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都昌二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屈原是战国末期_______人。( )
A: 齐国
B: 魏国
C: 楚国
D: 赵国
2、

下面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shěng) 然(hè) 污(suì) 人声沸(dǐng)
B: 步(dù) 徨(páng) 祷(qǐ) 为人知(xiǎn)
C: 踌(chú) 妒(jí) 哽(yè) 回环折(qū)
D: 重(hè) 痛(zhì) 育(pǔ) 鞠躬尽(cuì)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爱无疆,爱得忘我无私,爱得天经地义.父爱犹如那幽幽芳香,沁人心脾
B: 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寻的,要有一股韧劲,如果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半途而废 , 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C: 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110米栏比赛中,刘翔在家乡父老面前首当其冲冲过终点。
D: 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慘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老舍的《骆驼祥子》富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小说刻画了样子这一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民形象。
C: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庞大复杂的贾府里,能够左右逢源,处理事务有条不紊,人际交往圆滑世故;在她身上,也有见风使舵,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和居心叵测的一面。
D: 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大闹五台山、血溅鸳鸯楼,是一位快意恩仇的好汉。
5、

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是( )
年轻的朋友, 你百般不如意,万事不顺心,你可以有一千种理由苦闷、埋怨, 不能有一种理由让你放弃理想和追求, 你毕竟年轻,美丽的青春仍牢牢在握,希望属于你,这个世界属于你!

A: 虽然 然而 而且
B: 纵使 但是 因为
C: 假如 那么 所以
D: 只要 虽然 但是
6、找出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
A: 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B: 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C: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
D: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
7、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①文化繁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今后我市将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步伐,逐步建成宁德市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体育馆等一批大型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通过保护闽东畲族文化、民俗文化、廊桥文化和红土地文化,重视培育文化名人、文化大家,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构建丰富多彩新文化的“大宁德”。

②到2017年,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全面实施文化风尚引领、文化设施完善、文化惠民推展、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精品打造、文化产业跃升等“六大工程”;与此同时,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力争到2017年,文化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到8%,基本实现文化强市目标。

阅读以上文段,你认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力争到2017年,文化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到8%”这句话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B: 构建新文化“大宁德”需要保护闽东畲族文化、民俗文化、廊桥文化和红土地文化。
C: 文段①划线词“逐步”意为“依照先后次序,一步挨着一步”,说明建成宁德市图书馆等一批大型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需要一个过程,与实际情况相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以上文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对年龄有不同的叫法,如七八岁换牙的孩童称为“始龀”,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称为“弱冠”,八九十岁的老人可称为“耄耋”老人。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光,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周亚夫军细柳》就选自《史记》。
C: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恩之情。
D: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笔下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9、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

②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

③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④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人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

⑤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A: ③⑤①④②
B: ⑤①④②③
C: ①④②③⑤
D: ③⑤①②④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班的句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工业领域,猪尿豆也有广泛用途。_____________。

①再加上猪尿豆枝叶繁茂,树形美观、开花期长,不仅能及时固土护坡,而且能起到很好的绿化、美化效果。

②有的还可为绿肥,有改良土壤之效。

③不少猪尿豆的茎皮可做绳索、渔网、麻袋及造纸的原料。

④此外,猪尿豆对干旱、风沙等的抗逆性强,特别适用于热带、亚热带公路、堤坝的边坡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


A: ③④②①
B: ③②④①
C: ④②③①
D: ②③①④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 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 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 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 2 )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孟母戒子

(《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 1 )解释各组中划线的词的含义。
① 乃进 复  ② 曰 对 其织 裂 ④自之后 是

