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瘦削 鼎盛 威严 无可奈何 B: 收览 怯懦 雕塑 骂骂咧咧 C: 犀利 拾掇 麻利 另请高明 D: 景仰 凄惨 雷霆 咬牙跺脚 |
2、 | 请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 A: 晌午(shǎng) 滞笨(zhì) 菩萨(pú) 诲人不倦(huǐ) B: 霹雳(pī) 调羹(gēng) 震悚(shù) 深恶痛绝(wù) C: 诘问(jié) 修葺(qì) 镐头(gǎo) 鲜为人知(xiǎn) D: 哀悼(dào) 取缔(dì) 愧怍(zuò) 锲而不舍(qì) |
3、 | 下列加横线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慨(kǎi) 窠巢(kē) 憔悴(zùi) 拆散(chāi) B: 一霎时(shà) 脸颊(jiá) 匿笑(nì) 菡萏(dàn) C: 搓捻(niǎn) 讽刺(fěng) 难堪(kàn) 确凿(zuó) D: 优雅(yǎ) 酝酿(yùn) 黄晕(yùn) 应和(hé) |
4、 |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B: 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C: 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玉树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D: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
5、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座城楼看起来有三、四年的历史了。B: 明天的旅游,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C: 春天,好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 D: 轰轰烈烈的“彩屏旋风”尚未停歇,围绕摄像手机市场展开的新一轮儿的“中洋大战”又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
6、 | 下列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的确。B: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偏爱,偏私。 C: 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地。 D: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讽刺,挖苦。 |
7、 | 下列语段中用词恰当的一项是( ) 教育活动中,应当帮助学生学会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最基本的内容, 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寻求知识, 自己的知识领域。 B: 撷取 把握 培训 拓宽 C: 获取 了解 培育 扩大 D: 夺取 通晓 培养 扩宽 |
8、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 颈联写乡俗民事,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佛求神保佑的陋习。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
9、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yùn liàng) 抖擞(sǒu) 应和(hé) 窠巢(kē cháo) B: 镶上(xiāng) 髻(jí) 贮蓄(chù) 澄清(chéng) C: 粗犷(guǎng)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D: 彩棱镜(líng) 倜傥(tiáo) 菜畦(qí) 发酵(jiào) |
10、 |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阅读下面古词,完成后面小题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①。 寒灯思旧事,断雁②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悄然:这里是忧郁的意思。②断雁:失群之雁 ( 1 )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孤身一人客居旅店,不禁忧郁愁闷,悲从中来。 B: 颔联是首联“凝情自悄然”一句的具体化,描绘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 C: 颈联写由于家乡远隔千山万水,纵然做梦,也梦不到故乡。 D: 尾联以设想之词描绘出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 ( 2 )下面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既点明了题旨,又为全诗奠定了哀怨愁闷,悲从中来。 B: 颔联“警”字极富炼字功夫,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愁思惊梦,归思难收。 C: 颈联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虚实相间,读起来荡气回肠。 D: 本诗意象鲜明,画面清晰,抒情明了,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②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③ , 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贾人:商人。③贵臣:朝廷的重臣。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因诘仆 ( ) ②而偿其直 ( ) ③时人称陈谏议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翻译下列句子。 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3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三处。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4 )如果能穿越时空,让孔子来教育陈尧咨,你觉得他说哪句话最合适?(8个字) 子诫尧咨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所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________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________《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________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________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奶奶的月饼不见了
温奶奶在副食店称了二斤月饼。售货员用脆黄的纸,将月饼包成了两包,用纸绳细细地捆了十字花,又打了一个麻花劲儿,递到温奶奶手里。小小的店,有人一次买二斤点心,是大主顾了。
温奶奶出了店。见远处沥青面公路上有人,就稍侧身,半背着脸,把纸包撕开了一个口子。一块月饼褐黄色如齿轮一样的边儿,就露了出来。温奶奶看看还不满意,那口子随着人走动的步幅一张一合,有的时候裂口合到了一处,里面有什么就看不大清楚了。她用两个指头捅进包里撑了一下,口子就大了,月饼能露出半个脸。
温奶奶老了,牙口还挺好,最爱吃月饼,咬不动就蒸透了再吃。一块月饼能让嘴里甜半拉多月,哪样点心有这般经吃?
