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之说。由此看来,任何事物都有缺点,都有瑕疵。如何对待这些瑕疵,却因人而异:有些人斤斤计较,换得的是不满和不快乐,而有些人却学会品味瑕疵,从而收获了很多。
②瑕疵铸就了别样的美。最美女神维纳斯,成就其美的,不是无瑕绝伦的美貌,不是艺术家高超的技艺,而是一双无法修复的手臂。两只残缺的手臂,却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从而成就了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美。月缺是瑕疵,但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那一弯如钩的月,却把李煜的国破家亡之恨、孤独寂寞之情渲染得如此传神,从而写出了深深触动我们内心的凄清之美。正是瑕疵,酝酿出这些别样的风景。
③瑕疵也能超过完美,创造奇迹。在美国有个叫拉里恩的玩具商人开办了一家玩具娃娃公司,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娃娃名为Bratz,却总是无法超越完美的经典﹣﹣诞生于1959年的芭比。当他为此苦恼时,他那只有7岁的孩子不小心把几滴墨水溅到娃娃脸上,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对这个脸上有瑕疵的娃娃,孩子反而更喜欢了。“你不觉得他跟我很像吗?看他那一脸的雀斑,很可爱!”他的孩子指着娃娃脸上的污渍说。拉里恩得到启发,大胆地设计了有五位成员的娃娃组合,最主要的是她们脸上都有一些雀斑,这就是如今的Bratz.经过十年的发展,拉里恩用持续市场销量说明了Bratz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玩具娃娃。美国《时代》杂志这样评价说:“拉里恩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用瑕疵超越了完美的经典!”
④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司马迁身受大刑之辱,成为了他人生中抹不去的瑕疵,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却将此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奋笔疾书,夜以继日,终于完成了《史记》而声誉斐然。卓别林因为相貌丑陋而被很多工作拒绝,但在喜剧方面逐渐显露出了他的优秀之处,从此,一位著名喜剧大师诞生了。正是他的瑕疵成就了他的事业。然而也有一些人却不是这样,比如一些运动员在自己事业上升时期,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想方设法回避该有的挑战,早早结束运动生涯,失去了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因此,有时瑕疵虽然使我们的人生不完美,却激发出更大的能量,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⑤尼采说:“追求完美是正常而有缺憾的人性。”允许瑕疵的存在,是人生淡然的大智慧。学会品味瑕疵,才能感受到不完美的完美,才能创造奇迹,才会收获更大的成功。
( 1 )阅读全文,请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下面是对本文的有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引用两句谚语,目的是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会有瑕疵,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瑕疵,从而逐步走向“完人”。那一串血的殷红
李汉荣
①想起小时候的事情。
②那天,我病了,受凉,发高烧,半死样躺在被窝里,胡话不断,尽是被鬼死死捏住似的可怕发音。夜深了,医院又远,救儿要紧,母亲急忙摸黑跑到河边采来柴胡、麦冬、车前子,放上生姜,熬了浓浓的草药姜汤让我喝。捂上三床棉被,出了几身透汗,只觉得身体里面洪水滔滔,要把多余的东西冲走。
③天亮时,我从汗津津的被窝里出来,看窗外天那么蓝,不像以前的天,是新造的天吗?于是欣喜极了,模仿梁上燕子数了一串“一二三四五六七”,跑到门外院子晾晒的青草上连打了三个滚,对着换了一身蓝衣衫的老天高喊:“我好了,我好了!”
④母亲用老母鸡刚下的蛋做了一碗蛋汤,加了葱花,好香,我几口就吃完了。撂下碗,就叫了云娃、喜娃,去到河边奔跑、钻柳林、捉迷藏,看对岸柏林寺的和尚在河边放生。
⑤忽然,在一丛荆棘下面,我看见一些血迹,点点滴滴,断续洒到河边,在半截浸入河水的一块青石上也有血痕。而荆棘丛下,被采摘的柴胡和被挖掘的麦冬,似乎向我提醒着什么。
⑥我知道了,这是母亲昨夜为我采救命药的地方。
⑦那双手,在这里流了多少血?母亲当时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流血了,只觉得手上有热流,有点黏糊,猜想可能是血,就到河边冲洗了。她不能让这双染血的手,使受惊的夜晚再受惊。
⑧我想当时的河水里,漂过一缕又一缕的血红,河的温度也微微升高了,那血红和微温持续了许久,然后散了。河,很快恢复了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的样子。母亲也一样,很快恢复了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的样子。
⑨家乡的那条小河,在一条著名的江的上游,那条河,那条江,在流过《诗经》的时候,就被上古的女儿和母亲,用采菊的手、采莲的手、采芣苢(fǔ yǐ,即车前草)的手和洗衣的手,一次次掬起、暖热,肯定也有许多泪水滴入水中。
⑩现在才知道,也有血滴入水中。流过万古千秋的江河里,藏了多少血的殷红。
⑪我无论走过哪条河,无论到了哪个河湾,看见了殷红、淡红或鲜红的花,或枫叶,我总是想起母亲,想起那浸血的手。
⑫这些河边的花木,一直在收藏着什么,代替我们千年万载地忆想着。
(选自《散文》)
( 1 )本文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第①段中“小时候的事情”具体指什么事情?她不能让这双染血的手,使受惊的夜晚再受惊。
( 3 )本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作文:
请以“那些 的日子”为题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 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字数在600-1000之间;④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