( 2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呼而问之
B: 以此诫之
C: 而置之其坐
D: 至之市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 4 )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先刷干净手里的瓶子
姜炳炎
①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以往我们只看到成功人士的光鲜面,而其中的历练、积累、艰辛却鲜为人知。
②1975年,19岁高中毕业的金志国被分配到青岛啤酒厂刷酒瓶。在当时,高中文化已不算低,他对此深感委屈,刷的酒瓶常被返工。一次又被质检员指责后,他将酒瓶摔地上说:“我不伺候它了!”眼看冲突就要爆发。这时一位老师傅急忙把他拉过来,拿着瓶子问:“小金,你爹喝啤酒吗?”金志国回答肯定。“那好,你现在就要把瓶子刷好,因为它装的酒可能被你爹喝,你不希望老人家喝那些用不干净的酒瓶装的酒吧?连这样简单工作都做不好,谁相信你能做好别的事?”老师傅边说边认真地刷着酒瓶,给他做榜样。
③“目标再远,也要先从刷瓶子开始。”老师傅的话,一直激励着金志国。从此,金志国的态度明显转变,不仅再没返工,还琢磨着怎样刷瓶子既干净又效率高,他不断地成长,直至后来担任青岛啤酒厂的总裁、董事长。
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千年古训,至今仍是至理名言。小酒瓶蕴含奋发的智慧。奋发来自远大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就没有动力。当选青啤董事长的那天,金志国向员工讲起了当年的经历:“我自己的目标,就是从刷瓶子开始的。我做洗瓶工的那段日子,非常快乐,高效地创造了让一排排啤酒瓶摆放整齐、各就各位的“神话”。继而他幽默地说:“我这董事长没有什么特长,就是刷瓶,是认认真真地刷瓶。从今天起,我要把青岛啤酒这个瓶刷得比别人家的酒瓶都干净、都漂亮。当然,这需要大家把自己手里的瓶子也都刷得干净和漂亮。
⑤小酒瓶包含坚强的智慧。大自然中,一粒种子未落沃土而入缝隙,它不屈地穿过岩石绽放绿色,足以辉映整个春天。同样,人处逆境时,坚强尤为可贵。霍金轮椅上的美丽人生,海伦黑暗里寻求光明,司马迁隐忍后重于泰山的鸿篇巨制,苦难中的史铁生不懈地追问……坚强,成就生命的高度。
⑥小酒瓶充实激情的智慧。刷酒瓶其实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周而复始,往返循环,让不少人产生厌倦心理。而金志国却是用激情刷瓶子。我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西方也有这样的谚语:“你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刻蚀的不过是你的肌肤,但如果失去了激情,你的灵魂就不再年轻。”凭着这种把简单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金志国提升的不仅是工作质量,还有人生的境界和做人的价值。
⑦细想来,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是一个要刷的酒瓶,我们只要全心全意地把它刷得干净漂亮,这样装的酒才会香醇可口。

( 1 )文章为什么要以“先刷干净手里的瓶子”为题?

( 2 )文章的“小酒瓶”有哪些寓意?请具体指出。

( 3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 4 )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说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 5 )金志国说,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洗干净了手里的酒瓶。你认为他的成功只是因为“洗干净了手里的酒瓶”吗?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离花近一些

侯利明

①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棡树下晾着的一碗淸水,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

②祖母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满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颤。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柔风送来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循着香来到院子中。“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跟随着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婀娜多姿。这些花默默地发芽,拔节,直到缀满花苞,祖母虽然看不见却也不曾错过花开。花香盈盈,勾勒出温暖,给了她一个满满的拥抱。淡淡清香扣开了祖母紧闭的心门,日子随着一朵花的盛开渐渐有了颜色。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祖母,能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每个节气里感知到每朵花的气息。天气慢慢变热,花香愈加馥郁了,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祖母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她在花丛中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盛夏光影里她莹白的发犹如栀子花开。

③秋风扫,落叶忙。祖母也忙。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他们从祖母安详的面容里看到了朵朵花开,心想那些花一定是美的。街坊邻里也会来要,去年花开满院,她们曾大把大把地抱花回去插在粗瓷敞口的瓶里,见过的人都晓得这些花是美的。

④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是对花儿说。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这条民风淳朴的小巷,有了个诗意的名字:花巷。我在花开花落中长大,就要离家上大学,乡里乡亲都聚拢来,叮咛嘱咐说,花婆婆是我们大家的祖母,彼此供养,相依相扶,我去了只管好好念书。不知谁在人群中低语,还有花。我哭了,眼泪一滴滴收藏进如水光阴,滋润开满鲜花的心田,四季不败。告别祖母出门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又轻轻放开。

⑤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的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给予每个人。满院的花开得正好,坐在树影花影里,祖孙俩说着一些珍重的话。我知道,祖母要走了,而从今后的每一个春天,花依旧还会开

⑥整理遺物,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上写着:要离花近一些。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从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我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凋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却看不到丝毫颓败。

⑦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段划线词“颜色”,写祖母随着花开走出了失子之痛,生活有了起色。
B: 文中祖母成了大家的“花婆婆”与“祖母”,表现出花巷淳朴友爱的睦邻关系。
C: 文章借祖母百般阻挠“我”的父母去深山支教,批评了她没有大爱、不明大义。
D: 文末“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暗示了“我”不会辜负祖母的嘱托与期望。
( 2 )文章写了哪三次花籽的传递?请简要概括。
( 3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柔风送来的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赏析划线词语)

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赏析画线句子)

( 4 )文章第⑥段补叙“我”父母生前来信的有关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5 )文章以“离花近一些”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 ,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记叙文;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抒写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此生为了谁”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