温奶奶小脚,拎两大包月饼,一包还是破的,黄纸飘飘,扭呀扭的就格外引人注目。
“唷!温奶奶!买月饼了?离月饼节可还早着呢。”公路边的甲男眼尖,觑见纸包里褐黄色的齿轮说。
“我吃月饼可不论时辰。想吃就吃。”温奶奶得意地说。心想你小子可没说到点上。
“你这个人,真是糊涂。别人是一年吃一回月饼,奶奶是天天过八月十五!”乙女说。
温奶奶赞许地看了这小媳妇一眼,心里说,人俊心也灵,这还差不多。但又稍存遗憾,还没说到根本上。
就在温奶奶心里埋怨大伙怎么都这么笨的时候,丙男茅塞顿开,大声说:“温奶奶,您那在外工作的儿,又给您汇钱了是不是啊!”
这就对喽!温奶奶展开青筋毕露的手,托着月饼包说:“可不是!要不哪能买月饼!大伙尝尝吧!”她把囫囵的纸包往旁人手里塞,别人哪里消受得起,就推让。
一辆载重汽车开过来,老远就夹带呼呼的风声。人们赶紧闪开。温奶奶也忙着躲,扎撒着的手一时收不回来。被她撕了口的那个纸包,就像溃了堤,月饼横着就甩了出去。别的几个还好,眼见得划着弧线散在近旁。唯有最先挤出破口的那个月饼,早早地落了地,恰是立着的,那个月饼又做得格外周正,咯噔噔像哪吒的风火轮,在公路上笔直地滚起来。载重卡车风驰电掣地开过来,扑起团团烟尘。月饼在车前迫不及待地逃着,大轮子与小轮子的距离越来越窄了,就要追上了,大伙瞪大了眼,不错眼珠地看着……
待那个庞然大物驶过,公路上早不见了那个月饼。大家就替温奶奶可惜。温奶奶自己也可惜。
家穷的丙男腼腆地说:“温奶奶,压碎的月饼您就不要了吧?我家孩子多,就把碎渣子扫回去,让孩子们也尝尝月饼。”温奶奶慷慨地说:“都归你啦!”嘴慢的人就恨自己怎么没说在前头,只有袖了手,跟了丙男去看月饼。心想碎成粉未才好呢,大家都吃不上。
人们走到近前,见乌青的柏油路平平坦坦,没有想象中砂石样的碎碴。心想载重车就是厉害,单是车轮卷起的风,就把恁大一块月饼吹得连沫都不剩一星。
别人就心满意足地走了。丙男不死心,心想怎么也得留下点什么吧。他在公路上走来走去,突然发现某块地方比别处低。他蹲下身,半跪着腿,用双手胡噜开浮面上的尘土,一个碗口大的路疤出现了。他索性趴下,用手指沿着周边清了轮廓,又撅着屁股鼓足腮帮用力去吹,土飘起来,又落下。一个黄灿灿亮闪闪的月饼,完整地露出脸。它镶在沥青中间,好像一枚金色的勋章。
丙男赶紧用土把月饼盖上,若无其事地回家。晚上才来把月饼挖回去,掘月饼时颇费了力气,工具也不称手。后来还是他老婆想起家里还藏着几根江米条,说是等孩子哭得实在不行的时候,好填他嘴里哄着玩。孩子虽有几次哭得像要断气,最后还是挺过来了,江米条就节省下。现在找出来当撬杠,真是极好用的,一下就把月饼撬出来。
全家当时就分吃了,先吃的月饼,后吃的江米条,味道真好。
(节选自毕淑敏的《月饼的故事》)
①“就稍侧身,半背着脸,把纸包撕开了一个口子。”(从描写角度赏析)
②“一个黄灿灿亮闪闪的月饼,完整地露出脸。它镶在沥青中间,好像一枚金色的勋章。”(从修辞角度赏析)
( 4 )丙男“全家当时就分吃了,先吃的月饼,后吃的江米条,味道真好”。月饼的味道真的很好吗?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习技艺,修品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方式的“充电”。主席就曾经提出一个“蓄电池理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充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